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土里面分净秽

大安法师  2024/05/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土里面分净秽

此论修德,不论性德。性德则一切微尘法尔具足四种净秽佛土。今约信愿行三,弥陀名号不可思议故,能令凡夫所感同居极乐,最极清净也。此则十方佛土所无,极乐同居独擅,方是极乐净土宗旨。下明义处皆然。《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好,我们先看这一段。这一段是蕅益大师的弟子成时法师所注的,是对前面四种佛土的净秽之相的一个评注。那么上次我们对这个四土的净秽,他各自修因证果的状况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这一段文句,它的理论性比较强,我们有时候看过去不一定很好理解,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

天台理论对十方刹土的划分有四土。那么四土里面分净秽。

第一是凡圣同居土,就是有凡夫、有圣人共同住在一起的刹土。比如我们现在就属于凡圣同居土,娑婆世界,有我们这些凡夫,也有像在五台的文殊、九华的地藏这些菩萨在那示现的地方。那么凡圣同居土,五浊重者秽,五浊轻者净。五浊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些。五浊重的,就感的是秽土。比如相应我们这个世间,这个五浊重他就会下三恶道,三恶道所感到得的土就秽。我们天人之道所感的土,就相对净,五浊轻就净。那么人和天相比,人道的这个刹土显得秽,浊秽,天道所感的天堂那个刹土显得净。这是凡圣同居土。

方便有余土,这是指断见思惑的圣者所住的地方,但是他还有尘沙、无明没有断,就叫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它的浊是藏教的这些行人,修析空观所证入的就叫秽土。怎么叫析空呢?就是他对于,比如色受想行识,对于色法,他要分析它,分析它,比如小乘的行人,他分析它这个色法,分为七分,再分七分,再分七分,分到最后是零虚尘,接近到那个虚空的那个微尘,这时候他会知道所有的色法它是空的。

就好像现在我们的物理学家分析这个物质,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电子构成的,电子是由质子构成的,质子是由夸克构成的。最后到中微子,最后分析到基本粒子层面,它就是波动现象,最终是没有这些东西的。这是通过分析知道这个色是空的。那么这种分析的方法知道空就比较笨拙,观察的智慧比较浅,但是他也可以断见思惑,这样证入的就是方便有余的秽土。

那么体空巧度,那有些藏教的行人,就是大乘的藏、通、别、圆,这个通教,通教的行人,他能够体空,就是看到色法不一定要通过分析,他这个色即是空。他能够了知一切色法它是缘起的这样的假相,当下没有它的实体,它当下本空。他能够体察到色即是空,这样他的观察的智慧就深一点,就善巧一点,他证入的断见思惑,并且罄断尘沙的这样的力度大,所以他证入的这个方便有余土就是净,净土。

那么这个用观察的智慧照见色法的空性,这对于一切修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很多的烦恼、执著、痛苦,就由于对一切法认为它是真实的,无论是家里的家亲眷属,无论是自己的名闻利养,自己的恩恩怨怨,都是认为真实,放不下,所以要计较、要执著、要斗争。所以我们要看到诸法的空性,如梦,如幻,如影,如泡,如聚沫,如阳焰,都要把这个观察清楚。观察清楚才能够把我们猛厉厚重的见思烦恼把它降伏住,进而把它断除,才能证入到那个方便有余的净土。

那么这个实报庄严土,这是大菩萨所居的,至少是破一品无明的菩萨,修真实道所感到的殊胜的报土,他无障碍就是他超越了时间、空间,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样的净土。这样净土也有两种,什么叫秽呢?就是别教的菩萨,藏、通、别、圆的这个四教别教的菩萨,他修次第三观,就是首先修空观,能够照见诸法的空性;然后从空出假,修假观,来发菩提心,来利益一切众生,这就修假观;然后再修中观。

这个次第有一个先后,他这样的伏,罄断尘沙,最后破一品无明,这样证入的这就是实报庄严土的秽土,这是别教的菩萨。别教的菩萨证到他的妙觉果位,就断十二品无明,成为别教的佛。那么圆教的菩萨是修一心三观,他就观察当前这一念,它即空即假即中,没有次第,同时证入,这样他就圆断见思、尘沙、无明,圆证涅槃的三德,这样他的智慧就非常的圆融,中道的智慧就能够证入,他就成为实报庄严土的净土。

这个常寂光土。这个究竟的常寂光土,唯佛所具。常寂光就是涅槃的三德,常是法身德,寂是解脱德,光是般若德。那么分证者秽,就是他断无明的过程,一定要四十一品无明全都断尽,究竟满证的就是净土,只是断了一品,乃至四十品,这个四十一品等觉以还,这个都叫分证者,分证者所居的就秽。最后一分身相无明断尽,究竟满证,就净。

那么这是用天台家对四土的解释框架作出诠释之后,再回到我们净土法门。现在我们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凡圣同居的净土。因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五浊呀,五浊都是很轻微的。同时他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他又横具上三净土。十方世界的四土它是隔离的,你凡圣同居土的众生是不能了解方便有余土的这种圣者的种种情况,也见不到。就像我们见不到文殊一样,隔开了。

但是西方极乐世界一去,虽然是带业往生的凡夫,却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就能见到方便有余土的声闻,见到实报庄严土的菩萨,见到常寂光土的阿弥陀佛。就等于在一土当中,就具足三土,前面上三土。这就是十方刹土所没有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看破五浊恶世,生发厌离心

进一步谈五浊恶世这种是为甚难。而且,特别谈到五种决...

念佛人能往生西方,但禅密行者成就后去哪里

问: 净土法门念佛往生西方,禅、密行者功成后去哪里?...

持名念佛,殊恩中之殊也

疏文:而于其中,复出念佛一门。不论大根小根,但念佛...

如何才能生起厌离心

一、厌离心来自智慧的观照 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是...

把生命彻底看破,你才能往生

信心啊,这个分别很大的啦。不是像我们说啊,我念句阿...

【佛学漫画】地底的生命

地底的生命...

如何劝临终亲人发愿往生

一、直接问你心里有哪些放不下? 直接问病重的亲人你心...

为临终昏迷者、聋人助念有用吗

问: 有人平素信愿念佛而临终中风失语,神识昏迷,此...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极乐的八功德水有哪八种功德

八功德者:一、澄清,异此方浑浊;二、清冷,异寒热;...

修行要「远离粗言,修习善语」

修行要远离粗言,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包括妄语、绮语...

为何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

问: 怎么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佛是念佛的什么? 大...

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

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

【佛教词典】七种诸行住因

【七种诸行住因】 p0062   瑜伽六十六卷三页云:何等...

【佛教词典】非三摩呬多地

【非三摩呬多地】 p0716   瑜伽十三卷十二页云:已说...

不惜躯命,正念不动

二者修观却之。若见如上所说种种魔境,用止不去,即当...

如何用佛法解读企业管理

企业,毋庸置疑首先应是一个盈利单位,所以大家都说企...

恒伽达利他得安乐

世尊在王舍城竹园精舍时,国内有一辅相虽然非常富足,...

整天奔波忙碌为了什么

我们人都有这种习性:虽然知道死无定期,但因日日见不...

一念善即佛,一念恶即魔

《六祖坛经》云: 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前念迷即凡夫...

印光大师谈应对灾难法语

即灾殃翻为善导,转热恼直下清凉 (因邻火延烧,物屋一...

弯腰,是为了昂起头

他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腰缠万贯。他很久没有坐过公...

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无限的法身

如是之圣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

珍惜我们的时间

看得见的,我们比较容易在意,比如金钱;看不见的,我...

为什么你发了菩提心会退转呢

他发了菩提心以后做些什么事呢?出家修道。所以他就放...

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心

我们常常无意中把世界过于美化,或者把世界过于丑化,...

圣严法师《安住于现在》

我常说心要向内看,不要向外看。心老是向外看,就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