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陀开示的四种朋友

2013/04/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开示的四种朋友

何人可称善友?佛陀虽在《吉祥经》中未曾明言,但于《菩萨地持经》中为大众详述了善友标准:

善友所摄者有四事:一者善友不愚不钝,黠慧不邪;二者不教人放逸,亦不以放逸之具授予他人;三者不教人恶行,亦不以恶行之具授予他人;四者终不断人上信、上欲、上受、上精进、上方便、上功德,令其退下,不以下信、下欲、下受、下精进、下功德授予他人。所谓断无上大乘,令学二乘,断修慧与思慧,断思慧与闻慧,断闻慧与福业,断戒与施,如是等断上功德令其退下,以下功德受令修习。

善友者,应该帮助朋友积极上进,而不是给予错误的引导。善友不能以邪见教导人,而要示人以正道,不能教人放逸行恶,应该积极主动帮助她人精进不懈;始终引导众生奋发向上,追求卓越,成就真正的功德。

佛陀心无分别,视一切众生皆悯之如子,为何要告诫我们远离愚痴?这因为我们毕竟是凡夫,心力不强,于五浊恶世中,经不起外界的诱惑。五浊者,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处此五浊世,众生善根浅薄,业障深重,易堕恶趣。此时若与愚痴人共处,难免会受到坏习气熏染,为愚痴所转,从而造作种种恶业。除非有大毅力、大智慧者,方可以心转境,转化愚痴众生。若与德性完备的智者交往,则会见贤思齐,从而增长智慧,完善道德。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在《华严经》中,文殊菩萨也曾这样告诉善财童子:“善男子,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

但仁者当知,佛陀所言“远离”,并非放弃。而是要我们在证果开悟之前,先保持自身清净,免为外界所转。待到修行有所成就,自身成为道德完备的智者,心性已明,如如不动之时,我们还是要发菩提心,度化众生,令其广开智慧,远离种种不善。

佛陀悲智深广,对人心性体察入微,对人间友情的了解亦是细心周详。在《佛说孛经抄》(关于《佛说孛经抄》,此处的“抄”与“钞”相通,检索了大正藏在线阅读网站,为“抄”,另《佛说孛经抄》又名《佛说孛经》)中,佛陀概括了四种类型的朋友,佛陀之所教,给今天的我们很多教益。经文如下:

友有四品,不可不知。有友如花,有友如称,有友如山,有友如地。何谓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之;见富贵附,贫贱则弃,是花友也。何谓如称?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是称友也。何谓如山?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是山友也。何谓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是地友也。

第一种朋友为“花友”。花友者,以友为花,当朋友富贵繁华之际前来依止,但当友人落魄潦倒之时,即拂袖而去。如《红楼梦》中描写的荣宁二府的门客,当贾府贵为皇亲国戚,权焰熏天时,门客们一时纷纷来投,为之锦上添花,可到后来,贾家败落,那些原来亲近贾府的人便都“树倒猢狲散”,只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样的人就可称为花友。花友以对花的态度来对待朋友,花友的友情,也不过只存乎于花朵的朝夕荣落之间。

第二种朋友为“称友”。“称”就是街上买东西用来称重量的秤,此处所指不是现在的电子秤,而是旧式杆秤,有秤砣在上面移动,秤砣若是太轻,秤杆就会往上抬,秤砣若重了,秤杆就往下垂,秤友也是如此。所谓秤友和花友很接近,“称友”的特点是锱铢必较,对财物颇为在意。如能从朋友处得到好处多多,他就会表现得特别恭敬,反之,他就瞧不起对方,甚至现出轻慢之相。对于称友来讲,一切均以物质衡量,友情的意义也无非“利益”二字而已。

第三种朋友为“山友”。 “花友”“秤友”难称善友,山友则是可以结交一生的益友。山友如山,其友情自然可堪依止。如此朋友,可以共患难,亦可同富贵。山友之情意,一如高山,凡其所有,皆不吝与友共享,其功德福报,足令所有有缘众生因之获益。高山巍巍,幼树细草生于其上,亦会因山之挺拔而彰显其高;金山灿灿,即使鸟兽,行于其间,毛羽也会因山之光明而光彩灿然。山友者,可谓人间圣贤,与之结交,于耳闻目染间,自会增益个人德行。

第四种友为“地友”。这种朋友,其心性一如大地。大地广袤沉稳,为世间一切万物生存依赖之所在,任何一物离开大地就无以生存。故大地恩德如父如母,能持、能育、能载、能生。况大地包容万物,无所好,无所恶,贵如黄金,大地纳之,贱若蝼蚁,大地亦不离弃。风吹不动,故我依然。山友者,亦复如是,其交友无分富贵贫贱,皆平等至诚,默默付出,不求回报。这种朋友具大地之恩德,可谓厚德载物。不管我们对其是厚是薄,他对友情始终养护如一,对朋友从不厌烦弃绝。地友为难得之善友。菩萨正是如此。菩萨心怀,一如大地,长养万物,绝无分别,对所有的众生均不离不弃,从未厚此薄彼。

佛陀在此所开示的四种朋友,行者心中自有取舍。交友当远离花友、称友,而若行诸菩萨道,则应发心,为众生之山友地友,为众生广施吉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为什么要向竞争者祝福

一个苦恼的杂货商来找禅师,向禅师诉苦道,最近他的店...

如何能够不见别人的是非过患

人,往往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

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该如何对待

现在的众生烦恼习气很重,很容易生气,乃至于说你随便...

跟人打交道,如何判断对方是否值得交往

怎么看一个人的命呢?第一个,看他有没有孝心;第二个...

念佛人的四类朋友

每个人,依过去世的种种因缘,总会认识一些朋友。念佛...

获取他人对自己的善待

无论人得意时还是失意时,只有选择善待他人,才能获取...

官民关系、上下级关系怎么处理较好

民众就是老百姓,官员常常被称为父母、父母官,这个称...

别总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里

不要因为细小的摩擦、嫌隙就疏远至亲好友,不要因为新...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推荐】愿生极乐的人,不会在乎娑婆的名利

有一天有一位婆婆很生气地去向老和尚告状,说自己的媳...

凡所有心皆称迷心,心本无生始称悟心

参禅人,守住一门做工夫。何以专办此事,尽此一生,尚...

九界同归,修行人最后的归宿

好,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来到佛顶山,给大...

一定要正见,不要让人骗

底下讲智慧成满。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智慧究竟圆...

【佛教词典】矫

【矫】 p1405 瑜伽八十九卷八页云:心怀染污,为显已德...

【佛教词典】十定

又作十大三昧、十三昧。十,乃表示数之圆极;大三昧,...

佛陀与风尘女子的因果

佛陀在世时也曾遇到许多困难,其中有一件事让佛陀永远...

是不是要等待因缘到了再来修行呢

问: 法师您好,我是被家人拖到群里来学《文钞》的。我...

修行应从心性的观照下手

大家进到学院来修学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骤...

破了八关斋戒该怎么办

问: 持八关斋戒,但是到下午因特殊因缘破戒了,又没有...

这些在家居士团体,易养成我慢之心

优婆塞与优婆夷是佛门四众弟子,译为近事男与近事女,...

承事善知识应发的二十一种心

复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识, 应发如大地心,荷负重...

在教在禅,皆修净土,同归一源

然于百丈立祈祷病僧,化送亡僧之规,皆归净土。又曰,...

七种蔬菜美白有奇效

豌豆 多吃豌豆可以祛斑驻颜,《本草纲目》称豌豆具有...

女人为什么有贫富贵贱和美丑

胜鬘夫人是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也是逾阇国的王妃。...

生病时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觉得不相应

问: 请法师开示,生病时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觉得不相应...

十奢王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阎浮提有个国王,名叫十奢王。国王的大...

变化的只是我们的感觉

有个人在市场上买了一个青花瓷瓶,价钱还算公道,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