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灵的七个境界

2013/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凡是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却一定是心灵的主宰者。心灵的第一境界是感恩之心,心灵的第二境界是慈悲之心,心灵的第三境界是敬畏之心,心灵的第四境界是宽容之心,心灵的第五境界是平常之心,心灵的第六境界是进取之心,心灵的第七境界是和气之心。

凡是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却一定是心灵的主宰者。正如雷锋所言:“谁不能主宰自己,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我们深知:人只有通过自我净化,心灵才会至高无上。

心灵的第一境界是感恩之心。

中国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要想服务于社会,报效祖国,就必须从“孝敬父母”开始。孝的内核是感恩,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谢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才会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心灵的第二境界是慈悲之心。

有人说,一个社会最大的进步是慈悲心的进步,我觉得这很有道理。恃强凌弱不是真本领,真正的强,是心灵的强,是具有海纳百川的度量、高山仰止的气势。每个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走一条自己的路,有的很长,有的很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不管怎样的路,到最后都是空空而去。

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慈悲心,就是对于一切众生的痛苦,当做切身的痛苦,生起伟大的同情,对需要的人给予救济和帮助。

具有了慈悲之心,才能和他人、社会、自然同呼吸共命运,与世界万事万物平等相待、和谐相处。

心灵的第三境界是敬畏之心。

人生在世,应该要有所敬畏。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人要敬畏什么呢?孔子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古代哲人的告诫,都是从每一个个体做人的角度来说的。

在这里,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价值追求,是对人之为人的良知与德行的恪守。古人云:“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一个人怀着敬畏之心谨慎行事,则能避祸趋福。

失去敬畏之心,就可能肆无忌惮,无法无天,最终自酿苦果。如果每个人都对规则、条律、伦理拥有本能的敬畏,在面对法律、道德、人民、舆论等方面时,常有必要的敬重,又有战战兢兢的畏惧心,才不至于被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价值观所“捆绑”,才能有一颗常常反躬自省的心,才不至于妄自尊大,无视道德、党纪国法。

心灵的第四境界是宽容之心。

对人宽容,对己宽容,有容乃大。每个人都不可能风平浪静地过一辈子,都会遇到坎坷和波折。宽容他们吧,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耿耿于怀只能加深对自己的伤害。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因为不经世事而做出许多错事,有的尚可挽回,有的无法弥补。宽容自己的过去吧,因为宽容自己的过去,就是善待自己的未来,把过去的经历当成生命的礼物,未来的生活才能更加精彩。

心灵的第五境界是平常之心。

一个平常人要有一颗平常心,把心态调节到最佳状态。人生有三原色: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按特色定位。只要你有良好的心态,就能保持较好的心情,就能把名利地位、个人得失置之脑后。只要自己能用平常心对待所得所失,就能“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就会“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心灵的第六境界是进取之心。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个人要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古人言“不进则退”,因为你处在人满为患、竞争激烈的年代,所以时事逼人,催人奋进。有进取心的人,知难而进,勇攀高峰,从而成为了时代的主流、时代的强者、时代的楷模、时代的精英。

心灵的第七境界是和气之心。

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以和为贵”。我对和谐两个字的理解是:“和”就是我爱你、你爱我,和睦相处,和风细雨,和颜悦色;“谐”就是让你说话、让我说话,让人们说出心里话,彼此消除误会,互相了解,增进团结。家庭和谐,万事称心;单位和谐,工作效率高;国家和谐,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民众进步文明;人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何知道是真心还是妄想

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

用心来转境

登山客都有爬山的经验,陡峭的高山,直上很难,必须要...

内心创造了外境,外境又牵动我们的内心

整个修学佛法的目标,就是把我们的生命提升,从杂染的...

原来是自己的窗户脏了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

应如何扩大自己的心量

问: 如果觉得自己心量狭小,没办法生起大悲心,应该...

圣严法师:禅的心灵环保

环保一词,已是非常流行的现代语,它的意思是:保护我...

心作心是之义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佛,正觉世间也。菩萨,缘觉...

如何让心不被外境所转,同时定住

问: 如何关注心不被外境所转呢?一丝一毫的心都不能动...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若无闲事挂心头

禅家云门宗有这样一首偈子: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

忖已功德,量彼来处

现在有许多人不信因果,那有什么希奇呢?现在教育不同...

人生的失败离不开这三个字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李商隐《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第一件事情就是断除你向外攀缘的心,断除你有所得心。...

【佛教词典】一分家

(流派)心识之一分说。即起认识作用之时。唯起于自体...

【佛教词典】行履

行,躬行;履,践履。即指日常之行住坐卧、语默动静,...

观世音菩萨的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

这个地方是讲到,观世音菩萨证得耳根圆通以后所成就的...

潜伏在你身边的「菩萨」们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有一位法名辨聪的僧人,游方到五台...

【推荐】没有信愿,再多佛号都没有用

我们净土宗的人,强调临命终的感应道交,因为我们真正...

盂兰盆节的来历故事

一天,大目犍连尊者刚刚获得六种神通,迫切地想救度父...

修行不必挂碍衣食 真修自有龙天护持

《佛藏经》上说,出了家的人,应该一心用功办道,随顺...

睡梦中念佛不断,方有出苦分

僧诲洲参,师问曰:汝出家为什么? 曰:为求出苦。 师...

如何解决烦恼呢

问: 烦恼如何解决? 衍慈法师答: 烦恼的根本是无明...

何谓临终正念分明

正念是意根。无贪无惑故分明。省庵大师《西方发愿文注...

星云大师:三毒五盖的对治方法

《中阿含经》卷十〈食经〉中,佛陀曾说:众生以爱为食...

能悟法师:禅宗概论

一、绪 言 禅宗以传佛心印为宗,故名佛心宗,在佛教各...

学佛不要落在感应玄妙上

经常有人问一学佛如何如何,是什么原因?最多的算是一...

江西东林寺48米高阿弥陀佛像完成安装

2011年11月3日,江西九江,星子县在建的世界最高阿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