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以何心称念观音菩萨可得感应

大安法师  2018/02/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以何心称念观音菩萨可得感应

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中阿弥陀佛的二大胁侍菩萨之一,代表着阿弥陀佛的慈悲。这位菩萨,按有关经典记载,是早已实成的一尊古佛。他的由本垂迹都是不可思议的。

寻声救苦就表达了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说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入流亡所、断六结、证三空,契入到耳根圆通。那耳根圆通的表现,就是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证到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心体。

由于上与诸佛同一慈力,所以在观世音菩萨的天冠上,就有一尊立佛(站立的佛像),这是上与诸佛同一慈力的表达;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在观世音菩萨的圆光身光里面,有着六道苦难的众生,都在观音菩萨的心光身光里面,一切苦难的众生都在观音菩萨的心内。苦难的众生在呼喊救命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就能关照到世间呼救的音声给予救度。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不仅可以示现正报身,还能示现草原、桥梁、大山这些依报身,都能够将这些变现出来救度众生。

我们知道了观音菩萨这样的神通广大,十四种无畏、无作妙力,三十二应,我们就要投靠他。他既有大慈悲,又有大威神愿力,千手千眼。众生遇到刀兵灾(就是战争)的时候、碰到水灾火灾的时候、碰到饥馑灾的时候、碰到虫蝗遍布的时候、碰到瘟疫各种传染病风行的时候、碰见干旱、水涝这些自然灾害的时候,发改过心再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都能获不可思议地救度。

现在自然灾害是愈来愈多了,近几年发生的像海啸、飓风,都是到十七级,旷世未闻的级别了;沙尘暴,持续的高温、干旱;还有碰到了贼匪被抢劫之苦,冤家债主来杀之苦,恶兽追赶之苦,毒蛇要吞噬之苦,恶鬼来找我们麻烦之苦,各种妖魔鬼怪来蛊惑我们之苦,以及宿世的怨业病,被小人陷害等等。这些包含了人生当中种种的忧患困苦,碰到这些,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解决问题的。要发出改过迁善自利利人之心。

为什么要发这个心呢?我们要想到,碰到这些苦难的境况,一切都是自己的恶业所感,不要怨天尤人。宿世和今生的恶业都是我们的罪过所导致的,我们要解决这些苦难,首先从根源上有一个发心,要改过迁善,形成一个新的、善的业力改过迁善、自利利人,要把这个心发出来。

将这个心发出来之后就至诚恳切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念念不间断,也就感应了,观世音菩萨早已成就了十二种大悲愿力,三十二应,种种神通妙用,都已经成就了,只要一感通,马上观世音菩萨的悲愿、威神就能兑现出来,就能蒙观世音菩萨慈悲的护佑,来解决一切苦厄。这都是有经典的依据的。

《楞严经》的《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华经》的普门品,大家都可以去看。如果自己仍然存着一颗不善的心,你的心没有改变,虽能称念观音名号,这只不过种下未来的善根,现世不能得到感应。

所以这感应的道理是非常深奥奇妙的,里面包含着甚深的义理,绝对不是一个迷信。要用心来感心,不是说你还是一个躁妄罪恶的心就能感通得了的。

就好像五逆十恶的人求往生,他也当下要转变,要有信愿持名的心,才能感通弥陀愿力。如果他对阿弥陀佛愿力根本就不相信,还是用五逆十恶的心在那里顽固地坚守,那也是不能往生的。所以,我们念观世音菩萨的心态要转变过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暂执圣号已胜百年之福,一发大心已越历劫善根

佛在《阿弥陀经》中讲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

三灾八难

三灾有「大三灾」,指水、火、风之灾,以及「小三灾」...

星云大师见闻的一则念佛感应故事

当我执笔写此文时,心中涌起无限的惭愧,我应该向诸佛...

一句名号成佛有余,何况世间的福德利益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由弥陀悲智愿心称性缘起,乃法...

【佛学漫画】大悲心陀罗尼

大悲心陀罗尼的故事...

古代大德诵持《大悲咒》的感应

广恩禅师:闭门绝食,念诵大悲咒。时值隆冬酷寒,霍氏...

地藏菩萨名号的殊胜功德

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

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贪求冥感」。 在修行当中的时...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计数念佛好还是用清净心念佛好

问: 用计数念佛好还是用清净心念佛好? 大安法师答:...

临终十声能往生,不能抱侥幸的心态

第十八愿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这个十念是...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宋代的很多禅师,比如五祖师戒禅师一转世成为大文宗,...

抓住散念,时时念佛

要抓住散念,时时念佛。在工作或生活当中,行住坐卧,...

【佛教词典】五事三无漏学及彼眷属分别

【五事三无漏学及彼眷属分别】 p0291 瑜伽七十二卷十五...

【佛教词典】迦旃延著作

(杂名)着施设足论一万八千颂。是六足论之一。俱舍论...

出家人吃饭为什么用钵

钵,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是出家人常持道具之一,一...

师父您出家时家人反对吗

问: 师父您出家的时候家人反对吗? 慧律法师答: 反...

用这个愿望来做生命的核心价值

我们刚开始在修无分别智时候,当然第一个要远离的就是...

圣严法师《用惭愧和谦虚来消融自我》

自我成长的最终目的,在于自我消融,如此才能达到智能...

受过三皈五戒的人,为何还会受鬼神的骚扰

问: 受过三皈五戒的人是有护法神隐形保佑的,为何还...

猎人与猴子

心中有大爱,才有明朗、温馨的人生。大爱就像温暖柔和...

四祖道信大师的开悟因缘

四祖道信大师,俗姓司马,河内人(今河南沁阳县),生...

经商与学佛

平常人看得学佛是很难,往往听人讲究佛学,以为我未讲...

听闻正法的功德利益

龙树菩萨在其《听闻集》中写道:多闻能知法,多闻能远...

于烦恼中证入自性,是否有其合理性

问: 净土法门的修行强调断恶修善,而有些法门强调可...

境随情起,识逐缘生

大智度论问。若一切诸法空如幻。何以故。诸法有可见可...

圣严法师《把福报吃完了》

有则寓言故事说,有位穷困的老僧,自知无福,希望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