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业感缘起——业​果

界诠法师  2021/10/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业感缘起——业​果

业果

业力万殊,招感果报亦各别。此果报不外有漏果和无漏果二种。有漏果是有漏业因所招感,此业因有善恶之别,十善业等是善法,十恶业等是恶法。善法招乐果,即人天等果报,恶法招苦果,即鬼畜等果报。无漏果由无漏善业因所招感,如三乘贤圣等。此漏无漏果各有依正二报,依报是有情所依止国土世界,正报是有情自体。此依正二报,皆是有情过去业力所感生。

正报

今就有漏业生之正报而言,此约人趣论之。人趣有情,有四期生灭循环,称作四有轮转。四有即死有、中有、生有、本有。

(一)死有:由过去所造业力,招今世之果报,于前世最后命终一刹那之诸蕴。即本有后,中有前,寿命将尽时之色心。

(二)中有:谓死有后,在生有前,于其中间,有五蕴起,未至生处之中间果报。又称中阴。业力极善或极恶则无此中有身,非猛利皆有此中有。此中有在四生中属化生,五趣同类,各别相见,异趣相望则不能见。此中有微细,有极净天眼能得见。中有极长不越七七日住,短则不定,待生缘和合即去投生,长者待七七日决定得生缘。此业力极强盛,将往生处,任何有力不能抑制,亦不能转。

(三)生有:从中有来托母胎,初受生时一刹那之五蕴中有将至所生处时,必起妄想颠倒心,驰趣欲境。由业力所起眼根,虽住远方,能见生处父母,没中有入母胎藏,入胎初念为生有。

(四)本有:本过去业感之有名为本有。在死有前,居生有后,于其中间所有五蕴。

如是从死有至中有,从中有至生有,从生有至本有,更起烦恼造业,次第从本有至死有,从死有至中有,从中有至生有,从生有至死有,展转生死,故名四有轮转。

依报

依报是有情所依止所居住的处所。即山河大地,国土房舍等。有情业因不同,所招感的正报身心亦有差别,所依止依报亦各殊。如人趣依土地、房舍,鱼虾依水而住。总之所依止的世界皆是有情的共业与不共业所决定。共业:自他共同造善恶业,招自他共通受用的苦乐果报。不共业:各别之业因,招各自差别即唯自己受用之果报。正报即有情不共业所招,依报即是世界,自他有情之共业感生,成住坏空的世界为共业所感。总之,有情自体及其所依止之世界,皆为业力所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界诠法师文章列表

先有业力还是先有轮回

问: 先有业力还是先有六道轮回? 慧律法师答: 这句...

什么是菩萨

菩萨,这也是梵文的音译,并且是简译,全译是菩提萨埵...

听经只能听一位法师的吗

问: 您三年连续到秦皇岛讲法,我都亲临来听,可是心中...

卧床默念佛号会有罪过吗

原文: 卧室若不洁,可将佛像供于净室,日请来熟视一二...

种种的罪殃皆由造作此十恶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为比丘们开示...

不要去追求那些怪里怪气的事情

问: 我是一位初学佛者,有很多事情都还不懂。现在有很...

【推荐】颠倒凡夫如何得到临终的正念

我们佛教的修学,相对于其他的宗教来说,算是比较多元...

【推荐】50个净土宗常用名词解释

1.一心不乱: 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即是一心不乱。修...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问遮难的内容及其意义

僧团为简别出家者是否有资格求受具足戒,事先提出一系...

菩萨度众生的「八所以」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重点指出八所以,即我们之所以...

出家人的三衣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

佛教的十法界观

法界,是世界的别称;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法界...

【佛教词典】别众食戒开缘

子题:病时、脚跟劈、作衣时、施衣时、道行时、船上时...

【佛教词典】恶贪

谓于他财物及所摄受。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着爱染。...

念佛怎样才可以入定呢

问: 我在生活中,以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自警...

世间的一切皆不可得

我们对这个死,时时刻刻都要放在头上,放在脑海里。有...

没有先学戒,定慧也是无法生起的

《济缘》云:今越次而学,行既失次,入道无由。 这一段...

大安法师的出家因缘

社会上也说,人有一点隐私嘛,就算我是一点出家因缘的...

若从烈焰中觅得清凉地,非冷眼人不能得

原文: 古人云:热乱场中,难当冷眼。以三界无安,犹如...

念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啊?诸位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你...

开饭店雇人杀生,同时要说假话,这样犯戒吗

问: 弟子开一个饭店,开饭店当然以赢利为目的,弟子...

没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

怎么样能够战胜自己呢?当然佛陀是用智慧,不是强忍,...

妄想加上业力,才会产生轮回的力量

行。行是造作义。即依过去之无明烦恼,发动身语意三业...

遇到逆境时,应存三种观想

我们看第三段的历事练心,转逆缘成菩提道。我们先念一...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无常,对于所有佛弟子,甚至是丝毫没有佛教信仰的社会...

佛号转见浊巧入佛智

见浊即见解上的浊乱,即五种见解上的浊乱。 第一是身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