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唯识要义解说

惟贤法师  2013/0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唯识要义解说

一、唯识之义

唯识者,据《成唯识论述记》云:“唯谓简别,遮无外境,识谓能了,诠有内心。”此指外境非实有,内识非虚无,非有非无,名曰中道。外实为增益执,内无为损减执,双遣二执故,方是唯识中道之义。

识有本识和转识,本识即阿赖耶,为众生生命的本体,前后相续不断,能持诸种子,变现有情世间和器世间,即以所变为自所缘。转识即前七识,依止本识而起现行,又由现行熏成种子,藏于本识。

唯识学虽讲识体,但不同于宗教中的上帝、外道的神我,也不同于哲学中的物本体、心本体。以识的变化,系因缘生法故,前后相续不断故。

识为能变,境为所变,境识不离,内外浑融。所不离能,故曰唯识。

二、能变之体为识

能变分三:1.因能变、果能变;2.因缘变、分别变;3.共变、不共变。

因能变即种子能变,分名言种、异熟种、四大种。所变根身器界为其所缘。果能变即以现行识体为能变,见分相分为所变。在因果能变中,有因缘变、分别变的差别:三类境中的性境,有色心之实体实用,属因缘变。独影境与带质境,但随能缘识之分别力而变,属分别变。

三、熏习

前七现行识为能熏,第八赖耶为所熏,受熏时成习气,即从熏习中留下的气分,潜伏于本识中有产生诸法的功能,曰种子。

熏习有三:1.名言熏习:即因名言相而熏习,能诠释义理,分别境相,产生差别法相之因。2.我见熏习:执着于我、我所的观点而熏习,区别自、他、人、我、我相、法相的原因。3.有支熏习,指善恶诸业的熏习,为死后招感不同果报的原因。

四、唯识学的目的

唯识学的目的在超情离见、转识成智、转染成净。

1.转前五识,成成所作智(以行为饶益众生、成就众生)。

2.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去除无明善观诸法的自相、共相、说法利生)。

3.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破除自他人我妄执、视众生平等,兴无缘慈、同体悲)。

4.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此时为无垢识,如大圆镜,圆照诸法,而无分别。即法身、真如、菩提、涅槃境界)。

转染成净:(1)断人我执,舍烦恼障,成涅槃。(2)断法我执,舍所知障,成菩提。

五、唯识、般若二宗的空义

唯识宗着重于心的分析,三论宗着重于境的分析。唯识认为一切现象(众生似我、似法之现象),都是迷情之遍计执,此我法是绝对的无,空此遍计所执,才能显出依他起(因缘生法)的妙有、圆成实的胜义有。

三论宗则认为:缘起诸法之现象,不能说没有,此有为假有。即在假有上建立性空,不能把缘起法空掉才叫空。故《中论》云:“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六、三性三无性是唯识指明诸法万有的实相

1.三自性:依他起性、遍计执性、圆成实性。

依他起:有为之法,从自种子,增上势力,待因及缘而生。

遍计执:非有计有,执我执法,由诸分别,缘名及相,执我而起。

圆成实:我法二空所显真如,圆满、成就、真实。

2.三无性:

相无自性:众生所执我法二相空故。

生无自性:因缘生法非自然生故。

胜义无自性:胜义即空,空为第一胜义故。

七、唯识各派对第八赖耶认识的差别

1.地论学派视赖耶为净识与如来藏同。

2.摄论学派视赖耶为妄识,是一切烦恼之本。

3.法相宗则认为是真妄和合之识,染净两种境界均发源于赖耶(含藏染净种子故)是生命的主体,是宇宙万有的本源。

八、新旧唯识师的不同论点

在印度弘扬唯识学的无著、世亲二论师以后,有十大论师出,对发扬唯识教义各有论点,分出新旧两派。

旧唯识学有护月、安慧、难陀。新唯识学有陈那、护法。

1.识体变现时:安慧主张一分(只有识的见分,一般认为,安慧的一分是指识的自证分),难陀主张二分(即能缘见分、所缘相分),陈那主张三分(见分、相分、自证分),护法主张四分(即于三分外加证自证分)。

2.种子本有和新熏方面,护月主张本有,难陀主张新熏。陈那、护法则主张有本有种,又有新熏种。

3.旧唯识师主张无相唯识,即唯心无境。

新唯识师主张有相唯识,即境不离识。唯识者,唯遮境离心实有,识表内心非无,非有非无,即中道义。

九、以心灵净化庄严国土

经云:“心净故国土净、心染故国土染。”云何心净?谓外不染六尘,内不执人我,不著常著断,慈悲和谐,故名净土。

故此心清净,便是庄严国土。七宝宫殿、五彩栋宇,皆表面之装饰,此唯凡夫之所谓庄严,非菩萨之所谓庄严。四无量心,四摄六度,利生之万行,乃菩萨之庄严。学佛者能识此旨,才能做到悲智兼运,福慧双修,圆证菩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惟贤法师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万法唯心

这个鸠摩罗什大师七岁,他看到佛钵就很高兴啊,他就过...

唯识学的因缘观

在佛教的教理当中啊,每一个教理都有它的因缘观。因缘...

业力的成就要有五种的相貌

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业力的成就要有五种的相貌。十...

太虚大师:八识规矩颂讲录

【开 题】 八识规矩颂,将八识分成四类说明:第一类是...

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创造出来

首先我们要知道:其实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变现的...

我们造的业,都跑哪里去了

从唯识学的角度来说,整个身心世界的交互作用是唯心所...

【推荐】修行时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于一切法唯有识性,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

净界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佛门泰斗传印长老安详示寂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庐山东林...

佛教徒能否养宠物

对于佛教徒能否养宠物这个话题,有很多人都可能思考过...

黄智海《佛法大意》

印光老法师鉴定 皈依弟子黄智海演述 佛经上说,万法...

现代人的心灵荒芜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人类一直为追寻美好、幸福生活而不...

【佛教词典】法华玄论

凡十卷。隋代嘉祥大师吉藏(549~623)撰。又称法华经...

【佛教词典】摄僧法食二同界结法

亦名:法食二同界结法、结同法利界法、同法利界结法、...

如何才是人生的快乐根源

一、身心的健康。身心健康是快乐最重要的条件,西谚云...

食肉有什么过失

汝等当知,食肉之人,纵得心开,有多闻的智慧、少分的...

文珠法师《念佛法门》

今天,我要为各位介绍念佛法门。念是心念、想念、忆念...

对世间有留恋,但也想往生,这样能往生吗

问: 如果对世间的妻子儿女、财产、事业等等还有留恋之...

六斋日持戒清净,获利如佛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每个月...

为何学法后,总觉得反被佛法障碍了,变得很畏惧

问: 佛法是心法,总是听闻,说佛法的空性和般若要用在...

八种错误的心障

这类的情况完全是由行者的心所造作的,而不是与生俱有...

智者思而后言,愚者先言而后思

最有智慧的人,是最懂得聆听的人。器量狭小的人,就像...

成就的大小跟胸量有关

一个人的成就,跟他的志向是有关系的。你一个志向太羸...

「头七」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头七与佛教有什么关系?从佛教教义角度看有无相应说法...

如何让身口意能够清净

回光返照,就是观照自己,找自己的缺点,《楞伽经》云...

一人与万人敌,在今人则不行

用功的人,谓一人与万人敌。这一句话,在古人最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