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各宗要略——净土宗

界诠法师  2021/05/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各宗要略——净土宗

史略

弥陀净土,源于晋代慧远大师,于庐山结白莲社,在阿弥陀佛像前立誓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东魏昙鸾大师才有所发展。鸾师依龙树的《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著《往生论流》立难行、易行二道之说。继承法系有唐代道绰、善导。绰原学涅槃,因睹昙鸾事迹之碑文,深有所感,于是专修净业,并撰有《安乐集》,立圣道净土二门。善导听绰师讲净土之旨,后专修并弘扬净土法门。著有《观经疏》,完备净土一宗的宗义及行义。《观经疏》传至日本,立净土宗,为日本净宗之始。此后相承有:承远、法照、少康、永明、省常、莲池、蕅益、截流、省庵、彻悟、印光。

修法

本宗主要经典为三经一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往生论》。

在行持中,分难行、易行。在五浊恶世,并无佛在世,永不退转地为难行。信佛所言,凭藉弥陀愿力便得往生入不退转为易行。

净土法门,唯依弥陀行愿,普收三根,彻上彻下无所不该。上至文殊、普贤、龙树、马鸣,莫不发愿导归;下至愚夫愚妇,无不可依此法门而往生。阿弥陀佛在《无量寿经》中,发了四十八大愿,愿生者寿命无量,国土庄严,入不退转。其中度生之愿为第十八最恳切:“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故此世尊应末世之根机,开此法门,劝令往生极乐。

信愿行

往生西方以信、愿、行为三要素。非信无以发愿,非愿无以导行,非行不足满所愿,证所信,三者缺一不可。

信:信娑婆之苦,极乐之乐,信念佛能往生。

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净土得生与否,全视愿力之真切与否,即信而发愿,起真实修行。

行:此行专指念佛法门。念佛行业为内因,以弥陀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决定往生。念佛有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三种。

称名念佛:又云持名念佛、即口称佛号。其中有默持、金刚持、高声持。此外还有和缓念、追顶念、禅定念、参究念。

此持名念法是依《阿弥陀经》中的“……执持名号若一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观想念佛:观佛相好功德。

实相念佛:观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

正助杂三行

专依净土经而修行业为正行,修余一切诸善万行为杂行。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阿弥陀佛为五正行。但读诵、观察、礼拜、赞叹供养为正行中之助行,唯称名为正行中之正行。善导大师的净土法门是舍杂归正,专修正行,旁修助业,一心专念弥陀一佛名号,念念不舍,以期往生净土。

三辈九品

念佛的目的是愿求往生极乐世界,但随行人的根机不等而往生的程度也有上中下之别。《观无量寿经》中说:“行人必须有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方能往生。”

此为往生的根本依证,但所修净业正因深浅有别,而往生的品位有高下不同。上中下三品,各有上中下三生,为九品。上品必须具足戒行,读诵大乘,深信因果,发无上道心,愿求往生等条件。中品必具戒行,不造五逆,孝养父母等条件。下品虽造罪,随其造罪深浅,但于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念念佛而生者。

修净业不可不知修福之助缘,《观无量寿经》云:“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界诠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为什么他念几句佛号就往生了

我们说了这么多道理,就是要你做这件事情:请你把愿力...

「香光庄严」是有何含义

问: 请法师开示下面一段话的含义:如染香人,身有香气...

初学者如何选择入门典籍

佛教三藏十二部典籍内容瀚如烟海,对一个初学者来说,...

凡夫的障怎么就这么重呢

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国,闻佛法。 这里我等也就印祖说把...

佛教称谓的分类及其含义

中国人素重礼仪,在称谓方面亦十分讲究。而佛教的称谓...

欲生净土不得怕死

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

念佛的秘诀与方法

我们修念佛法门,有没有秘诀?印光大师这样告诉我们,...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否有联系和区别

问: 请问师父,我们在经典中常常可以读到南无阿弥陀...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第一 国无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

佛法的藏、通、别、圆四教

天台宗的智者大师把佛法的内容分成藏、通、别、圆四教...

在家居士的三种戒

戒、定、慧三无漏学是学佛的全部内涵,由戒生定,由定...

「三德六味」具体是指哪些

来寺院参加过过堂的居士都知道,寺院中早、中用斋前都...

【佛教词典】触背关

(术语)宋释惠洪冷斋夜话曰:宝觉禅师,见学者必举手...

【佛教词典】他化自在天

他化自在,梵名 Para-nirmita-va?a-vartin,巴利名 P...

净土文摘

念佛加行 修净土法门的,除念沸外,应该做到二种加行:...

净慧法师《心经与玄奘法师的殊胜经历》

各位大德: 今天讲一个持诵《心经》的功德感应。 现在...

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在一切修清净心的行门当中,念佛一法是最为直接、最为...

生死长远,厌患舍离

佛在古印度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日,一位...

我们为什么会没有安全感

去年写过一篇关于安全感的问提,在和很多的居士交流中...

念佛能得到人间的福报吗

问: 念佛能够得到人间福报吗? 大安法师答: 佛法不离...

远渡重洋西行求法,舍身​为人师徒双亡

自古以来,中土高僧西行求法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最终...

包容二字重千斤

似乎,这是个计较的时代,分秒必计较、丝缕必计较、颗...

圣严法师《谁惹谁生气》

有些人认为自己内心没有问题,却又常常生气,常常难过...

不杀生的驱虫法

蚂蚁怕酸,蚊子怕辣,蟑螂怕香。夏天来了,小生命们到...

果报的轻重取决于心

虽然果报现前有前后时间上的差异,但是它不离开一个原...

有人一辈子生病,但是带病延年

有人问我,为什么有的出家同学吃素修行,身体却愈来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