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解脱道论卷第九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解脱道论卷第九

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

五通品第九

尔时坐禅人。如是已作定自在。住于第四禅。能起五神通。所谓身通天耳通他心智通宿命通天眼通。身通者变义天耳者越人耳义。他心智者了他意义。宿命者忆前生义。天眼通者过人眼见。问几种变阿谁修变。云何应起变。答变有三种。谓受持变。作变。意所作变。云何受持变。彼坐禅人以一成多以多成一。以身增长乃至梵世。此谓受持变。云何作变。彼坐禅人舍自性身现童子形。或现龙形。或现梵王形。如是等此谓作变。云何意所作变。彼坐禅人从此身化作余身。随意所造一切身分诸根具足。此谓意所作变。复次变有七种。所谓智变定变圣变。业果报所生变。功德人变。明术所造变。方便变。问云何智变。答以现无常为断常想。成智辩变。以阿罗汉道断一切烦恼。成智辩。此谓变智辩。如长老薄拘罗。长老僧吉栗者。长老部吼多波罗。此谓变智辩。问云何变定辩。答以初禅断诸盖成变定辩。以非想非非想定断无所有变定辩。长老舍利弗多。长老先时婆。长老昆檀若。郁多罗优婆夷沙摩婆底优婆夷。此谓变定辩。问云何圣辩。答若比丘乐于不耐。当住非不耐想。成住有非不耐想。若比丘乐于非非耐。当住不耐想。成住有不耐想。若比丘乐于非不耐及非非耐想。当住非非耐想。成住有非非耐想。若比丘乐于不耐及非。非耐当住不耐想成住有不耐想若取。问云何于非不耐住不耐想。答于爱念处以不净令满。或以无常取。问云何于不耐及非不耐。住非不耐想。答于不爱念及爱念处。或以慈令满。或以界取。问云何于非不耐及不耐。住不耐想。答于爱念及不爱念处。或以不净令满。或以无常取。问云何于不耐及非不耐。离二句住舍念现知。答此比丘以眼见色。成不欢喜不忧。成舍住念现知。如是于一切门。此谓圣辩。问云何从业报生变。答一切诸天一切诸鸟。有人者有恶趣生者。飞行虚空作变。此谓从业报生变。问云何有功德人变。答转轮王。树提长者。阇提长者。瞿师罗长者。复说有五大功德人变。此谓有功德人变。问云何明术所造变。答持明术人。读诵明术。能飞行虚空。或现作象。或变作马。或变作车。或变作步。现种种军。此谓明术所造变。问云何方便变。答以出离断贪欲。以罗汉道断一切烦恼。如陶师等其业具足。于是正方便生故。一切事变。此谓方便变。问云何谁修变辩。答于虚空为九。或于虚空为五。一切入以作第四禅自在。是其修变辩。复说色界第四禅以作胜故。是其修变辩。复说四禅二自在。是其修变辩。问云何当起变。答此比丘修欲定胜行相应如意足精进定心定慧定。亦如是欲者欲乐作变。定者心不乱。彼坐禅人欲乐变变意修行定。受持四种精进。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已生恶不善法为断。未生善法为生。已生善法为增长为不忘。为更起为修满。此谓胜行成就者。唯彼三法为满语言。六分成就。如意足者。为得如意作道。唯彼法如意足。复次是欲定胜行成就。此谓如意足。为得如意。以初义修者。修彼法多修。此谓修欲定胜行成就如意足。彼坐禅人。如是现修。是其方便。或退或住。彼以精进令起成精进定胜行。成就如意足。若彼方便迟若退若惊怖。彼心迟作速相。意若心退作定心。若心惊怖作舍相。彼成心定胜行。成就如意足。彼若无有烦恼心。欢喜分别饶益不饶益。修行诸法。是其修时。复此法是不修时。彼成分别定胜行。成就如意足。彼坐禅人修四如意足。以作自在心。其身随心其心成随身。彼坐禅人于时安身。于心安心于身。以由身心变。以由心身变。以由身心受持。以由心身受持。或乐想或轻想着于身。于着成住。彼坐禅人如是现修成最轻。其身成最软最堪受持。如铁丸为火所烧随意作物。如是以修心成身轻。以轻故入第四禅。安详念出能分别虚空。以智受持。如是于虚空此身当起。以智受持。于虚空成起。如风吹绵缕。于是初坐禅人。不当速远行。何故其来作观。当起怖畏。若有怖其禅成退。是故初坐禅人。不当速远行。以次第当行。最初以一尺渐渐上以观。复依彼相作精进一寻。以此方便次第随其所乐当起。问彼坐禅人于虚空或从禅退。彼从虚空转当落地耶。答不然。是从其先坐处起若远行。退者还至先坐处。其见自身如先坐。有神通人。是其止法。彼坐禅人。如是次第作观。至受持自在作。不一种变。以一成多。以多成一。或现彻过壁彻过牆彻过山。身行无碍犹如虚空。于地或没或出犹如在水。于水上行犹如行地。行于虚空犹如飞鸟。手摸日月。如是大神通如是大力身。乃起至于梵世。以一成多者。以一令多。或一百或一千或一万等。以变入第四禅安详出。次第以智受持。我当多成多。如小路阿罗汉。以多成一者。欲转多为一。以智受持。我当转多成一。如长老小路阿罗汉。或现或不现。彻过壁彻过牆彻过山。行不障碍犹如虚空。彼坐禅人。如是以修行虚空一切入。入第四禅安详出。彻过壁彻过牆彻过山。已转成转以智受持。此当成虚空。已成虚空。彼坐禅人于虚空。彻过壁彻过牆彻过山。行不障碍犹如虚空。或现者何义开。或不现者何义。不开。彼坐禅人不开令开。彻过壁彻过牆彻过山。行不障碍。此何义。于地令作出没犹如在水。彼坐禅人。如是以心修行水一切入。入于第四禅。安详出转地作隔。以智受持。此当成水彼坐禅人于地成出没。犹如性水。于水上行。心不障碍。犹如行地。彼坐禅人。如是以心修行地一切入。入第四禅。安详出转水作隔。以智受持。此当成地。已成地彼坐禅人。于水行不障碍。如行性地。行于虚空犹如飞鸟。于是三行步行风行心行。于是坐禅人得地一切入定。于虚空受持道路以步行。若得风一切入定。受持风如绵缕如风行。以心行令满身心。或乐想或轻想。以着身身已轻。以心行行如飞鸟。如是以心行。行已手摸日月。如是神通。如是神力。彼坐禅人有禅人有神通。得心自在。以是修行心入第四禅。安详出手摸日月。以智受持。此当成近手。彼成近手。彼坐禅人或坐或卧。以手摸扪日月。起身乃至梵世。彼坐禅人有神通得心自在。乐行梵世。如是四如意足。以如是修行心。于远受持近。于近受持远。或多受持少。或少受持多。以天眼见梵天色。以天耳闻梵天声。以他心智知梵天心。彼坐禅人三行。以二行行于梵世。是法于一切受持变(受持变已竟)。

尔时坐禅人欲起变意。如是修四如意足。以心得自在安身于心。安心于身。以由身安心。以由心安身。以由身受持心。以由心受持身。或乐想或轻想。着于身已着身已着身已着成住。如是坐禅人现修其身。成最软最轻堪受持。如铁丸为火所烧随意作物。如是坐禅人已如是修行。心成软堪受持。令满身心。彼坐禅人若乐除自形色。作童子形。入第四禅安详出。次第转童子形。已转以智受持。我当成童子形。如是作意成童子形。如是龙形。凤凰形。夜叉形。阿修罗形。帝释形梵形。海形山形林形。师子形虎形豹形象马形。步军形。已转以智受持。我当成步行军。如是作意成步行军。问受持变作变何差别。答以受持变不舍形色受持。以作变舍形色。此谓差别(作变已竟)。

尔时坐禅人欲起意所造变。如是心得自在。修如意足。入第四禅安详出。于其身内作意。犹如空瓶。彼坐禅人如是作意。于空自身内随其所乐为变化。随其当成转。已转以智受持。随其当成。如是作意。成随相似。以此方便多作变化。作变化已成行。若坐禅人以所化身欲向梵世。于梵世前即化自身如梵形。随意所造。一切身分具足。诸根不少若神通人于此逍遥。彼所化人亦复逍遥。若神通人于此若坐卧。现出烟焰。若问若答。彼所化人亦坐亦卧。亦出烟焰。亦问亦答。是其神通所造变化。彼所化人。亦以随作如是等(意所造变已竟)。

云何散句变所造色。于至时分别。是时彼不现。未至时分别于其间乐说。彼受持成不现。若不作分别时。念念不现。于化人无寿命根。所化饮食。事变种智。成九事。小事大事不可说事。过去事未来事现在事。内事外事内外事(散句已竟)。

问天耳谁起云何当起。答八一切入。彼二一切入。于第四禅得自在。从自性耳起天耳界。复说云何色界于四禅得自在。是其能起。复说于四禅亦起。问云何当令起。答初坐禅人如是修四如意足以心得自在。入第四禅安详出。次第依自性耳界。若远声作意声相。或近声作意声相。若大声作意大声相。若细声作意细声相。若东方声作意声相。如是于一切方。彼坐禅人如是以修行心清白。以耳界清净。令心行增长。彼坐禅人以天耳界清净过人耳闻两声。所谓天声人声。或远或近。于是先师说。初坐禅人先闻于自身众生声。从此复闻身外众生声。从此复闻依所住处众生声。如是次第作意增长。复说初坐禅人。不能如是先闻自身众生声。何以故。不能闻细声。以自性耳非其境界。初坐禅人远螺鼓等声。彼声依自性耳。以天耳智应作意于声相。令起天耳智。或细声或大声。或远声或近声。唯天耳应取。于是初坐禅人不应作意于最可畏。何以故。于可受声应说欲爱。于可畏声应说惊怖耳畏智。彼成三事。小事现在事外事。若失自性耳。天耳界亦失。于是得声闻自在。闻千世界声。从彼缘觉最多。如来闻无数(天耳已竟)。

问他心智谁能起云何应起。答光一切入于第四禅得自在。得天眼起他心智。云何应起者。初坐禅人如是修四如意足。以心得自在。清白不动入光一切入。于第四禅安详出。从初以光令满其身。以天眼见其自心意色。此依色意识起。如是知。以自心变见色变。此色从喜根所起。此色从忧根所起。此色从舍根所起。若与喜根相应心现起。意色如酪酥色。若与忧根相应心现起。成如紫色。若与舍根相应心现起。成如蜜色。若与爱欲相应心现起。成如黄色。若与瞋恚相应心现起。成如黑色。若与无明相应心现起。成如浊色。若与信相应及智相应心现起。成如清色。彼坐禅人如是以自身变。分别色变。尔时以光令满他身。以天眼见他心意色。彼以心变分别色变。以色变分别心变。如是分别起他心智已。起他心智除色变分别。唯取心事。彼坐禅人如是以修行心清白。或有爱心知有爱心或无爱心知无爱心。若有瞋恚心知有瞋恚心。若无瞋恚知无瞋恚心。如是一切可知他心智者。其事八。小事大事道事无量事过去事未来事现在事外事。彼无漏他心非凡夫境界。生无色处众生心。唯佛境界。若声闻得自在。知一千世界心。从此缘觉最多。如来无量(他心智已竟)。

问忆宿命智谁能起。几种忆宿命智云何应起。答八一切入二一切入。于第四禅心得自在。是其能起忆宿命智。复说云何色界处。答于第四禅心得自在。是其能起。复说于四禅得起几种忆宿命。答三种忆宿命。一者多持生。二者生所造。三者修行所成。于是多持生者。以四行忆宿命智。善取彼相故。见彼分相故。诸根分明故。摄彼性故。此四行多持生忆宿命。于彼最胜彼忆七宿命。诸天诸龙诸凤凰。以生所成忆宿命。于彼最胜忆十四宿命。修行所成者。修如意足。问云何应起忆宿命。答初坐禅人如是修四如意足。以信得自在。清白至不动。从现坐处。于一日所作事。或以身。或以意。或以口。忆一切事。如是于夜所作。如是一日二日。次第乃至一月忆彼一切事。如是二月所作事。如是次第乃至一年所作事。如是二年三年百年所作事。如是乃至初生所作事。忆彼一切。尔时久远过去心心数法有后生。心心数法现生。依初心心数法得生。以心相续生。现观因缘。忆识流转。两俱不断。于此世生。于彼世生。彼坐禅人如是以心修行清白。忆宿命不一种。如是一生二生三生四生等。如是一切。初坐禅人于此生已忆一切。若坐禅人不能忆彼生。彼不应舍精进。更重令起禅。已起禅善哉令自在。如磨镜法。善哉已得自在。现忆如初。于彼成忆。若自从一生。出彼心成忆。彼最乐已见方便。不可忆畜生生。及无色生及无想生不可想。无想性故。长老输毗多于彼最胜忆宿命智。七种小大不应说过去内外。内外于过去已所得道果。或国或村当忆。彼成过去想。忆宿命智。从智忆阴相续。忆宿命智。从此外道忆四十劫。过彼不能忆。身无力故。圣声闻忆一万劫。从此最大声闻。从彼最大缘觉。从彼如来正遍觉。自他宿命及行及处一切。余唯忆自宿命。少忆他宿命。正遍觉随其所乐忆一切。余次第忆。正遍觉若入三昧。若不入三昧。若不入三昧常忆。余唯入三昧(忆宿命智已竟)。

问天眼谁起。几种天眼云何能起天眼。答光明为九。或光明为五。或光明一切入事。于第四禅得自在。有眼性是其所能起。几种天眼者。答二种天眼。业果报所成。修行所成。于是典藏天眼。从果报所成。是以得见宝藏或有珠或无珠。修行所成者。修行四如意足。云何能起天眼者。初坐禅人如是修四如意足。以心得自在。清白至不动。光一切入。入第四禅作意光想。及日想受持。此日如夜。此夜如日。以心无碍无所着。现修行心成有光明。彼坐禅人修行其心。成有光明。无闇障碍。过日光明。彼坐禅人如是心修行。以光明令满于内。作意色形。以智令满光明。彼非天眼。以智见内光明色。此谓天眼。彼坐禅人以天眼清净过人眼。见众生或终或生。或麁或妙。或善色或丑色。生于善趣。生于恶趣。如业所作。如是一切众生。于是若能起天眼。此烦恼彼所应断。所谓疑不正忆。懈怠睡眠。慢邪喜恶口。急疾精进。迟缓精进。多语种种想。最观色。此烦恼以此一一成就若令起天眼。其定成退。若其定退光明亦失。见色亦失。是故彼烦恼善哉应断。若已断此烦恼。若复不得定自在。以不自在天眼成小。彼坐禅人以小天眼知少光明。见色亦小。是故世尊说。是时我小定。是时我小眼。我以小眼知少光明。我见小色。是时我无量三昧。是时我无量天眼。我以此无量天眼。我知无量光明。我见无量色。于是初坐禅人非可爱色。非可畏怖色。如初说过天眼五种事。所谓小事现事内事外事内外事。依天眼生四智。未来分智。自所作业智。如行业智。业果报智。于是以未来分智。于未来色当起知之。以自所作业智。见他人所造业。以此业此人当往彼趣。以如行业智。见人生趣。以此业此人先生此知之。以业果报智。至此时至此趣。至此烦恼。至此方便。此业应熟。此业不应熟。此业应多受。此业应少受知之。于是声闻得自在。见一千世间。从此缘觉见最多。如来见无量(天眼已竟)。

于是此散句。以天眼为见色。于一种修行定。唯见色不声闻。若以天耳为闻声。于一种修行定。唯闻声不见色。若为见闻二俱修行定。亦见亦闻。若为见闻知他心。修行于定。亦见闻知他心。若为见一方。修行于定。非见余方。不闻不知他心。若不少修行于定。于一切方。亦见亦闻。亦知他心。五神通。世间神通。有漏色界系凡夫共。若善神通。学人及凡夫共或阿罗汉无记神通。五神通。不于无色界生(解脱道说神通道已竟)。

解脱道论分别慧品第十

问云何慧。何相何味何起何处何功德。慧者何义。几功德为得波若。几种波若。答意事如见。此谓波若。复次作意饶益不饶益。作意庄严。此谓波若。如阿毗昙中说。云何波若。是波若是慧是智。是择法妙相随观。彼观聪明晓了分别。思惟见大易悟牵正智。慧钩慧根慧力慧仗慧殿慧光慧明慧灯慧实。不愚痴择法正见。此谓波若。如达为相。择为味。不愚痴为起。四谛为处。复次了义光明为相。入正法为味。除无明闇为起。四辩为处。何功德者。波若无量功德。当以略闻此偈。

 以慧净诸戒  入禅亦二慧
 以慧修诸道  以慧见彼果
 波若为胜善  慧眼最无上
 慧退是秽污  慧增长无上
 慧破诸外论  非世至所着
 有慧人最妙  显说善语言
 此世及彼世  解脱闻苦乐
 诸义及精进  勇勐有慧人
 悉见此诸法  因缘诸语言
 教诫及名色  彼即四谛语
 是有慧境界  以慧除众恶
 爱瞋恚无明  以智除生死
 除余不可除

问慧者何义。答智义。能除为义。几功德为得慧者。十一功德。寻修多罗义。多善事。清净居。止观。四谛。作分明处。心停住常在禅。无盖心。离无智慧人。修行智慧人乐着。几种慧者。答二种三种四种。问云何二种慧。答所谓世慧出世慧。于是圣道果相应慧。是出世慧。余是世慧。世慧者。有漏有结有缚是流是厄是盖是所触是趣是有烦恼。出世慧者。无漏无结无缚无流无厄无盖无所触无趣无烦恼。三种慧者。思慧闻慧修慧。于是不从他闻。若自作业智。若得随谛相应智。于功乃明处。此谓思慧。于此处从他闻得慧。此谓闻慧。若入三昧彼慧悉修。是修慧。复次三种慧。来晓了去晓了方便晓了。于是现作意。此不善法成退。善法成增长。于是慧此谓来晓了。复作意此不善法增长。善法成退。于是慧此谓去晓了。于此一切方便慧。此谓方便晓了。复次三种慧。聚慧不聚慧非聚非非聚慧。三地善慧。此谓聚慧。于四道慧。是谓不聚慧。于四地及果报。于三地事有记慧。此谓非聚非非聚慧。四种慧者。自作业智。随谛相应智。道等分智。果等分智。于是十处正见。是谓自作业智。若见阴或无常或苦或无我。如是相似忍。此谓随谛相似智。于四道慧。此谓道分智。于四果慧。此谓果等分智。复次四种慧欲界慧色界慧无色界慧无系慧。于是欲界善有记慧。此谓欲界慧。色界善有记慧。此谓色界慧。无色界善有记慧。此谓无色界慧。于道果慧。此谓无系慧。复次四种慧。法智比智他心智等智。于四道及于四果慧。此谓法智。彼坐禅人以此法智。成就过去未来现在智。久过去亦智。未来亦智。此谛智此谓比智。知他心此谓他心智。除此三智余慧。此谓等智。复次四种慧。有慧为聚非为非聚。有慧为非聚非为聚。有慧为聚亦为非聚。有慧非为聚非非为聚。于是欲界善慧。是慧为聚非不为聚。于四道慧为非聚不为聚。于色界及无色界善慧。是慧为聚亦为非聚。于四地果报。于三地事有记慧。是慧非为聚。亦非为非聚。复次四种慧。有慧有为厌患非为达。有慧为达非为厌患。有慧为厌患亦为达。有慧不为厌患亦不为达。于是慧为厌欲。不为通达神通。及不通达四谛。此谓慧为厌患不为达。现得厌欲。以慧达神通非达四谛。此谓波若。为达非为厌患。于四道慧为厌患亦为达。余慧非为厌患亦非为达。复次四种慧。义辩法辩辞辩乐说辩。于义智此谓义辩。于法智此谓法辩。于说辞慧此谓辞辩。于智智此谓乐说辩。于因果智义辩。于因智法辩。于法辩乐说辞辩。于智智乐说辩。复次于苦及灭智。此谓义辩。于集及道智。此谓法辩。于说法辞。此谓辞辩。于智智。此谓乐说辩。复次知法者。所谓修多罗祇夜阇柯罗界伽陀优陀那伊底(都地反)。

跋多伽阇多伽阿浮多达摩鞞佛略此谓法辩。知彼此义。此所说法是其义。此谓义辩。说法辞智。此谓辞辩。于智智。此谓乐说辩复。次于眼智。此谓法辩。眼智为见。此谓义辩。于说法辞智。此谓辞辩。于智智。此谓乐说辩。复次四种慧。苦智。苦集智。苦灭智。于是道等分智。苦相应智。苦智。苦集相应智。集智。苦灭修行相应智。具足智。道智(解脱道分别慧品已竟)。

解脱道论卷第九

 

上篇:解脱道论

下篇:三弥底部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论集部目录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方便心论

方便心论一卷 后魏西域三藏吉迦夜译 明造论品第一  ...

三身梵赞

三身梵赞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

诸教决定名义论

诸教决定名义论 圣慈氏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

集大乘相论

集大乘相论卷上 觉吉祥智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

【注音版】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法界次第初门

法界次第初门总序 天台山修禅寺。沙门释智顗。辄依经...

大乘顶王经

大乘顶王经 梁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归命大智海圆满...

延生普佛仪轨

(一)戒定真香 戒定真香。 焚起冲天上。 弟子虔诚。...

佛说四泥犁经

佛说四泥犁经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大净法门经

佛说大净法门经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修行道地经

偷迦遮复弥经晋名修行道地卷第一(并序) 造立《修行道...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圣严法师《持诵观音圣号的法门》

观音菩萨的法门一共涵纳七个法门,至深的是《楞严经》...

【推荐】幸福快乐到底在哪里?

现代人每天熙熙攘攘,席不暇暖,问他为什么这么忙?他...

以德报怨的国王

佛陀时代有一段故事――佛陀来到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摩...

出去走一走,才知道自己有没有定力

假设一下,当我们身处深山之中,远离世间的诱惑,这个...

吵闹着炫耀一番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非...

何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

完美逆袭病苦的彻悟大师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降诞清季,童真入道,广参丛林宗...

离开现前一念心性,没有一法是真实的

真正的修行,其实修行,实际上讲,修,就是要把我们的...

法爱法执是修行的障碍

法爱,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

感化那些没有佛缘的人

慧明对佛很虔诚,也希望自己的家人都信佛,可是却遭到...

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

夫佛法者,乃九法界公共之法。无一人不当修,亦无一人...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一个月色朦胧的深夜,在一个靠海的山洞里,一个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