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善生经》对幸福人生的启示

依淳法师  2013/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善生经》对幸福人生的启示

家庭有四种伦理,一种是父母与子女的伦理,一种是夫妻间的伦理,一种是兄弟姐妹间的手足伦理,一是父母子女、兄弟子姐妹以外的亲眷伦理。佛陀将家庭伦理中父母与子女的伦理摆在第一位,应有特殊的意义。

父母子女具足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家庭,才能延续家庭伦理,父母与子女有相互恩酬的道理,这种相互恩酬的道理如法实践,才能维护家庭的纲常;家庭的纲常维护住,家庭才能和乐幸福;家家和乐幸福,自然社会安和有秩。否则家庭不安、不乐、不幸,成员彼此仇怨,家即不成家;失秩的家庭多了,必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佛陀为在家人订定了父母与子女间的基本规范,让世间父母子女各有依规,各尽本份,以维持彼此的伦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中阿含.善生经》:“圣法、律中有六方: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如东方者,如是子观父母,子当以五事奉敬供养父母。云何为五?

一者增益财物,二者备办众事,三者所欲则奉,四者自恣不违,五者所有私物尽以奉上。子以此五事奉敬供养父母,父母亦以五事善念其子。云何为五?一者爱念儿子,二者供给无乏,三者令子不负债,四者婚娶称可,五者父母可意所有财物尽以付子。父母以此五事善念其子。居士子!如是东方二俱分别。居士子!圣法、律中东方者,谓子、父母也。居士子!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长阿含.善生经》:“当知六方,云何为六方?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妇为西方,亲党为北方,僮仆为下方,沙门、婆罗门、诸高行者为上方。

善生!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善生!夫为人子,当以此五事敬顺父母。父母复以五事敬亲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须。善生!子于父母敬顺恭奉,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综合二经的内容,人子对父母的亲爱供养责任有五:(一)子女要光大家业、门庭和财富;(二)不断父母正业,不让父母蒙羞,不作败家之子;(三)要供养父母一切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快乐等生活所需,让父母生活顺心愉悦;(四)不背逆父母之正教,有事告知,不令父母担心;(五)对父母尊重恭敬,父母除生活所需外,如有其他想望,应尽量满足父母,把自己所有的财物奉献给父母。第五点或许多数现代人会有意见,认为无法执行,但是如果对照佛陀为父母所订定的基本规范来看,这是合理的;在父母与子女都具足平等心、相互恩酬心、相互行慈悲喜舍的前题下,这一点是行得通的。

父母对子女的亲爱责任有五:(一)亲爱怜念儿女,随时提供子女成长生活一切所需;(二)教之以善知识,引入善道,制止子女为非作歹,步入恶途;(三)教令子女学习工作,经营事业,不负债务;(四)为子女完成婚嫁,协助子女成家立业;(五)父母所可意之财物尽付子女。

同样的这第五点在现代社会也难以行得通,因为这条也是在子女尽心尽力恩报父母的条件下所建立的规范,现代人如果缺乏相互恩酬的观念,又对子女缺乏安全感,这一条也就滞碍难行而必须适度随缘修改了。再者,从佛经的一些内容看,佛在世时,的确存在不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问题,的确有人鄙吝,既舍不得供养儿女,也舍不得供养父母,死时留下许多财富,连子女亲人都不知道,所以佛陀才订下这一规范。笔者想,佛陀如果仍住世,应该也会同意修改这一规范。

有关家庭的不幸事件,不外乎家庭的每个份子未能安守本位,未能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未能如实提升自己的福德因缘,未能感恩造福家人而致之。更甚者,把家人当成出气筒,当成冤家,当成泄怒、泄忿、泄欲的工具,当成金钱的供应站,或债主。如果父母与子女能依循佛制的伦理,相亲相爱,相照顾,相造福,相恩酬,相体恤,相成就,一定家庭和乐,幸福美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这个寿命不值得我们去贪恋

众生浊,三缘和合(父缘、母缘、自己的业缘)为体,色...

人生世间,险难甚多,淫欲邪见是其大宗

人生世间,险难甚多,淫欲、邪见,是其大宗。汝家道颇...

做人三十六字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

【推荐】勿做人生遗憾事

遗憾的事是恨错难以补救,后悔不已也。如一句话令人难...

暴富并没带来幸福

世人哪里知道,暴富之后,不仅没有带来预期渴望的那种...

找一条真正的成功路

对于出家人而言,成功本来就是一个妄念,是世间人的游...

你想留什么在人间呢

在佛教里,对于死亡的看法,认为人是死不了的,人生是...

如何自我充实

有人说,时间是最公平的,不管贤与不肖,每个人的一天...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痛中念佛时,此心常念「痛」多于念「佛」

念佛人体验佛力,就如游泳者体验水的浮力一样。末学承...

贪心和嗔心的对治方法

在佛法中,对于贪心和嗔心都有具体对治方法。其中,关...

为何日日须发今日必死之心

一 总说: 论云:第二思惟死无定期者,谓今日已后,百...

把吵嘴的劲头拿来学佛

修行最重要是四个字:信、解、行、证。为什么会信得不...

【佛教词典】戒日王

梵名 ?īlāditya。音译尸罗阿迭多。为七世纪顷中印度...

【佛教词典】十种三昧

华严经云十种三昧:   一、普光明三昧 谓身土重重相...

一切业障皆由妄想而生

前面我们谈到了禅宗的历代祖师,明佛心宗,行解相应,...

禅修不能被「缠」住

现在社会上一窝蜂地禅禅禅,我倒有个隐忧,担心大家被...

往生在功夫上需要什么条件

信因,在因地上修行要深切的相信:我们就是散乱称念弥...

日常生活中要怎么用功

倓虚老和尚在讲《楞严经》的时候,他在期中考时出了一...

戒定慧学有门入

佛法的修行实际上就是修戒、定、慧,因为修戒可以让我...

怪兽的传说

在无边无际的森林里,有一棵树冠簇密的老树。也不知从...

星云大师《生死烦恼》

一、生死的过患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生死是修道人最...

观作瓶喻

有两个人来到陶匠的工作坊,他们对陶匠制作陶器的过程...

清代高僧彻悟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们要介绍给大家的是,净土...

尸毗王剜眼施鹫缘

蝉声唧唧穿梭在蓊蓊郁郁的只树给孤独园中,传递着解夏...

可以自己在网络上受戒吗

问: 请问在网络前可以受戒吗?哪些戒可以在网络上受?...

何谓邪想坐禅

我们打坐的时候,会出现这种魔事,这个《释禅波罗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