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身心五条绳,越执越紧缚

2014/05/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身心五条绳,越执越紧缚

财色名食睡,身心五条绳,越贪越难解,越执越紧缚。

一念放下时,五绳顿然断,无拘也无束,自在随自心!

有人问禅师:您不吃肉、不喝酒、不抽烟,也不近女色,那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呢?

禅师笑笑,反问道:“难道人生只有这些才有意思吗?”

我们这个世界称为欲界,就是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欲望。这些欲望可以归纳为五种:财、色、名、食、睡。生活在欲界的每个人,无不沉溺在对五欲的强烈希求中。

当然,我们很会玩文字游戏,把这些欲望用漂亮的文字包装起来,事业、爱情、功名、舌尖上的中国等等。然而究其本质,不过是种种贪欲而已。这些贪欲就像绳索一样,捆绑住我们的身心,让人五蕴炽盛,不得解脱。正如佛经所说:“五欲如逆风举火,风吹焚自身”。

财欲的绳索:对财富的欲求,使得“拜金主义”成为时尚。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是现在很多人却取财无道,不惜突破律法和道德的底线,迷失在金钱的黑洞中。

色欲的绳索:男男女女以色相诱,以色相逐,更有网络媒体推波助澜,以种种情色图文博取点击率,助长人们心中的色欲,不得清净。

名欲的绳索:对名誉地位的追求,往往也和利欲相关联,有了名就会有利。有些网络雷人为了出名,不惜自我作践、恶意炒作,已经完全失去自尊和自觉。如此恶俗之名,要来何益?

食欲的绳索:“一切有情皆依食住”,食物是众生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但如过于贪求饮食的美味,以“吃货”自居,那就会成为一种贪执。在寺庙中,出家人持过午不食戒,并称进食为“药食”:治疗饥饿之病的药物,以此提醒自己不要贪恋饮食,一心修道。我们需要问问自己:真的需要吃得那么多那么好吗?过于贪求美食,不但对健康无益,更会折损人的福报。

睡欲的绳索:人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从修行的角度而言,人并不需要很多的睡眠时间,每天清晨即起,身体的阳气能充分激发,一天都能保持心智的清明。反之,如果贪恋睡眠,只会越睡越困,成天无精打采。

因为这些贪执,我们成为欲望的奴隶而不自知,一生劳碌忙苦,都是为了满足一时的欲望。我们的心情也因欲望而喜,因欲望而悲,心心念念,无不都在造业!

更可怕的是,欲望是没有办法完全满足的。得一求百,得百求万。当一个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很快就会感到空虚,然后就想追求更多的欲望以填补内心的空虚感。如此循环往复,在不断为欲望而追逐的过程中,我们徒然浪费了宝贵的生命,耽误了修行的工夫。

“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既然看到了欲望的空虚,那就应当放下对欲望的执着。当我们能够对五欲“断舍离”之时,就能获得内心的清净,并且体会到内心本有的富足和喜悦。

不贪五欲,不着六尘,念念自觉,时时清净,行起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一坐坐定,不执著一切境界

问: 我学坐禅的时候,我用的是数息法,但是我没有按照...

我们哪天离开过这具骷髅

古大德常讲,修行人三常不足,要少睡、少吃、少穿。因...

提不起就放下

经过几天禅修,大家应感到自然安定,不会太浮躁。一般...

以这种态度来茹素,自然能身心清净

为了健康长寿,疗病养生,近年来,人们不断从医药与饮...

【推荐】六道之中,情难长久

娑婆世界的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沉沦在是世情的罗网中...

一切都是幻化不实,若执着即生烦恼

修行须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一天过一天,无挂无碍、无忧...

修空观,把生命归零

那么我们讲到这个,我们凡夫的造业呀,从浅到深有两种...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只以一切皆空不著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及与勤劳修持之法,...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如何判断自己是哪一道投胎转世

从六道中各道转生为人,都带来了一些独特的习气,通过...

从医学的角度看堕胎对身体的危害

上天有好生之德,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医学报告指出堕...

严以律己不诿过

大家要管好自己。事情只要你有参与,你就要把你份内的...

修行就要断欲去爱吗

我们为什么会有烦恼?因为自私的缘故。为什么会有自私...

【佛教词典】五种声闻

(名数)以上四种声闻,加大乘声闻一种而为五种。大乘...

【佛教词典】四众

(名数)一发起众,如法华经会座因舍利弗三请,而发起...

阿弥陀佛像为何总是站着的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像总是站着的...

贫贱富贵二法,富含深刻的道理

富,就是要付出;贵,就是赞叹他人,成就好事。贫就是...

念佛普摄华严法界

原文 : 又问:华严法界,密义重重,以无量修多罗而为...

白居易的知足常乐思想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的诗...

一只猫的故事

女儿从北京回来,除了带给两老一些礼物外,还有一只猫...

尸婆罗尊者本缘

过去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城中有一位月...

人生的种种苦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

进厕所的布施法

每次入厕之际,观自身成金色宝瓶,瓶内甘露续流。 (...

圣严法师《如何与难沟通的人一起工作》

我们在工作时,无论与谁互动,都要以尊重的态度,将对...

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五种法处所摄色

这个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法处所摄色有五种,这里只列出...

度尽阿鼻苦众生的地藏王菩萨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是幽冥教...

佛今在何处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