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负面情绪的根源就在于贪嗔痴

济群法师  2015/07/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负面情绪的根源就在于贪嗔痴

佛法以缘起看世界,这就告诉我们,每种想法和情绪既非无中生有亦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特定因缘和观念引导下形成。错误的观念,正是负面情绪产生的土壤。就像我们对某人或某物生起贪心,这种贪从哪里来?为什么我们会贪恋这个而非那个?为什么我们会被贪心驱使着,得不到就寝食难安,得到了又唯恐失去?正是来自于我们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这样那样的种种观念。

我们觉得这个人或物很重要,很喜欢,当这种思维被反复强化之后,贪心就会随之增长,从动心发展为动力。最终,从开始的一点点贪念,逐步增长到铺天盖地的贪,彻底地笼罩你、左右你,促使我们不断地为之奋斗。而在奋斗过程中,这个对象的重要感又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贪是如此,一切心行的运作规律都是如此。我们对某人生起嗔心,反复想着他的坏处,嗔心就会迅速扩大。我们对自己生起执著,时时想着自己的长处,我慢就会随之增长。我们不妨观察一下,有哪种心理不是在相关因缘下产生并发展的?

身为凡夫,我们的心念往往和贪、嗔、痴密切相关。事实上,这正是我们所以成为凡夫、所以流转生死的根本。因而佛教称之为三毒,即危害心灵健康的三种病毒。其中的痴就是无明,也是一切问题的源头。

无明就是心灵的黑暗,看不清自己的本来面目,看不清潜藏的觉悟本性。因为看不清,就会对自己产生错误设定,把种种不是“我”的东西,当做是自我的替代品——比如身体,比如相貌,比如地位,比如身份。我们已经完全认同了这种替代,从未产生怀疑。对很多人说,如果连这个与生俱来的身体都不能代表“我”,恐怕是一个近乎荒谬的观点,并且远远超出我们的理解和承受力。

事实上,我们安立为“我”的这一切,我们所拥有的身体、相貌、地位、身份,虽然和我们有关,但只是暂时而非永久的关系,更不能真正地代表“我”。如果对这点定位不清,就会产生坚固的执著,进而形成依赖。因为依赖,就希望它是永恒的,希望身体永远健康,希望相貌永远年轻,希望地位永远稳固,这样才足以成为我们的支撑,让我们觉得安心、觉得安全。

但我们面对的现实是,身体会死亡,相貌会衰老,地位会失去,身份会改变。不必说整个世界,仅仅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人走向死亡,每年都有许许多多的天灾人祸发出警报。这些现实不断冲击着我们的安全感,使我们觉得这些依赖是岌岌可危的,是靠不住的。仅仅因为担心失去自己所拥有的,就足以使我们产生焦虑,甚至是非常严重的焦虑。一旦真的失去,孤独、沮丧乃至嗔恨也就在所难免。

所以说,各种负面情绪的根源就在于贪嗔痴。而由无明产生的种种错误观念,又对负面情绪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些情绪的攻击下,我们常常连对手在哪都分辨不清,自然不会有还手之力。其结果,就是不断纵容这些情绪,使其兴风作浪,泛滥成灾。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菩萨有十种自在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

以淡定心去面对烦恼事

怨起于心,结于心,所以当了于心。以一颗淡定的心去面...

思维地狱苦,珍惜修学缘

通过学习三恶道苦中的地狱苦,我有两点收获。 一、透过...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在劫初时期,世界将要形成之时,福报将尽的光音天天人...

尽量宽阔,悠悠生死

现在社会上的道德观念很差,当官的有几个安稳不出问题...

对治烦恼的好方法——信愿念佛

烦恼浊,称为五钝使,就是它比知见上要迟钝一点,但也...

每一项快乐都含带着日后的痛苦

日常生活里让人不如意、不开心、痛苦、烦恼的因缘那样...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人就是这么不同,相似的遭遇,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能有...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济群法师:慈善的精神

放眼天下,许多中外企业家都为慈善作出了表率,但是慈...

无益的苦行与少欲知足

印度早期的沙门多以乞食为生并崇尚苦行。他们认为欲望...

修行是否应做到绝情

问: 修行是否应做到绝情、绝法、绝交? 济群法师答:...

济群法师:可否带着超度的心杀死蚊蝇

问: 可否带着超度的心杀死蚊蝇? 答: 佛教所讲的不...

【佛教词典】像法

梵语 saddharma-pratirūpaka。三时之第二时。以其乃相...

【佛教词典】摄僧有场大界解法

亦名:解有戒场大界法 子题:先解大界后解戒场、戒场不...

拜经后有什么感悟

问: 请问当初是何因缘促使你对经文《华严经》等一字...

星云大师《认错的美德》

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勇于...

业果和定业能不能转?

在《地藏经》第一品里有一个问题,业果能转不能转?定...

婚葬要置办杀生酒席,学佛人该怎么办

问: 我是一个农村人,村里的习俗,婚葬要置办酒席,杀...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

不去对治昏沉,你就在不断增长愚痴

关于昏沉和掉举的过失,《宗大师》说昏沉的自体是痴。...

孝顺父母要及时

佛说:孝顺父母,世间第一福田。若能孝顺父母,则可得...

梦参老和尚:念经念佛还会有灾祸吗

每个人都有六亲眷属,你周围的人要是不信佛的,你怎么...

过去世不知道造了什么业,应该如何忏悔

我们今生造的业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向佛菩萨发露,对不...

五年参访和六年苦修

悉达多太子身披袈裟以后,就安祥徐步地到处去寻师访道...

附佛外道与神通

我们一般最难分辨的是附佛法外道。就是依附在佛法里,...

慧不贪欲

佛陀在舍卫国的只洹精舍度众时,城中有一大富长者,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