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受岁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繁體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受岁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在罗阅祇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俱受岁。彼时,尊者大目揵连告诸比丘:「诸贤!比丘受岁者,君当说、君当教授、君当教诫、君当爱念,谓第一故。何以故?诸贤!或有人反戾难教与恶法俱,谓梵行者,亦不说、亦不教授、亦不教诫、亦不爱念,彼人谓第一故。云何,诸贤!反戾难教?谓梵行与俱者,亦不说、亦不教授、亦不教诫、亦不爱念,彼人谓第一故。此诸贤!或一人恶求与恶求俱。诸贤!谓彼人恶求与恶求俱者,此法反戾难教,如是染欲瞋恨悭嫉,不捨谀谄幻,无羞无耻恚结,口言恚结。比丘语已还报其言,比丘语已向多人说,比丘语已而诽说,各各有所说而外说之,瞋恨结而广与恶知识俱与恶伴俱,不知恩润、不知反复。诸贤!谓彼人不知恩润无反复者,此反戾难教,是为诸贤反戾难教法。

「谓梵行与俱者,亦不说、亦不教授、亦不教诫、亦不爱念,彼人谓第一故。此诸贤!比丘当自思量。诸贤!谓彼人者,恶求与恶求俱,是我所不念;我若恶求与恶求俱,他亦不念我。比丘作等观,当莫恶求,当作是学。如是染欲瞋恨悭嫉,不捨谀谄幻,无羞无耻恚结,口言恚结。比丘语已还报其言,比丘语已向多人说,比丘语已而诽说,各各有所说而外说之,瞋恨而广与恶知识俱与恶伴俱,不知恩润、不知反复。诸贤!谓彼人不恩润无反复者,我所不爱;我若不恩润、无反复者,他亦不念我。比丘当等观,当莫为无反复,当学诸贤。

「若比丘未受岁,君说、君当教授、君当教诫、君当爱念,谓第一故。何以故?诸贤!或有人无反戾与教法俱,谓梵行与俱者,当为说、当为教授、当为教诫爱念,彼人谓第一故。云何,诸贤!无反戾与教法俱?谓梵行与俱者,当为说、当为教授、当为教诫爱念,彼人谓第一故。此诸贤!或一人无恶求不与恶求俱。谓,诸贤!彼人无恶求不与恶求俱者,此法无反戾,如是不染欲、不瞋恨、不悭嫉,不谀谄幻,不无羞不无耻无恚结,口不言恚结。比丘语已不还报言,比丘语已不向多人说,比丘语已不诽说,各各有所说不外之,不瞋恨而广之,不与恶知识俱不与恶伴俱,不无恩润不无反复。诸贤!谓彼人此与教法俱,是为诸贤不反戾与教法俱。梵行与俱者,当为说、当为教授、当为教诫爱念,彼人为第一故。此诸贤!比丘当自思量。诸贤!谓彼人无恶求不与恶求俱者,是我所念;我若无恶求不与恶求俱者,他亦念我。比丘作等观,当莫恶求,当作是学。如是不染欲、不瞋恨、不悭嫉,不捨不谀谄幻,不无羞无耻,无恚结,口不言恚结。比丘语已不还报言,比丘语已不向多人说,比丘语已不诽说,各各有所说不外之,不瞋恨而广之,不与恶知识俱不与恶伴俱,不无恩润、不无反复。诸贤!彼人不无恩润、不无反复者,我所爱念;我若不无恩润,不无反复者,他亦爱念,我比丘作等观,不无恩润不无反复,当作是学。

「此诸贤!比丘观已多有所益,我为住恶求与恶求俱,当不恶求与恶求俱?此诸贤比丘观而知,我住恶求与恶求俱;彼当不喜悦,彼便进欲止。此诸贤!比丘观而知,我当不住恶求与恶求俱,彼便喜悦清净白,佛世尊境界行,见已乐行。犹若,诸贤!有眼之士,持极净镜自用观面。此诸贤!有眼之士自见面尘垢便不喜悦,彼便进欲除此垢。诸贤!有眼之士不自见面有尘垢,彼便悦喜清净,自见已乐行。如是,诸贤!比丘观而知,我为住恶求与恶求俱,彼进欲止。此诸贤!比丘观而知,我当不住恶求不与恶求俱,彼便喜悦清净白,佛世尊境界住,见已乐行。如是住染欲、不住不染欲,如是住瞋恨、不住不瞋恨,如是住悭嫉不捨、不住不悭嫉不捨,如是住谀谄幻、不住不谀谄幻,如是住无羞无耻、不住不无羞不无耻,如是住恚结口言恚结、不住不恚结口言恚结,比丘语已还报其言、不住比丘语已不还报,比丘语已向多人说、不住比丘语已不向多人说,比丘语已而诽说、不住比丘语已不诽说,各各有所说而外说之、不住各各所说不外说之,瞋恨、不住不瞋恨,而广与恶知识俱与恶伴俱、不住不与恶知识俱不与恶伴俱,不知恩润不知反复、不住不无恩润不无反复。此诸贤!比丘观而知,我住不知恩润、不知反复,彼便不喜悦,彼便进欲止。此诸贤!比丘观而知,我住不无恩润、住不无反复,彼便喜悦清净白,佛世尊境界行,自见已乐行。犹若,诸贤!有眼之士持清净镜自照面。此诸贤!有眼之士自见面有尘垢,彼便不喜悦,便进欲止。此诸贤!此有眼之士,不自见面有尘垢,彼即喜悦清净,自见已乐行。如是,诸贤!比丘观而知,住不恩润反复,彼便不喜悦即进欲止。此诸贤!比丘观而知,当我住不无恩润、不无反复,彼便喜悦清净白,佛世尊境界行。自见已乐行,乐行已悦喜,悦喜已身信行,身信行已知安乐,安乐已意定,意定已知如真见如真,知见如真已无厌,无厌已无染,无染已解脱,解脱已得解脱知,生已尽、梵行已成、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知如真。」

贤者目揵连如是说,彼诸比丘闻尊者目揵连所说,欢喜而乐。

 

此经,丹藏则名受岁经,而丹有宋无;宋藏则名受新岁经,而宋有丹无。按二经皆云法护译,名虽少似,义乃大别,则未知其孰是孰非,又何二藏互有无耶?今按《开元录.重译录》中容凾之内,有受岁经,竺法护译,云与《中阿含经》第二十三卷初同本异译,〈单译录〉中竟凾之内,有新岁经,竺昙无兰晋云法正译,注中有云:「《中含》大本无此等经,故编于此。」今捡丹受岁经,与彼《中含》二十三卷大同,则真是容凾重译受岁经耳。宋本受新岁经,与彼《中含》全别,而与竟凾名新岁经者,在文虽异,大旨无殊,似是彼经之异译耳。然今此容凾宋藏受新岁经,与彼竟凾新岁经,以为单译耶,则何有广略之殊、译人之异,又此何编于重译中耶?以为重译耶,则彼何列于单译中耶?此须待勘。今且欲类聚以待贤哲,故移受新岁经编于竟凾,此容凾中取此丹藏经,为真本焉。


上篇:佛说求欲经

下篇:佛说梵志计水净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阿含部目录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佛说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

佛说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

国王不梨先泥十梦经

国王不梨先泥十梦经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

佛说鞞摩肃经

佛说鞞摩肃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频婆娑罗王经

佛说频婆娑罗王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

宗镜录(100卷)

宗镜录卷第一 宗镜录卷第二 宗镜录卷第三 宗镜录卷第...

佛说频婆娑罗王经

佛说频婆娑罗王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

大乘百福相经

大乘百福相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

华严五十要问答

锲华严五十要问答序 五十要问答二册者。华严第二祖云...

大哀经

大哀经卷第一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诸菩萨所生庄严大...

佛说无上处经

佛说无上处经 失译人今,附东晋录 如是我闻: 一时,...

佛说圣法印经

佛说圣法印经(天竺名阿遮昙摩文图)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

安乐集

安乐集卷上 释道绰撰 此《安乐集》,一部之内总有十二...

【视频】《药师经》慧平法师读诵

《药师经》慧平法师读诵

【视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聆志居士念诵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聆志居士念诵

【视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佛光山早晚课)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佛光山早晚课)

绝不能把佛舍利当成商品买卖

近来各地颇多贩卖佛舍利者,等同商品,漫天开价,闻之...

佛与提婆达多过去的因缘

过去,佛陀在罗阅祇耆阇崛山弘法时,身患风疾,医王祇...

弥勒菩萨思想和慈氏的由来

汉译大乘佛经,关于弥勒的记载,是不胜枚举,现仅从他...

带着「需要」去看望

医院病房,住着两位相同的绝症患者,不同的是一个来自...

圣严法师《两个瞎子,两种境界》

在我小时候出家的狼山,有两个瞎子。一个是山上的法师...

口诵而不解其义

从前有一个大富翁的儿子, 与一些商人一起到大海中采...

如何消除修行中的疑和悔

信佛的人在修行过程中会有种种障碍,心生忧虑、疑悔。...

印光大师与谛闲大师的莲友缘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1861~1940)和谛闲大师(1858~19...

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是知念佛一法, 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

论发菩提心与往生

1、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

为何至心念佛能消多劫生死之罪

诸经典中都说念佛有无量的功德。为什么会有无量的功德...

【推荐】观世音菩萨四十八相图

观世音菩萨四十八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