佛弟子文库

念头一转,福报就可以变为福德

本源法师  2017/02/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头一转,福报就可以变为福德

有些初发心的菩萨很执着,会产生很多疑问,佛陀既然让我们不住相而行布施,我们什么都不执着,三轮体空去布施,这个因地空了,那将来在果地还能不能得到功德?我们看经文中佛陀是怎么说的,“何以故”就是为什么的意思,为什么佛陀要叫大众不要去执着于六尘之相而行布施,佛陀在此地自问自答,“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在这段经文中佛陀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住六尘之相布施,就是以我们前面所讲的三轮体空的精神去行布施,我们所得到的福德那是不可思量,无有边际的。

这个地方讲的是福德而不是福报,福报与福德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样。福德是成佛的资粮,往生西方亦复如是,在《佛说阿弥陀经》里面,佛陀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要注意这里讲往生西方的资粮是福德而不是福报。福德是福慧双修的结果,我们前面讲六度,六度法门即是福慧双修,布施、持戒、忍辱是修福报,禅定、般若是修智慧,精进通前通后,前面的布施要精进、持戒要精进、忍辱要精进,后面的禅定要精进,般若也要精进,所以这个六度法门它就是福慧双修。

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出,你想要成为这个世间有福报的人,你只要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就可以了,如果你把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做好了,你就可以得到无量的人天福报。但是我们要知道,福报是世间的有为法,有为法还有一个名字叫有漏法,有为法在《金刚经》当中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再通过一个典故来看看福报与福德之间的区别。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弘法,梁武帝听说达摩祖师是一位高僧,就将达摩祖师请至宫中促膝长谈,梁武帝就沾沾自喜的问道:“大师,我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达摩祖师就跟他讲:“并无功德,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看来虽有,实在没有”。梁武帝听了之后就闷闷不乐,达摩祖师觉得梁武帝不是可度的法器,就私下而去了。那达摩祖师为什么说梁武帝所做的这一切善事没有功德呢?我们现在的学佛人做的也很多,全心全力的供养道场、供养三宝乃至于弘扬佛法,我们要从这个故事当中仔细的去思考,你看达摩祖师说梁武帝做了那么多却并没有功德。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梁武帝执着于这些善事,也就是说他没有不住相而行施,他是以希望得到回报的心在做布施,那这样的布施只是有漏的人天福报,而不是无漏的福德。

所以我们学佛人在修学菩萨道的时候,一定要具足三轮体空的精神,这样我们所做的善业才能成为无漏的福德,成为我们将来往生西方的资粮。为什么现在学佛的人多,念佛的人也多,往生的人却少呢?根本原因就是学佛的人不明理。不明理就麻烦了,虽然我们也在行布施,但都是住相布施。在寺院里面,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捐款以后都希望成为寺院的大功德主,我们要知道这就是有所住,这个功德就小。你默默无闻,做了就做了,没有需要回报之心,也不把自己当成是寺院的VIP,那你的功德就是福德。

福德与福报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福德是无漏之法,是成佛的资粮,而福报是有漏之法。什么叫有漏之法,就像我们往茶杯里倒点水,但杯底有个洞,福报就像水一样慢慢漏掉了。你福报修得再多,如果你这辈子不能往生西方,五戒十善也没有持好,那这个福报来世不会到善道去享,到哪里享用呢,到地狱道做个大鬼王,到鬼道做个土地公公、土地奶奶,到畜生道做个大熊猫、宠物狗。由此可见,修行人只要念头一转,一明理啊,福报就可以转为福德,那才是真正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我们以后在修学六度法门的时候,一定要以三轮体空的精神去修学,这样我们所得到的福报才成为福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本源法师文章列表

一边想发财,一边却挥霍浪费

问: 如何发财? 梦参老和尚答: 很简单,做布施。我...

过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丝不挂万缘放下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参话头。心中用什么功人...

佛说一大藏教无非破执

问: 佛教常言: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云何破除五蕴?且...

居士修福的重要性

出家众和在家众,从禅宗的角度来看,在修行开悟这一点...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古德云:尘劳迥脱事非常,什么是尘劳?眼、耳、鼻、舌...

钱不要来得太快,也不要来得太多

世人苦,就苦在要追求一个好上。就想着,生意一直都很...

从点滴处注意节俭惜福

我们一定要学会爱惜五谷粮食,浪费粮食是暴殄天物,是...

如何为病人临终之人造福回向

【 复次,普广! 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伽蓝菩萨的前世今生

佛教的伽蓝菩萨是寺庙丛林的护法菩萨,来源于印度。依...

龙树菩萨:十二礼偈

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弥陀仙两足尊, 在彼微妙安乐国,无...

电脑程序员的十条禅法

程序员是一份特别辛苦的职业,也是一个承受各种压力的...

朝山的意义与功德

朝山活动的功德 《华严经》云:宁受地狱苦,但得闻佛名...

【佛教词典】所取

云何所取?几是所取?为何义故观所取耶?谓诸能取亦是...

【佛教词典】一檀构

(修法)灌顶式道场之庄严。有一檀构与两檀构之二种。...

没皈依但精通佛法,算是佛弟子吗

问: 有一位居士,还未到佛堂皈依,但精通佛法、研究...

临终是否要助念才能往生

问: 临终是否一定需要助念才能往生? 大安法师答:...

肥胖多病的原因

舍卫城有一位富翁,因为过分肥胖,导致通身是病。有一...

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

忍得人乐观,忍能得妙好;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

我们要坚固往生的愿力

我们要坚固往生的愿力,要知道在临命终时,愿力牵引令...

【推荐】十心向往,命终必生极乐国土

又云,十心向往,命终必生彼佛国土,是《宝积》义。《...

恶果源于内心的失衡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一方面,物质极大丰富,技术突飞...

可以自己在网络上受戒吗

问: 请问在网络前可以受戒吗?哪些戒可以在网络上受?...

动物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之苦

问: 昆虫之类的小动物在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

没有一番静气,人生就过得很忐忑

静,是一种至味。至味才隽永、绵长。 就跟我们吃素一样...

以金做马桶夜壶,太不知自重

原文: 真性在未证前,随恶缘则成烦恼,而仍不变。随善...

反闻闻自性与反闻闻妄想

我师兄弟,他问海公一个问题问得很好,他说:反闻闻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