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济群法师:如何拜佛

济群法师  2011/07/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多的佛我应该怎样去拜?这么多的佛陀我怎么拜得过来呢?“我以普贤行愿力故”,现在我们要用普贤菩萨的思想境界去拜,拜的时候“深心信解,如对目前”,相信十方世界都有佛的存在,假如信心不足,那是不行的。在相信、理解、接受十方诸佛存在的同时,还要观想十方诸佛都在我的面前。

“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悉,是完全的意思。我们面对无穷无尽、无法用数目可以计算的诸佛,身体拜佛、口念佛、意念想着佛,完全用一片恭敬虔诚的心去礼拜。拜佛的时候,心里不存丝毫的私心杂念,当我们没有任何妄想的时候,心才能清净。所以,要以清净的身口意三业,常常修礼敬诸佛的大愿。为什么有的人拜佛能得到感应,有人却不能呢?这跟你的心清净不清净、虔诚不虔诚有关系。因为佛陀不是有意要在你心中显现出来,佛也不是因为要你去拜他,才跑到你心里。假如这个人拜佛,佛跑到这个人心里;另一个人拜佛,佛又跑到他那里。假如同时有几千万个地方的人都在拜佛,佛肯定会忙得晕头转向,肯定会累坏。

佛不是有心示现,他完全是无心的。佛随着他的愿力,千处有求千处应,就像天上的月亮。月亮一直挂在天上,什么地方有水,什么地方就有月亮。不过,有的地方虽然有水,为什么却见不到月亮呢?因为水只有清净如镜的时候,月亮才能在水中映出来;如果水是浑浊的,月亮还能显现吗?每一个人也像一潭水,一般人总处在妄想状态中,这就犹如一潭浊水,佛陀自然不能显现在我们心中。一个人通过修行,以清净三业拜佛,犹如一潭清水,那么,佛、菩萨就能显现,这就是佛教中所说的感应道交。

有这样一句话:“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什么地方有水,什么地方就有月亮;天上什么时候没有乌云,什么时候就有太阳。同样的,什么地方有一片虔诚、清净的心,那么,什么地方就有佛、菩萨显现。佛、菩萨可以说成是佛陀、观音菩萨;也可以说是我们自心的佛性。

假如我们离开了自己清净的心,也就离开了诸佛菩萨。如果我们随时都能把握自己,让我们的心,随时处于一种清清净净的状态。那么,我们随时都与诸佛菩萨在一起。所以,修学佛法不能离开自己清净的心,到外面去寻找佛、菩萨,如果是这样的话,离佛道就会越来越远。

“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以致用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有微尘那么多的佛陀,在十方世界里。你说:我只有一个身子,这么一来比例失调,一个人拜这么多的佛,我拜不过来怎么办?那么,就要借助观想的力量,观想宇宙中有微尘数的佛陀。我呢?也不是一个我,我要显出微尘数的身。有多少个佛,就有多少个我。我有千百亿个化身,想象着每一尊佛的面前都有一个我。

打个比方:我们在拜佛的时候,“我” 的面前有一个佛,佛的面前有一个“我”。如果前后左右上下都装有镜子的话,就会出现每一个镜子里都有一尊佛,同时每一个镜子里也都有一个“我”。 “我”在拜每一尊佛,同时每一尊佛都在接受“我”的礼拜。这时候,你就不只一个身,而是有无数多的身。以无数多的身去拜无数多的佛,这样就能拜得过来了。如果用这种观想的方法和力量去拜佛的话,功德就能无量无边!这种功德就像虚空一样大。所以,虽然你现在是礼一拜佛,却比起别人拜几十生几十辈子的功德,不知要大多少倍!

我们以一种极大广阔的心境去拜佛,这个“我”就不是原来的“我”了。我们要想成佛,就要把佛、菩萨的境界,变成自己的境界,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佛陀、成为菩萨。我们拜佛也不是拜一天两天,初一拜了十五再拜,而是“虚空界尽,我礼乃尽”。虚空有没有尽的时候?虚空没有穷尽,所以我的礼敬也没有尽头。学佛的思想境界能有这么高,这样学佛才有出息。

“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这段话里有三个比喻:一是众生界尽,二是众生业尽,三是众生烦恼尽。众生有没有尽的时候?众生界没有穷尽的时候。众生界、众生业、众生的烦恼,都是没有穷尽的。那么,我此礼敬也没有穷尽。这是一种反衬的方式,显示我拜佛的这种愿望和行为。“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我们拜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长时间的,相续不断的,心要时常想着,念着,没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你说这样会很辛苦,休息几天再拜吧?不是的,拜佛是没有疲厌的。总之,礼敬诸佛是指礼敬已经成佛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也可以把一切众生作为我们礼敬的对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皈依的意义与方法

我们今天跟大家讨论的主题是关于皈依的意义与方法。在...

遇到逆境时,应存三种观想

我们看第三段的历事练心,转逆缘成菩提道。我们先念一...

如何正确的拜佛和念佛

佛教中念佛的方法有很多种,今天我们来介绍一种五点记...

总观极乐世界依报庄严

(一)举所观境 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 ...

中西医预防禽流感的方法

西医: 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

静坐念佛五点记数法

此念佛法门的妙用在于,五方轮转避免了止于一点时容易...

念佛时如何同时操作理观跟事修

问: 请问师父,当我们念佛的时候,要如何同时操作理...

西方三圣的形象

念佛法门虽分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持名念...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用佛法智慧净化社会人心——济群法师访谈录

在利益社会大众的同时,保持超然的心态 记者: 您是怎...

成佛应具备哪些条件

成佛的修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千百年来,汉传、藏传各...

学佛会越学越清高吗

问: 学佛会越学越清高吗? 济群法师答: 为什么有些...

哪些属于错误的追求呢

问: 人生的痛苦在于错误追求。请问,哪些是错误追求...

【佛教词典】不动心解脱亦名无相

【不动心解脱亦名无相】 p0343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卷一页...

【佛教词典】镬汤地狱

即以锅镬煮沸汤,置罪人于其中,以惩其生前罪行之地狱...

星云大师《为烟花女子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要向您投诉,烟花女子是被人轻贱...

佛陀成佛的过程

经云: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

普贤菩萨行愿无穷 分身尘刹度众生

普贤菩萨,行愿无穷,分身尘刹,随缘教化众生。据史书...

念佛后不想看书、做事的心态对吗

问: 弟子越来越欢喜念佛,感觉念佛时心容易得定。但时...

四十八大愿——(第28愿)菩萨道树普见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

我看出家前后那些人生无常

出家后,有亲人看望我,说,你瘦了,天啊,你怎么瘦成...

民国四大高僧之印光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如果上点岁数,在农村生活过...

为人处事当宽厚缓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 处难处之人愈宜厚, 处至急之事愈...

没有受菩萨戒就不可以看《梵网经》吗

问: 有同修说戒律不是随便学的,犯盗法戒、犯盗法罪...

【推荐】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为什么迷悟的不同就会创造十法界呢?这个概念就值得我...

【推荐】地狱的境界从哪里来的

有这么一个例子,也是《安士全书》里面的,在《万善先...

在佛法中积集善业,但来生有五种可能

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等种种法门,都是佛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