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成实论卷第三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成实论卷第三

诃梨跋摩造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有中阴品第二十四

论者言。有人说有中阴或有说无。问曰。何因缘故说有。何因缘故言无。答曰。有中阴者。佛阿输罗耶那经中说。若父母会时。众住随何处来。依止其中。是故知有中阴。又和蹉经说。若众生舍此阴已。未受心生身。于是中间我说爱为因缘。是名中阴。又七善人中有中有灭者。又经中说。杂起业杂受身杂生世间。当知有中阴。又经中说四有。本有.死有.中有.生有。又说七有。五道有业有中有。又说。阎王呵责中阴罪人令颠倒堕又佛因中阴知众生宿命。谓此众生生此处。彼众生生彼处。又经中说。以天眼见诸众生死时生时。又说。众生为阴所缚故。从此世间至彼世间。又世人亦信有中阴言。若人死时有微四大从此阴去。又若有中阴则有后世。若无中阴者。舍此身已未受后身中间应断。以是故知有中阴。

无中阴品第二十五

有人言无有中阴。汝虽言阿输罗耶那经中说有中阴。是事不然。所以者何。若是圣人不知此为是谁从何处来。则无中阴。若有者何故不知。又汝言和蹉经说。是事不然。所以者何。是经中问异答异。是和蹉梵志所计身异神异故如是答。中阴中有五阴。又汝言有中有灭者。是人于欲色界中间受身。于此中灭故名有中有灭也。所以者何。如经中说若人死何处去何处在何处。是义无异。又汝言杂受身杂生世间者。若言受身言生世间。是义不异。又汝言四有七有者。是经不然。以不顺法相故。又汝言阎王呵责者。此在生有非中有也。又汝言佛因中阴知宿命者。是事不然。圣智力尔。虽不相续亦能念知。又汝言天眼见死时生时者。欲生名生时。将死名死时。非中阴也。又汝言众生为阴所缚从此至彼者。示有后世故如是说。不明有中阴也。又汝言死时有微四大去者。世人所见。不可信也。此非用因。又汝言若无中阴中间应断者。以业力故。此人生此。彼人生彼。如过去未来虽不相续。而能忆念。是故无有中阴。复次宿命智中说知此人此间死彼间生。不说住中阴中。复次佛说三种业。现报.生报。及后报业。不说有中阴报业。复次若中阴有触即名生有。若不能触是则无触。触无故受等亦无。如是何所有耶。又若众生受中阴形。即名受生。如经中说。若人舍此身受余身者。我说名生。若不受身则无中阴。复次若中阴有退。即名为生。所以者何。要先生后退故。若无退是则为常。又以业力故生。何用中阴。又若中阴从业成者。即是生有。如说业因缘生。若不从业成。何由而有。是应速答。答曰。我以生有差别说名中阴。是故无如上过。是人虽中阴生亦与生有异。能令识到迦罗罗中。是名中阴。难曰。以业力能至。何用分别说中阴耶。又心无所至。以业因缘故从此间灭于彼处生。又现见心不相续生。如人刺足头中觉痛。此足中识无有因缘至于头中。以近远众缘和合生心。是故不应分别计有中阴。

次第品第二十六

论者言。有人说四谛次第见。有人说一时见。问曰。何因缘故说次第见。何因缘故言一时见。答曰。次第见者如经中说。若人见世间集即灭无见。见世间灭即灭有见。当知集灭二相各异。又若人能知所有集相皆是灭相。是名离垢得法眼净。又说。利智慧人渐舍诸恶。如练金师能离身垢。又漏尽经说。能知见者则漏得尽。行者不能自知日日所尽常修习故得尽诸漏。复次佛言。于诸谛中能生眼智明慧。欲界苦中二色无色界二。集等亦尔。又经中佛自口说。渐次见谛。如人登梯。次第而上。以是等经故。知四谛非一时得。又诸烦恼于四谛中四种邪行。所谓无苦无集无灭无道。故无漏智亦应次第四种正行。又行者应定心分别是苦是苦因是苦灭是苦灭道。若一心中何得如是决定分别。故知次第非一时也。

一时品第二十七

有人言。四谛一时见非次第。汝说见世间集即灭无见。见世间灭则灭有见者则坏自法。若然者亦不应以十六心十二行得道。又汝言知所有集相皆是灭相得法眼者。若尔便应以二心得道。一者集心。二谓灭心。但不然。又汝言利智渐舍恶者。亦不应但十六心也。又汝言漏尽经说能知色等得漏尽者。如是则应有无量心。非但十六心。又汝言眼智明慧者。佛自言。于四谛中得眼智明慧。不言次第有十六心。又汝言佛自口说渐次见谛如登梯者。我不习此经。设有应弃。以不顺法相故。又汝言四种邪行者。于五阴等亦应邪行。随所邪行皆应生智。如是则不应但以十六心得道。又汝言应定分别者。于色等中亦应分别。是故不但应有十六心也。复次行者不得诸谛唯有一谛。谓见苦灭名初得道。以见法等诸因缘故。行者从煖等法渐次见谛灭谛。最后见灭谛。故名为得道。

退品第二十八

论者言。有人说阿罗汉退。或说不退。问曰。何因缘故说退。何因缘故言不退。答曰。有退者如经中说。时解脱阿罗汉以五因缘故退。乐作务。乐诵读。乐断事。乐远行。长病。又经说二种阿罗汉退相.不退相。又经中说。若某比丘退解脱门。则有是处。又经中说。观身如瓶。防意如城。慧与魔战。守胜无坏。若无退者不应守胜。又二种智。尽智.无生智。若尽智不复生者。何用无生智。又优陀耶难得灭尽定者即是退因。是人虽退亦生色界。以是等缘当知有退。

不退品第二十九

有人言。圣道不退。但退禅定。问曰。若然者无二种阿罗汉。但有退相。以一切阿罗汉于禅定中皆有退故。答曰。退禅定中自在力。非一切阿罗汉皆得自在力。问曰。不然。如劬提比丘。六反退已。便以刀自害。若退禅定者不应自害。以佛法中贵解脱不贵定故。答曰。是人依此禅定当得阿罗汉道。失此定故则失无漏。非无漏有退。所以者何。如偈说。毕故不造新。于诸有中皆得厌离。灭诸结使更无生相。是诸健人犹如灯灭。又说。譬如石山风不能动。健者如是。毁誉不倾。又经中说。爱生爱等。是阿罗汉永拔爱根。何从生结。又说。所谓圣人究竟尽边。所作已办。又说。圣人散灭不集。破裂不识等。又经中说。无明因缘起贪恚痴。是阿罗汉无明永尽。云何生结。又经中说。若诸学人求泥洹道。我说是人应不放逸。若得漏尽不复漏也。是故不退。又说。智者善思惟。善语言善身业。所作无失。又说。比丘乐不放逸见放逸过。是则不退。亲近泥洹。又经中说。麋鹿依野。鸟依虚空。法归分别。真人归灭。又三因缘起诸结使。贪欲不断所欲现前中生邪念。是阿罗汉贪欲已断。虽对所欲不生邪念。故不起结。又说。比丘邪观诸法故起三漏。是阿罗汉无邪观故不起诸漏。又经中说。若以圣慧知已则无有退。如须陀洹果无有退者。又阿罗汉。善知三受生相.灭相.味过出相。故不起结。又说。比丘若戒定慧三事成就则不退转。又阿罗汉断已生结。未生者令不生。又经中说。实行圣人终无有退。阿罗汉已证四谛。诸漏尽故名实行者。又说。七觉名不退法。阿罗汉具足七觉。是故不退。又阿罗汉证不坏解脱。是故不退。又阿罗汉于佛法中得坚固利。所谓不坏解脱。又如人截手。念与不念常名截手。阿罗汉亦尔。断结使已。念与不念常名为断。又经中说。信等根利名阿罗汉。利根者终无有退。又阿罗汉能于无上断爱法中。心善得解脱。毕竟尽灭。又譬如火烧所未烧。烧已不还本处。比丘如是已能成就十一法故终无有退。问曰。有二种阿罗汉。汝所引经说不退者。答曰。此是总相说。诸学人应不放逸。阿罗汉不须非是别相说。不退相者。又佛说偈。胜若还生不名为胜。胜而不生是名真胜。若阿罗汉还生烦恼则不名胜。又阿罗汉生已尽故不复受身。汝经虽说阿罗汉退法应还得。若尔亦可法应不退。若比丘能令诸相不生名阿罗汉。是故无退。

心性品第三十

论者言。有人说心性本净以客尘故不净。又说不然。问曰。何因缘故说本净。何因缘故说不然。答曰。不然者。心非性本净客尘故不净。所以者何。烦恼与心常相应生。非是客相。又三种心。善.不善.无记。善无记心是则非垢。若不善心本自不净。不以客故。复次是心念念生灭不待烦恼。若烦恼共生不名为客。问曰。心名但觉色等。然后取相。从相生诸烦恼。与心作垢。故说本净。答曰。不然。是心心时即灭未有垢相。心时灭已垢何所染。问曰。我不为念念灭心故如是说。以相续心故说垢染。答曰。是相续心世谛故有。非真实义。此不应说。又于世谛是亦多过。心生已灭未生未起云何相续。是故心性非是本净客尘故不净。但佛为众生谓心常在。故说客尘所染则心不净。又佛为懈怠众生若闻心本不净。便谓性不可改。则不发净心。故说本净。

相应不相应品第三十一

论者言。有人说诸使心相应。有说心不相应。问曰。何因缘故说心相应。何因缘故言不相应。答曰。心相应者。后使品中当说。又贪欲等诸烦恼业。是业诸使相应。汝法中虽说心不相应使。与心相应结缠作因。是事不然。所以者何。经中说。从无明邪念邪思惟等起贪等结。无有经说从使生也。汝法中虽说久习结缠则名为使生。是事不然。所以者何。身口业等亦有久习相。是亦应有似使心不相应行。而实无有。若然者。诸法皆从现在因生。无过去因。然则不应从业生报。亦不应从意生意识也。又此诸使念念灭故。复何因生。问曰。共相因生。答曰。是亦不然。因果不得一时合故。此事后灯喻中当说。故不应言诸使非心相应。

过去业品第三十二

论者言。迦叶鞞道人说。未受报业过去世有。余过去无。答曰。此业若失则过去。过去若不失是则为常。失者过去异名。则为失已。复失是业与报作因已灭。报在后生。如经中说以是事故。是事得生。如乳灭时与酪作因。何用分别过去业耶。又若言若然者。余因中有过。云何无因而识得生。如无乳时何得有酪。若无四大。身口等业何依而有。如是等我先说过去有过。彼应答此。

辩三宝品第三十三

论者言。摩醯舍婆道人说。佛在僧数。答曰。若说佛在四众。所谓有众.生众.人众.圣人众。是则非过。若言佛在声闻众中是则有咎。以闻法得悟故曰声闻。佛相异故不在此中。问曰。佛居僧之首。有人施者名为施僧。答曰。此施属何等僧。此经小失。是应当言施属佛僧。问曰。佛语瞿昙弥。以此衣施僧。则为供养我。亦是供养僧。答曰。佛意言以语言为供养我是物供养僧。如经中说若人瞻病即是看我。问曰。诸有成就圣功德人。舍利弗等皆在僧数中。佛亦如是。以同相故。答曰。若以同相者。诸凡夫人及非众生数。亦有应入僧数者。而不然。是故知佛不在僧中。又佛不入僧羯磨中。亦不同诸余僧事。又以三宝差别故。佛不在僧中。

无我品第三十四

论者言。犊子道人说有我。余者说无。问曰。何者为实。答曰。实无我法。所以者何。如经中佛语比丘。但以名字但假施设。但以有用故名为我。以但名字等故知无真实。又经中说。若人不见苦。是人则见我。若如实见苦。则不复见我。若实有我。见苦者亦应见我。又说。圣人但随俗故说言有我。又经中佛说。我即是动处。若实有者不名动处。如眼有故不名动处。又处处经中皆遮计我。如圣比丘尼语魔王言。汝所谓众生是即为邪见。诸有为法聚皆空无众生。又言。诸行和合相续故有。即是幻化诳惑凡夫。皆为怨贼如箭入心。无有坚实。又言。无我无我所无众生无人。但是空。五阴生灭坏败相。有业有果报。作者不可得。众缘和合故有诸法相续。以是等缘故。佛种种经中皆遮计我。是故无我。又经中解识义。何故名识。谓能识色乃至识法。不说识我。是故无我。群那比丘问佛。谁食识食。佛言。我不说有食识食者。若有我应说我食识食。以不说故当知无我。又洴沙王迎佛经中。佛语诸比丘。汝观凡夫随逐假名谓为有我。是五阴中实无我无我所。又说。因五阴故有种种名。谓我众生人天等如是无量名字。皆因五阴有。若有我者应说因我。又长老弗尼迦谓外道言。若人邪见无而谓有。佛断此邪慢不断众生。是故无我。又炎摩伽经中。舍利弗语炎摩伽言。汝见色阴是阿罗汉耶。答言不也。见受想行识是阿罗汉耶。答言不也。见五阴和合是阿罗汉耶。答言不也。见离五阴是阿罗汉耶。答言不也。舍利弗言。若如是推求不可得者。应当言阿罗汉死后无耶。答言。舍利弗。我先有恶邪见。今闻此义。是见即灭。若有我者不名恶耶。又四取中说我语取。若有我者应言我取。如欲取等。不应言我语取。又先尼经说。于三师中若有不得现我后我。我说是师则名为佛。以佛不得故知无我。又无我中我想名为颠倒。若汝意谓我中我想非颠倒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佛说众生所有见我皆见五阴。是故无我。又说。众生种种忆念宿命。皆念五阴。若有我者亦应念我。以不念故当知无我。若汝意谓亦有经说忆念众生。如某众生中我名某者。是事不然。此为世谛分别故说实念五阴。非念众生。所以者何。以意识念意识。但缘于法。是故无有念众生念。又若人说决定有我。于六邪见中必堕一见。若汝意谓无我亦是邪见者。此事不然。所以者何。以二谛故。若以世谛说无我。第一义谛说有我。是则有过。我今说第一义故无。世谛故有。是故无咎又佛说拔我见根。如痴王问中佛答痴王。若人以一心观诸世间空。则拔我见根不复见死。王又诸说有我因缘忧喜等事。皆在五阴。又以破诸外道我见因缘。是故无我。

有我无我品第三十五

问曰。汝言无我。是事不然。所以者何。四种答中是第四置答。谓人死后若有若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若实无我不应有此置答。又若人言无有众生受后身者。即是邪见。又十二部经中有本生经。佛自说言彼时大喜见王我身是也。如是等本生。今五阴非昔五阴。是故有我从本至今。又佛说今喜后喜为善两喜。若但五阴。不应两喜。又经中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又一人生世间。多人得衰恼。一人生世间。多人得利益。又若修集善不善业皆依众生。不依非众生数。又处处经中佛自说我言有众生能受后身。又能自利不利他等。以是等缘故知有我。汝先虽说但名字等。是事不然。所以者何。佛但以外道离五阴已别计有我常不坏相。断此邪见故言无我。今我等说五阴和合名之为我。是故无咎。又虽言我但名字等应深思惟此言。若众生但名字者。如杀泥牛。不得杀罪。若杀实牛。亦不应有罪。又如小儿以名字物施。皆有果报。大人持施亦应得报。而实不然。又但名字故无而说有者。圣人应有妄语。以实语故名为圣人。故知有我。又若圣人见实无我。而随俗故说有我者则是倒见。以异说故。又若随俗无而说有。则不应复说经中实义十二因缘三解脱门无我法等。若人谓有后世随而言有。若人谓无随人言无。又诸世间万物皆从自在天生。如是种种邪见经书。皆应随说。是事不可。是故汝所引经。皆已总破。故非无我。答曰。汝先言以置答故知有我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此不可说法。后灭谛聚中当广分别。故无实我及不可说者。但假名说非实有也。又汝法中我以六识识。如汝经说。因眼所见色故我坏。是则眼识所识。则不应言非色非非色。声等亦尔。复次若我六识所识则与经相违。经中说。五情不能互取五尘所伺异故。若我可六识识则六根互用。又汝所言前后相违。眼识所识则不名为色。又汝言无我是邪见者。经中佛自告诸比丘。虽无有我。因诸行相续故说有生死。我以天眼。见诸众生生时死时。亦不说是我。又汝自法中有过。汝法中言我不生。若不生则无父母。无父母则无逆罪。亦无诸余罪业。是故汝法即是邪见。又汝言有本生者。因五阴故。名喜见王。即彼阴相续故名佛。故说我是彼王。汝法中我是一。故不应差别。又汝言为善两喜者。经中佛自遮是事。言我不说有。舍此五阴。受彼阴者。但以五阴相续不异故言两喜。又汝言心垢故众生垢者。以此故知无有实我。若实有我。应与心异。不应言心垢故众生垢。所以者何。不可彼垢此受故。但以假名因缘有垢故。言假名垢。是故假名为我。非真实也。又汝法中说我非五阴。是则不生不灭。无罪福等。有如是过。我等说五阴和合假名为我。因是我故。有生有灭。及罪福等。非无假名。但非实耳。又汝先言破外道意故佛说无我者。汝自妄想如是分别。佛意不然。又种种说我。皆是过咎。如汝言外道离五阴已别计有我。汝亦如是。所以者何。五阴无常。我不可说若常无常。是即离阴。复次阴有三分。戒定慧品。善不善无记。欲界色界无色界系。如是分别。我不得尔。故异五阴。又我是人。五阴非人。是则为异。又阴是五。我是一。是故我非阴也。若有我者。以此等缘。则异五阴。又世间无有一法不可说一不可说异。是故无有不可说法。问曰。如然可然。不得言一。不得言异。我亦如是。答曰。是亦同疑。何者是然。何者可然。若火种是然。余种是可然。则然异可然。若火种即是可然。云何言不一。若可然即是火种。若离火种。亦俱不然。故名同疑。若然有可然。如我有色。即堕身见。又应多我。如薪火异牛粪火异。我亦如是。人阴我异。天阴我异。是即多我。又如然可然在三世中。我与五阴。亦应如是在三世中。如然可然。是有为故。我与五阴。亦应有为。又汝虽言然与可然不一不异。然眼见异相。我与五阴。亦应有异。又五阴失。而我不失。以此间没。至彼间生。有两喜故。若随五阴有失有生。则同五阴不名两喜。汝以妄想分别是我。得何等利。又诸尘中。无有一尘六识所识。汝所说我。可六识识。则非六尘。又十二入不摄。则非诸入。四谛不摄。则非诸谛。是故若谓有我。即为妄语。又汝法中说。可知法者。谓五法藏。过去未来现在无为。及不可说法。我在第五法中。则异于四法。汝欲令异于四法。而非第五。是则不可。若言有我。则有此等过。何用妄想分别我耶。是故汝先说外道离五阴已。别计有我。我等不尔。是事不然。又汝先言我但假名应深思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是佛法中。说世谛事。不应深思。又汝说妄语见倒。亦复如是。又汝言不应说经中实义者。是事应说。令知第一义故。又汝言世间所说尽应随者。若说从自在天生万物等。是不可受。若有利益。不违实义。是则应受。是故无咎。若世谛中。能生功德。能有利益。如是应受。后当广说。又汝言杀泥牛等无杀罪者。今当答此。若于有识诸阴相续行中。有业业报。泥牛等中。无如此事。是故当知。五阴和合假名为我。非实有也。

苦谛聚色论中色相品第三十六

问曰。汝先言当说成实论。今当说何者为实。答曰。实名四谛。谓苦。苦因。苦灭。苦灭道。五受阴是苦。诸业及烦恼是苦因。苦尽是苦灭。八圣道是苦灭道。为成是法故造斯论。佛虽自成此法。为度众生故。处处散说。又佛略说法藏。有八万四千。是中有四依八因是义或舍而不说。或有略说。我今欲次第撰集令义明了故说。问曰。汝言五受阴是苦谛。何谓为五。答曰。色阴识阴想受行阴。色阴者。谓四大及四大所因成法。亦因四大所成法。总名为色。四大者。地水火风。因色香味触故。成四大。因此四大成眼等五根。此等相触故有声。地者。色等集会坚多故名地。如是湿多故名水。热多故名火。轻动多故名风。眼根者。但缘色眼识所依。及同性不依时。皆名眼根。余四根亦如是。色者。但眼识所缘。及同性不缘时。是名为色。香味触亦如是。是等相触故有声。

色名品第三十七

问曰。经中说诸所有色皆是四大及四大所因成。何故言诸所有皆是耶。答曰。言所有皆是。是定说色相更无有余。以外道人说有五大。为舍此故说四大。四大所因成者。四大假名故有。遍到故名大。无色法无形。无形故无方。无方故不名为大。又以麁现故名大。心心数法不现故。不名为大。问曰。何故名地等法为色。不名声等。答曰。有对法名色。声等皆有对故。亦名为色。非如心法等。有形故名色。声等皆有形故。亦名为色。障碍处所故名为形。问曰。色等非尽有形。声等无形。答曰。声等一切。有形以有形。以有对有障碍故。壁障则不闻问曰。若声等有碍。则应不受余物。如壁障故。则无所容。答曰。声微细故。得有所受。如香味等。细故共依一形。不相妨碍。是故声等。有碍有对。故皆名为色。又可恼坏相故名为色。所有割截残害等。皆依于色。为违此故名无色定。又示宿命善恶业故名为色。又示心心数法故名为色。又为称名故名为色。

四大假名品第三十八

问曰。四大是假名。此义未立。有人言四大是实有。答曰。四大假名故有。所以者何。佛为外道故说四大。有诸外道说色等即是大。如僧佉等。或说离色等是大。如卫世师等。故此经定说因色等。故成地等大。故知诸大是假名有。又经说地种坚及依坚。是故非但以坚为地。又世人皆信诸大是假名有。所以者何。世人说见地嗅地触地味地。又经中说如地可见有触。又入地等。一切入中。是人见色不见坚等。又人示地色地香地味地触。实法有中。不可异示。又大名义以遍到故。此相假名中说。不但在坚相中。又说地住水上。是假名地住。非但坚住。又说大地烧尽。都无烟炭。烧假名地。非但烧坚。又以色等故。信有地等。非但坚等。又井喻中说。水亦见亦触。若湿是水。则不得有二。所以者何。佛说五情不能互取尘。故又佛说八功德水。轻冷软美。清净不臭。饮时调适。饮已无患。是中若轻冷软。皆是触入。美是味入。清是色入。不臭是香入。调适无患。是其势力。此八和合。总名为水。故知诸大是假名有。又因所成法。皆是假名。无实有也。如偈中说。轮等和合故名为车。五阴和合故名为人。又阿难言。诸法众缘成。我无决定处。又若人说坚等是大是人则以坚等为色等所依。是则有依有主。非是佛法。故知四大皆是假名。又诸法中。有柔软细滑等。皆触入摄。坚等四法。有何义故。独得为大。又一等四执。皆有过咎。故知四大但是假名。又实法有相。假名有相及假名所能。后当广说。是故四大非实有也。

四大实有品第三十九

问曰。四大是实有。所以者何。阿毗昙中说。坚相是地种。湿相是水种。热相是火种。动相是风种。是故四大是实有。又色等造色。从四大生假名有。则不能生法。又以坚等示四大。所谓坚依坚名地。是故坚等是实大。又经中佛二种说坚依坚湿依湿等。故知坚是实法依坚是假名。余大亦如是。是故坚等是实大。依坚法以随俗故名大。故有二种大。亦实亦假名。又阿毗昙中说。形处是地。坚相是地种。余大亦尔。又经中佛说。眼形中所有坚依坚是地。湿依湿是水。热依热是火。肉形是地。此肉形中。佛说有四大。当知坚等是实大形是假名大。又佛不说风中有依。故知风是实大。又若人说四大是假名。则离大相。若依坚名地种者。水依坚物。水即为地。泥团依湿。泥团即为水。如热病人。举身皆热。身即为火。是事不然。是故不得言依坚是地种。但坚为地种。余大亦尔。又四大共生故不相离。如经中说。诸所有色。皆四大造。若人说四大是实。则不相离。若说假名。则应相离。所以者何。依坚色等众。离依湿等众若尔则眼形中。无有四大。则与经相违。汝欲不违经者。则四大是实。汝先言为外道故说四大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诸外道辈说四大与色等。若一若异。我等说触入少分是四大。是故无咎。又我等说现见坚等是四大。不如卫世师人说四大亦有非现见。又汝言坚依坚者。依义二种。如经中说色依色。又说心依大法。此义中。说坚即依坚。更无异法。若尔有何过耶。又汝说世人皆信。乃至八功德水。但随俗言说。非是实大。又汝说因所成法。皆是假名。是事不然。所以者何。经中说。若六触入。若因六触入所成法。又有比丘问佛。何等为眼。佛答。因四大造清净色。是名为眼。如是十入。又汝言有主有依。我等不然。但说法住法中。又汝言坚等有何义故独名大者。坚等有义。所谓坚相能持。水相能润。火相能热。风能成就。是故四大是实。

非彼证品第四十

答曰不然。四大是假名。汝虽言阿毗昙中。说坚相是地种等。是事不然。所以者何。佛自说坚依坚是地非但坚相。是故此非正因。又汝说色等从四大生。是事不然。所以者何。色等从业烦恼饮食淫欲等生。如经中说。眼何所因。因业故生。又说贪乐集故色集。又如阿难教比丘尼言姊是身从饮食生。从爱慢生。从淫欲生。故知色等非但从四大生。问曰。色等虽从业等生。四大亦应为少因。如因业故有穀。此穀亦假种子等生。如是眼等虽从业生。四大亦为少因。答曰。或有物无因缘而生。如劫尽已。劫初大雨。是水从何所生。又诸天所欲。应念即得。如坐禅人。及大功德人。所欲随意。是事有何等缘。非但业耶。又如色相续断已更生。若人生无色界。还生色界。是色以何为本。问曰。何故有物。但从业生。何故有物。待外缘生。答曰。若有众生。业力弱者。则须种子众缘助成。业力强者。不假外缘。又法应尔。或有业。或有法。或有生处。但业力得。不须外缘。又若须因缘。应说种子是牙等因。何故乃说因坚等生。又以何义故。从坚等生色等。不从色等生坚等耶。又坚等色等。共俱生故。云何言因坚等有色等。不因色等有坚等。又一时生法。则无相因。如二角俱生。不得言左右相因。问曰。如灯明虽一时生。亦说明因于灯。非灯因明。是事亦尔。答曰。灯与明不异。灯以二法合成。一色。二触。色即是明故。不得异灯。汝不谛思此喻。问曰。是明从灯去在余处。是故应异。答曰。不在异处。此明色现在灯中。若在异处灭灯亦应见。而实不见。当知是色不异灯也。问曰。更有一时生法亦为因果。如有对中识。以眼色为因缘。非眼色以识为因缘。答曰。不然。眼识以前心为因。眼色为缘。因心先灭。云何俱生。又若法随所因生。即是因成。若心因情尘有。即是因所成法。复次四大即是造色。以因所生故。又现见世间物。从似因生。如从稻生稻。从麦生麦。如是从地生地。不生水等。如是从色生色。如是等。问曰。亦见有物从异因生。如倒种牛毛。则有蒲生。种角苇生。答曰。我不言无从异因生。但说似因中亦生。故言从色等生色等。不但从四大生。是故不得定言色等从四大生。又汝言以坚等示四大。是故坚等是实大者。此事不然。所以者何。以坚等相定。可以分别四众软等不定。或在多坚众中。或在多湿众中。故不可以分别诸众。余亦如是。又于坚等触。分别名为软等。何者若以湿亦以生。性柔软细滑。以坚相多故。坚鞕麁澁。如是等。是故但以坚等。分别四众。又如经中说以依坚故。示四大差别。故知依坚法。名为地种。非但坚相。故说坚相是成地因。又于成地中。坚是胜因。是故别说。余相亦尔。又为作名字。所有坚依坚。皆名地种。或复有人。但说坚相为地种。为破是故。佛说坚依坚为地种。余亦如是。又坚相众中。以坚多故。有二种语。一切众中。皆有坚等诸触。若坚依坚。名为地种。若湿依湿。名为水种。若热依热。名为火种。又坚是成地胜因。故于中名地成。假名因缘中。有假名名字。如说我见人伐林。又汝言有二种语。是事不然。若随说种是实者。则十二入等。不应是实。是故因眼缘色。有眼识生。是则非实。以不说种故。是为邪论。又佛入火种定。从佛身出种种焰色。是中何者为火种。以色等成火。非但热相。又佛说是身名箧。于中但盛发毛爪等。如经中说。是身中有发毛爪等。以是故。发毛爪等是地种。不以有种语故名为实法。又种子经中说。若有地种。无水种者。诸种子不得生长。是中何者是地种。谓假名。田非但坚相。水亦假名。非但湿相。又一法二种。亦实亦假名。是不可得。是故色等是实。又眼等假名故有诸大。亦实亦假名者。则是邪论。又六种经中。佛说发毛爪等名地种。又象步喻经中。亦说发毛爪等为地种。又以何义故。说种是实。不说种是假名。又此义非经所载。又汝言佛说眼形中所有坚依坚是地等者。佛以此言。示五根因四大成。或有人。说从我生根。或谓离大别更有根。有说。诸根种种性生。谓从地大生鼻根等。佛断此故。说眼等根四大合成空无实法。又分别成。假名因缘。假名亦无。又此肉形中。有四分坚依坚等。佛以是语。示诸物中有从四大生者。又汝言佛不说风中有依故名实大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风中轻是胜相。非依轻法。地等中依坚法等胜。风则不然。又依轻法。少故不说。又汝言若说四大是假名则离大相者。是事不然。若坚依坚从四大生。名为地种。非谓异物相依。若法相异。则不名依。即是相离。问曰。生则即是不名为依。依名异物来依。答曰。名字为依。非异物相依。以生法差别故。如言虚空遍至。实无所至。又汝言四大共生者。是事不然。如日光中。但有色及热触可得。更无余法。月光中。但有色及冷触可得。亦无余法。是故非一切物中尽有四大。如有物无味如金刚等。有物无香如金银等。有物无色如温室等中热。有物无热如月等。有物无冷如火等。有物相动如风等。有物无动如方石等。如是或有物不坚。或有物不湿。或有物不热。或有物不动。是故四大非不相离。问曰。以外因缘。诸大性发。如金石等中有流相。待火则发。水中有坚相。因冷则发。风中有冷热相。因水火则发。草木中有动相。得风则发。是故先有自性。假缘而发。故知四大不得相离。若本无性。云何可发。答曰。若尔风中或有香。香应在风中。如香熏油。香应在油中。是事不然。又不从诸大生造色。如从湿生湿。如是从色生色。又若不相离。则因中有果。如童女有子。食中有不净等。我等不说因中有果。虽乳中无酪。而酪从乳生。如是何用忆想分别。谓四大共生不相离耶。

明本宗品第四十一

汝先言我等不说四大与色。若一若异是故无咎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诸外道欲成我故。以四大一异为喻。故佛于假名中。以四大为喻。故说四大义。若不尔。则不应说。世间皆自然知地等四大。而不了实性。是故为说。不说手等。若以坚等为四大者。何所利益。又汝言依义二种谓诸大是实者。此事未了。当知是依义异。谓假名是。又汝言随俗言说非实大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若经书。若世间中。不以无因缘故。于色等中。作四大名字。如世间言我见人。于色等中。说人名。非无因缘。若无因缘强作名者。见马应名为人。而实不然。又以何故。不于声中说名为地。世人常说地声。终不说声是地。若无因缘强作名者。亦可名声为地。而实不然。是故色等四法是地。于地分中。说地名字。如色是成假名因。于中说名人。于树中说名林。于比丘中说名僧。如是于色等法中。说四大名。又汝言若六触入。若因六触入所成。是经不然。如汝法中。造色无所能生。我法亦尔。于假名中。更无所生。是故此经不应有。若有应转此义。又汝言因四大造清净色名为眼者。是事不然。四大和合。假名为眼。佛名四大为色。色清净故名为眼。又汝虽言法住法中无依无主。是即为依主。以住者是依所住法为主。又汝言坚相能持等。是事不然。非但坚相能持。假众因缘。余亦如是。是故四大是假名有。

无坚相品第四十二

问曰。汝说多坚色等成地大。是故地等是假名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坚法尚无。况假名地。若泥团是坚。泥团即为软。故知无定坚相。又以少因缘故。生坚心。若微尘踈合。名为软。密合名为坚。是故无定。又一法中。无有二触。令生是心身坚身软。是故无定坚相。又坚软无定。相待故有。如见钦拔罗。以叠为软。见叠故。以钦拔罗为坚。触法不应相待故有。又自覩金石。则知是坚触。非眼可得。是故无坚。以此因缘。软等诸触。亦皆无也。

有坚相品第四十三

答曰。实有坚相。汝虽言泥团是坚。泥团即为软。是事不然。所以者何。我等无有实泥团法。诸法和合。假名泥团。故无此咎。又汝言以少因缘故生坚心。是事不然。我于密合微尘中。得是坚相。故名为坚。于不密中。得此软相。是故无咎。若法可得。即名为有。又汝言一法中无二触者。是事不然。我于一法中。可得多触。亦坚亦软。又汝言坚软相待故无定者。是事不然。如长短等相待亦有。又如尝白石蜜味。以黑石蜜为苦。尝呵梨勒味。以黑石蜜为甘。若以相待故无。则味亦无。问曰。黑石蜜中。有二种味。亦甘亦苦。答曰。叠中亦有二触。亦坚亦软。又汝言见石知坚。是事不然。不可以眼知坚。以先触故比知。如见火知热。热非可见。又人见钦拔罗。生疑为坚为软。是故触非眼可见。是故有坚等诸触。又实有坚等。所以者何。能起分别心故。若无坚者。何所分别。又坚能与心作缘。亦所作业异。谓打掷等。又与软湿。相违。则名为坚。又以能持因缘。故名为坚。又能障碍手等。故名为坚。又我等现知是坚。现知事中不须因缘。又以世间事得名为坚。余亦如是。故知有坚。

四大相品第四十四

问曰。我知有是坚法。而今见金热则流。水寒成氷。此金以坚故属地。流故属水。答曰。各自有相。若法坚依坚是地种。若湿依湿是水种等。问曰。金坚则为消流。水湿则为坚氷。云何诸大不舍自相。如经说四大相或可变。得四信者。不可得异。答曰。我不以坚为流以湿为坚。但坚与流为因。湿与坚为因。是故不舍自相。问曰。阿毗昙中说。湿是水相。或有人说。流是水相。经中说。润是水相。竟以何者为实。答曰。流湿润皆是水之别名。问曰。流是水业。眼所见法。是故流非湿润。答曰。以湿润故流。是故赴下。是故流即是润。亦湿润是水相。流是水业。问曰。风中说轻动相。轻异动异。轻是触入所摄。动是色入所摄。今可以二法为风耶。答曰。轻是风相。动是风业。与业合说。问曰。无有动相。诸法念念灭。故不至余处。以至余处故名曰动。至去动是一义故。答曰。我但以世谛故。说名为业。非第一义。因是轻法。余处法生。得名为业。尔时名去。问曰。轻无定相。所以者何。以相待故有。如十斤物于二十斤为轻。于五斤为重。答曰。重法量法。因心等法。亦相待有。如或有法相待故长。或有法相待故短。总相因心故。即为别相。若轻法以相待故无。是等亦应皆无。而不然。是故相待非是正因。又轻非相待故有。以不可称故有。物不可称。如排囊中风。是故非相待有。但重法相待。无有重物不可称者。问曰。若不可称名为轻者。除重余色等法。不可称故。皆应为轻。而不然。是故汝所说。非是轻相。答曰。我等意离色等。更无异法名为重。色等法。或有生性可称。如坚不坚力无力新故朽不朽消不消麁软等。亦不离色等。而有重相。亦如是。是色等众。若属地水。是则可称。若属风火。则不可称。问曰。若重法不离色等者。轻亦应不离色等而有。答曰。然离色等。无别轻法。但色等众和合为轻。问曰。不然。欲分别轻重。必以身根。是故轻重非是色等众。答曰。如分别坚等。或以眼或以耳等。此坚等物。不离色等。轻重亦如是。虽用身根。是中更无异相。又身根不触。不生身识。是重相。身虽未触。亦能生识。如重物虽以物裹持。亦知其重。问曰。非于尔时知是重相。答曰。如人着衣。虽不相触。亦知有力无力。轻重亦尔。所以者何。从种种触。生种种身识。如或因按掐。生坚软识。或从举动生轻重识。或从把捉生强弱识。或从触对生冷热识。或从摩扪生澁滑识。或从挤搦生强濯识。或从劖刺。或因鞭杖。生异种识。或有触常在身内。非如寒热等从外假来。所谓猗乐。疲极。不疲极。若病若差。身利。身钝。嬾重。迷闷。瞪瞢。疼痺。嚬呻。饥渴。饱满。嗜乐。不乐。懵等诸触。各生异识。问曰。若轻重相即色等众者。云何于色等中。以身识缘。答曰。非色等众中用身识缘。但此中触。分以身识缘。如坚不坚等。虽在色等众中。或以眼见得知。又如猗乐等。是色等众。亦以身识分别。是事亦尔。问曰。若轻重但是触有何咎。何用分别色等众为。答曰。如世人说新穀陈穀。是新陈相。应异色等。而实不尔。但色等初生名为新。若此新相。是色等众重相。云何非耶。问曰。若色等众。即是轻重等者。是轻相在火风中。则轻多色等众。应名为风。若然火即为风。答曰。随相多者。即名为大。火中亦有轻热相。以热多故名为火。不以轻多故名火。风中但有轻无热。是故但以轻为名。又我等不但以轻为风。若轻而能为动因。故名为风。如经中说轻动相名风。于是中。轻相是风。动是风业。问曰风能倒山。若是轻物。云何能尔。答曰。风麁而力强。势能如是。如或有风能动小草。或能颓山。当知风业如是。问曰。今地等大。皆是色香味触众。无差别耶。答曰。不定。如名地中有色香味触。或但有色触。如金银等。或水中有色香味触。或有三色味触。或火中有色香味触。或有三色香触。或但色触。风中或有触无香。或有香触。是故不定。问曰。风触云何。答曰。寒热坚软等诸触。若随大相续不离可知。即此大触。问曰。有医言。风色黑。是实云何。答曰。风与黑色为因。如风病人口中有辛苦味。而此医不说风中有味。则风与味为因。问曰。或有人。说风是冷。不说为轻。是实云何。答曰。无有名冷为风。如氷雪有冷不名为风。又风冷名异。所以者何。如热风及不冷不热风。亦名为风。是故应依轻众名为风。又无色触等法生。名为风。非冷为风。问曰。风有色味。有何咎。答曰。风中色味不可得。若言虽有以微细故不可得者。心中亦应忆想分别谓有色味。是事不然。又我等不说因中有果。是故若事果中可得。不必因中先有。是名成四大实。

成实论卷第三

 

上篇:成实论

下篇:四谛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论集部目录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一百五十赞佛颂

一百五十赞佛颂 尊者摩咥里制吒造 大唐沙门义净于那烂...

菩提心离相论

菩提心离相论 龙树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 提波菩萨造 后魏北...

迦叶仙人说医女人经

迦叶仙人说医女人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

佛说法华三昧经

佛说法华三昧经一卷 宋凉州沙门智严译 佛在罗阅祇耆阇...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

【注音版】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净心诫观法

净心诫观法序 宋余杭郡沙门 释元照述 太近至易,无如...

佛说阿含正行经

佛说阿含正行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

谤佛经

谤佛经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

治禅病秘要法

治禅病秘要法卷上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治阿练若乱心病七...

做义工的功德到底有多大

义工,是一种慈悲与利行的奉献,是一种爱心和时间的布...

【推荐】道源老法师为临终者的助念开示

大德,我现在要向你讲几句佛法,希望你静下心来听着。...

圣严法师《新年的新衣》

以前对于我家来说,过年并不是可喜的事,登门要债的人...

【推荐】《杂阿含经》中居士的修行方法

《阿含经》是佛灭度后首次结集的教法,属于佛教的根本...

修福与修慧

佛教是一切人类的宗教,不论什么种族,什么阶级的人,...

【推荐】地狱五条根,财为第一

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为什么把财放在第一位,因为...

决定命运的态度

江西德兴人夏原吉初入仕途,便因为一个很偶然的细节,...

你爱色吗

一次,洞山禅师问云居禅师:你爱色吗? 云居正在用竹...

不要把回忆拉到现在来

我们总爱想过去的事,过去都已经没有了,还要回忆把它...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法不孤起,起必有由。世间诸事,尚有因像,况无上佛法...

《楞严经》与《法华经》的差别

我们讲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是...

念佛是除业障最好的方法

净土法门本来就是大乘佛法,所以这个往生善知识,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