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切业障皆由妄想而生

绍云法师  2015/05/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切业障皆由妄想而生

前面我们谈到了禅宗的历代祖师,“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那么,“行解相应”就可以做祖师吗?

“行解相应”的话,要真正有实证才能称为祖师。没有证,就不能称为祖师,就是文字游戏。所谓“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内不乱,要看不乱到什么程度,初定下来个把小时也是不乱;一天、一月不乱是一种程度;一年两年、十年八年不乱也是一种程度,真正到一心不乱的时候,如《普贤行愿品》里所讲:“我于一念见三世,三世一切人师子。”他的一念包括过去、现在、未来,那是菩萨境界,不是我们凡夫所能达到的。

如上所说,我们修学佛法离不开修证,而修证的前提是首先要“入道”,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入道?

从禅宗的角度看,达摩祖师讲过一首偈子:“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二入四行论》里有这句话。“外息诸缘”就是外面一切攀缘的事情,你都把它停下来。“内心无喘”不是喘气的“喘”,是指对于妄想你不搭理。既如此,外面的事情你放下了,里面的你又不搭理,这样,对于你这个人来说,心境如墙壁一样冰冷、笔直。“可以入道”就是和道才能相符契合。 “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是入道的起码功夫,所以说,没有妄念,才能入道。反之,若不能“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就不能“心如墙壁”,就谈不上“入道”。 何为道?道业者,须臾不可离也。不可离什么?不可离当下觉照这一念。你有二念的话,那就不叫道。没有二念,才有一个道。

佛法离不开世间法,我们在家二众在生活中修行时,往往因为烦恼业障较重,妄想较多,总觉得自己修持还不够精进,这是怎么回事?此类问题如何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不能参禅念佛,你想一点烦恼没有,一点妄想没有,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如何正视这个妄想,如何对待这个烦恼,这就需要你对佛教的理论有所了解。

学佛有四个步骤:信、解、行、证。信心有了,还要对佛法教义有所了解,既要了解教义,也要了解自己这个个体。了解自己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对照佛法教义,观察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这里不是指男人女人,不是这个意思,这指的是要对自己善根福德因缘的深浅有数。善根深厚、福德因缘好的人,他一闻千悟,你只要讲一句,下面有多少事情,他就都了解了。而且在修行上,他能很快就达到三摩地,即是正定。那这个是因为他在过去世有深厚的修行底子,如同走路一样,他以前走过了,再有人一提,他意识马上就能到达这个地方,到达这一步。

心里总是有妄想,妄想多了又怕妄想,又因为妄想多了而起烦恼。那这个时候你要思维了:我过去世修行的还是不多,要是多的话,我不该有这么多妄想,有了妄想才有烦恼啊。这样你自己考察自己:用你的觉照力考察自己。你知道打妄想的这个人是谁?又是谁知道在打妄想?难道打妄想的是一个人,知道打妄想的又是另一个人吗?是两个人吗?你好好问问自己,这样你就会了解,这个妄想就是无始劫来的习气,习气就是业障。

对佛法了解之后,就会明白:“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业障就像大海,都是由妄想产生的。“若要消妄想,端坐念实相。”实相是什么呢?实相无相。妄想就像大海里面风吹起的浪,是业风吹起来的浪,浪一大,什么妄想都出来了;风一停,浪一息,还是平静的大海水。在这个道理上理会:这是业障风在吹我这个识浪,才产生这些妄想,由妄想而生烦恼。但是我如何才能停止妄想呢?就时就要观照实相:妄想从哪里来?妄想没有实体,不像这个桌子,你能摸到它吗?你能看到它吗?你能和它讲话吗?但是它有一定的力量,搞得你烦得不得了,而你一搁置它,不搭理它,它马上就没有了,你试试看。你一观照它,它就没有了。这样心平气静以后,念佛的人再把佛号提起来,参禅的再把话头提起来,就又是一番境界了。回去要不断地自己训练、不断地实验,好好“行”,“行”了以后才能“证”,“证”就是体会呀。清净心不是一下子就能得到的,要多看《楞严经》,修行的一步步,佛在里面讲得很清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绍云法师文章列表

有教养的人的十大特征

一、守时: 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

【推荐】星云大师《现代青年应有的人生观》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我所要讲的是现代青年应...

【推荐】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

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

超越自我的身心

佛陀说:能统领百万大军的人,没有什么伟大;一个人能...

一息尚存,弥天之恶仍可悔改

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

《地藏经》传授给我们的修行方法

《地藏经》上所传授给我们的修行的法门:当我们出生了...

圣严法师《利人便是利己》

一个学佛的人,如果常常想到自己的利益,一定是烦恼重...

一发心诵经口就臭,是诵还是不诵

问: 弟子一发心诵《华严经》口就臭,不诵的时候,口就...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莲池海会相与期,去去莫迟疑

一、反对下的学佛更有福报 曾经有学长告诉我,他学佛的...

受持五戒,修养道德都能得到升华

皈依若干年以后,因缘成熟了,要受持五戒。皈依三宝,...

净界法师:测试自己有没有出家的因缘

你想到出家的时候,你想到什么?我们也可以测试一下你...

学禅的人,一定要走得干净利落

其实佛教就是把我们整个生命,都落实到最小的时间单位...

【佛教词典】业垢

(譬喻)恶业不净,而感苦果,故譬之于尘垢。赞阿弥陀...

【佛教词典】恭建那补罗国

恭建那补罗,梵名 Kovkana-pura。又作荼建那补罗国、建...

只要平时念过佛,今生一定就能往生吗

问: 现在外面有些助念小组说:只要平时念过佛,就坐...

【推荐】第八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第八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好,我们看下...

边地疑城往生

在《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中,释尊开示边地疑城往生之...

慧律法师《去贪则清凉》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

邪淫乃以人身行畜生事

至于邪淫之事,无廉无耻,极秽极恶,乃以人身行畜生事...

善调身心,知所进退

第一个,从破恶的角度叫作擐甲精进。就是一般我们对于...

吾道一以贯之

一般慈善家在做善业的时候,第一个他没有我空、法空的...

我们的果报是怎么受用的

这个地方的识变,前面我们比较偏重在造业这一块,这个...

知止

李叔同(弘一大师)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我们一般说知...

弘一大师劝念佛

在弘一法师诸多开示、论述中,提及净土法门的很多,无...

世间上有五件事无法避免与脱离

一天,佛陀带领弟子们入舍卫城托钵,途中看到一名梵志...

地藏菩萨的威神力不可思议

地藏菩萨的威神力、神通力、智慧力都是不可思议。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