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开悟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净慧法师  2019/0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开悟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段百丈禅师的开示。我们看他是怎么来描述开悟的过程、开悟的境界和开悟以后又怎么办的。这是非常有名的几句话: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是两句,讲开悟是怎么回事。第二个两句:“体露真常,不拘文字。”第三个两句:“心性无染,本自圆成。”第四个两句:“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这八句话讲四个内容。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两句,就是讲开悟当下的境界是什么。昨天我讲到“历历孤明”,百丈禅师说“灵光独耀”,灵光就是讲的我们的心性,我们的真如佛性,讲我们的觉性。这一点灵光是独耀,它不是分散的,它不是分散在六根门头,它与前后左右、四维上下都不相联系,所以是独耀。

“迥脱根尘”,根就是六根,尘就是六尘,这一点灵光与六根六尘都不相联系,这时候境界是什么呢?这时候的境界,就像晴天霹雳一样,从头轰下来,你根本一点准备都没有,在这个时候忽然桶底打破了。这就是“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个时候,那就像释迦牟尼佛出生的时候讲的那两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在这个时候天上天下就只有这一点灵光,前不着村,后不挨店。这就是开悟那一刻的境界。

接下来是“体露真常,不拘文字”。你的法身本体和盘托出,显露在觉照之下,但是就像哑巴吃汤圆,无法描述,所以说不拘文字,文字描述不出来。这个时候完全是自受用,是不共。“体露真常”,真常就是法身,就是真如,就是自己的涅槃妙心,描述不出来,“不拘文字”。一切能够描述得出来的都不是真如本身,都是分别,都是妄想。真正的那种体验,真正那种受用是描述不出来的。所以禅宗这一法,“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实际上,一切佛法的体验,一切最高的精神体验、哲学体验、宗教体验,都是无法描述的,都是不立文字的。虽然说不立文字,说不出来,还得要说。为什么呢?佛成道以后,他也觉得语言文字苍白无力,觉得自己所体验的这点东西说不出来;即使说出来了,世人也不相信。

所以他成佛以后,就想不说法,马上就涅槃。护法的天神劝请释迦牟尼佛:您不能就这样把我们扔下了!您要把您的受用与我们大家来分享,您要说法,要度众生!在护法天神的一再祈请下,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他还是只有一句话:“我一个字也没有说。”因为说出来的都不是的。真正每个人的心性是什么,法性是什么,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真修实证去体验,所以说“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然后是“心性无染,本自圆成”。虽然自己现在开悟了,但是所悟到东西并不是外来的,所有的尘劳其性本空,法身觉了无一物。所以心性本来是没有污染的,河沙妙德,本自圆成。所证得的,所体验的,都是自己本有的家珍,并没有多出来什么,只是在把自己多生多劫以来埋在尘劳底下的珍宝挖掘出来,打磨干净,重现光明而已。所以“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一切都是本有的,所以叫本来面目。

开悟了以后怎么办呢?就要好好地保任。怎么保任?“但离妄缘,即如如佛。”保任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任务,也没有什么很难做的事情,很复杂的事情。“但离妄缘”,一切妄想、或者说一切能够引起妄想的种种逆缘都要远离,就可以了,就是如如不动的自性真佛。

照这样看起来,开悟不难,成佛也不难。但是,“但离妄缘”四个字,就起来轻巧,做起来极为不易。每一个字重量是多重呢?十万八千斤,搬都搬不动。这个妄缘,你想要离它,它每一个字都像泰山一样推都推不倒。因为我们觉照不够,力量不够,离不了。

我们天天坐在这里做什么呢?就是想学着试着远离妄缘。但是在想远离的过程中往往自己又去找,妄缘不找你,你要去找妄缘。因为一切尘劳、一切烦恼,都是自己去找。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烦恼不来自己找。如果能够远离妄缘,当下就是如如佛。

这两个如字大有文章。这两个如字,三藏十二部就是讲它。第一个如字,可以作动词解,也可以作形容词解;第二个字作名词解。所谓作名词解是指什么呢?第二个如就是真理,就是真如,就是真实,就是佛性。第一个如字如果作动词解,就是指的怎么去修;作形容词,就是指我们当下的心态要与真理冥符,就和真理一个样。

如果用《大乘起信论》的思想来解释“如如”两个字,第一个如是不空如来藏,第二个是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要通过修,空如来藏是本自具足的。可以说空如来藏是体,不空如来藏是用。第一个如是指怎么样通过修行达到与真理保持一致,古人是说“与理冥符”,不走样,现在的话是叫保持致。

如如两个字我们经常用,这两个字很讲究,这两个字是中国古代的翻译家所创造的相当深奥的哲学概念,用以描述相当深奥的修行体验,指向非常深奥、无法描述的境界和受用。

我们每个修行人、学佛人,千万不易轻易说这两个字,也不是轻易地放过这两个字。怎么才是不轻易放过这两个字呢?就是看我们每时每刻能不能做到如如?就是看我们的一切言行能不能够与真理冥符。

回过头来说,不通过“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这一系列过程,要想达到如如的境界,不可能。所以我们要以如如的心态,修如如之行,证如如之理,见如如之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净业若成 禅宗自得

净土宗的祖师里面,在开悟之后的一个特点置彼而取此。...

禅师不读经

后唐庄宗皇帝在皇宫内设斋供养众僧。看见僧人们全在看...

慧律法师《不二法门》

禅,是感情和理性达到最平衡点的境界。此外,禅亦可解...

佛门素宴悟心境

我独自在外打拼,经历不少坎坷,心高气傲的我,看到周...

星云大师《禅定的开示》

关于禅定,其实,禅就是定,定就是禅,一定要来解释它...

顿超三界乐悠悠

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 可贵天然无价宝,埋...

【推荐】「无住心」乃吾人安身立命之处

昨夜梦中,任是富贵荣华、悲欣忧苦;清晨醒来,如幻如...

心志专一 事有所成

年轻时的慧远禅师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一切聚合离散都是因缘和合

我们在生活修行中会遇到种种障缘和阻挠,十件事中不如...

《六祖坛经》与生活禅

时间过得很快,七天的生活禅夏令营,今天就要结束了。...

净慧法师《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各位居士:下午好!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个老题目:觉悟人...

【推荐】数息的修行方法

昨天讲到,禅修要做到五个坚持。其中第一个坚持,就是...

【佛教词典】四修

【四修】 p0393 瑜伽六十六卷十三页云:复次云何应修法...

【佛教词典】善逝

(术语)梵名须伽陀Sugata,译曰善逝,又曰好去。诸佛...

安忍息嗔的98个理由

1、瞋心能坏福德善根。 2、瞋恨恶毒过一切罪过。 3、...

承受果报时要无所住

相由心生(过去现在)承受果报(应无所住);无始时来...

你到寺庙里干什么来了

现在有好多居士都愿意到庙里面住一住。他们来的目的也...

想要获得尊重一定要先尊重他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自然人恒敬之。在你想要得到别...

从果找到因才能治好病

比方说,有一些人喜欢吃很油腻的食物,久而久之,血管...

残经与破损佛像的处理方法

残经不能修补,烧掉没有罪过。如果是还可以看,可以修...

吃肉时如何善用其心

有人这样问过我说:师父,我现在还不能忌口。(所谓不...

念佛最为尊,别忘了我们尊贵的身份

我教原开无量门,就中念佛最为尊。省庵大师《劝修净土...

证严法师《四种贫富人生》

富中之富、富中之贫、贫中之富、贫中之贫 是法师经常...

成功属于有心人

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两个犯人的故事:这两位犯人都是...

欲望的过患

《楞严经》上佛说: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

发脾气的时候不要讲话

二弃瞋恚盖: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