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持名念佛的胜妙功用

大安法师  2024/05/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持名念佛的胜妙功用

疏文:今念佛者,以佛大愿摄受,大力匡持。威莫敢干,神不可测。虽有魔事,行将自消。又经云: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魔不能犯。以阿弥陀佛及十方佛,常护念故。从今发心,直至道场,自始至终,吉无不利。良由正念分明,纵魔来者,易识易遣。非比耽静著空,中无主宰,逢魔不觉,遂至入心者也。《弥陀疏钞》

莲祖在这段疏文中,缕述持名念佛的胜妙功用。前段概述通途自力诸修行人,于禅观中,击动种种阴魔,正见稍亏,即堕魔网,求升反沉,险象环生,可惊可怖。

然信愿持名之净业行人,却安然无恙。何以故?信愿称名者,得蒙阿弥陀佛大悲愿力光明摄受,大威神力之匡护加祐,不遭内外魔怨之侵扰。能念之心与所念佛号相应,神妙莫测,功德甚深甚妙,虽有魔事现前,却如沸汤消雪,杲日照霜,魔事自然消失。

又经云:“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内魔、外魔不能侵犯。持名念佛,身有光明,一般人肉眼或看不见,然天人鬼神悉皆得见。故能得天人恭敬,鬼神远离,或回心作此念佛人的护法。昔善导大师念一声佛号,便有一道光明从口里射出,念十声、百声佛号,便放出十道、百道光明,人称“光明大师”。此佛号光明,能为净业行人作保护藩屏,令诸念佛人身心安隐快乐。

又阿弥陀佛及十方无量诸佛,六通具足,五眼圆明,恒常护念净业行人,如母忆子,二六时中不失时机地予以顾念。吾辈念佛行人,若遇急难恐怖,但一心归命,恳切执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便可感通佛力,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即如平日睡眠梦魇,或作恶梦,极恐惧之际,提起阿弥陀佛名号,即可遣散魔境;或自醒来,恶梦消失。诸佛常护念,至诚感通,灵感在自心,感应妙德,不可思议。

净业行人,从今日生发信愿持名之胜心,直到圆成佛道全过程,自始至终,得蒙阿弥陀佛愿力光明护祐故,吉无不利。何以故?良由弥陀名号即般若光明,念佛人念念与名号相应,即智照分明,纵然有诸魔外道鬼神之所惑乱,念佛行人寂寂惺惺,心光融烛,当下便能辨识魔境。由弥陀名号光明威力故,能破遣诸魔妖魅的干犯。

此乃阿弥陀佛大悲愿力加持所致。如东林祖庭,十天百万佛号闭关修行,开展以来已有近二十年了,参与者有数千人,大都法喜充满,走火入魔者甚少。此乃闭关行人每天持念十万声佛号,有阿弥陀佛强力加持护念故。古德云:“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真实不虚。

若凭自力修止观,风险甚大。《大乘起信论》云:或有众生,无善根力,则为诸魔外道鬼神之所惑乱。或于坐中现形恐怖,或现端正男女等相,或现天像、菩萨像,亦作如来像,相好具足,说种种法。或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亦知未来之事,得他心通,辩才无碍。亦能使人得诸三昧,少分相似。如是种种定中魔境,邪正莫辨,行人易受其惑,若心生取著,便堕邪网。当起正念观察,一切唯心,心外无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是则魔境即灭,终不为恼。

然业力凡夫,般若观照力浅弱,大多耽恋执著空静之境,妄心杂念纷呈,中无主宰。魔来惑乱其心,显出种种诱惑之境。其人以为真实,或欢喜,或恐惧,空慧观力不足,亦不识遣除之法,致使魔入心腑,功德全丧。纵遇知识劝谏,亦执著魔境不悟,末由救助。所以古德云:“宁可千日不悟,不可一日著魔。”可不慎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清初高僧截流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们先讲一点玄妙的,难以置...

千念万念为了临终正念

前面的阿赖耶叫摄藏;这个地方就是执持,有执取义跟执...

正当念时,西方净土依正庄严,就在我心中

最初迷真起妄,则曰一念妄动。末后返妄归真,则曰一念...

佛有无量德,四字名号足以该之

举名者,佛有无量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该之。以弥陀...

我们往生的电影,十劫前就拍好了

关于第十八愿末学有新感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早在...

四十八大愿——(第23愿)一时普供诸佛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

万一犯了五逆和谤法,就不能往生吗

问: 关于往生的条件,在于深信切愿,弟子对这点也是...

李炳南居士:修持名念佛之要点

人生在世,总有种种痛苦、不自由,而这些苦厄,世人又...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如何看待某人是菩萨再来

问: 请问法师,接触佛法以来经常听到这个人是法身大...

预知时至的人能带我一起往生吗

问: 法师讲经当中,提到有个老和尚念了几十年佛,将...

如何消除贪爱心

问: 弟子承认不净观的确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在当下立...

净业行人应当远离这十种地方

学净土法门的人,他的本怀是要出离三界的轮回,远离五...

【佛教词典】不受食戒开缘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不犯者,取净水,杨枝。若不受...

【佛教词典】罗刹

(异类)Rāk?asa,又具曰罗刹娑,罗叉婆。女曰罗叉私...

如何判断内心是善业强,还是罪业强

以下二三四五,就各别各别说明业果各别的相貌。 我们看...

解读印光大师的财富观

《印光法师文钞》涵盖了印光法师的各种思想,财富观即...

修行的目的并不是不睡觉不吃饭

眠为大暗无所见,日日欺诳夺人明,以眠覆心无所见,如...

触物起照 断截惑根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曾经教导比丘:...

持名念佛简易殊胜普摄三根

念佛法门里有四种念佛。有观像念佛,观阿弥陀佛三十二...

佛教劝我们不杀生的四个意义

佛教劝我们不要杀生,其意义有四种: 一、杀生害命,...

学佛后为何还会发生不顺的事

问: 我有一个同修,学佛以后,说信佛这也好,那也好...

佛说宿殃掷石出血之因缘

世尊于阿耨大泉说法时,在场的五百位比丘除却阿难尊者...

五戒之戒相释

1、杀生戒 不杀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杀是用各种器具,...

临终的五趣相

众所周知:六道轮回之六道, 是包括天道、 人道、 修...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感应故事

唐贞观五年,有隆州巴西县,令狐元轨者,敬信佛法。欲...

你没有突破障碍,如何能见到阿弥陀佛

佛教的因缘观,只有一个观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