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只此浮生是梦中

宽运法师  2014/04/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只此浮生是梦中

许多时候,一些从事演艺工作的人,不觉都会发出对生命深沉的慨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真的是一场戏吗?如果人生如戏,那么每个人都必须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戏如人生,若然懂得哪个是真正的自己,那么戏里戏外,无论是悲欢离合,生命自然会呈现它无限的精彩。

不过,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人生的慨叹,往往又有另一层深义,也就是──「浮生若梦」。「浮生若梦」一词原出自唐朝诗人李白所写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以生为寄,以死为归,如《古诗》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即用此意。又《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又《庄子.齐物论》称庄周梦为蝴蝶:「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意谓死生之辨,亦如梦觉之分,纷纭变化,不可究诘。

序文中,喻意天地世间就如一个大旅店,我们不过是其中的匆匆过客,人在世间的得失、荣辱都只是一场梦幻而已,很快就过去了,没有多少值得欢喜、留恋的。

这样的观点,其实与佛教是相当接近的。以下的故事正好用来说明:

唐朝时候,杭州西湖喜鹊寺有一位鸟窠禅师,他原名道林,九岁出家,于陕西韬光禅师门下当侍者而悟道。一次云游西湖,独自来到泰望山,看见山中有一老松,松枝繁茂,盘屈如盖;禅师心中非常欢喜,便爬上树,在松枝之间住了下来,就像小鸟在树上结巢一样,所以时人皆称他为鸟窠禅师。

元和年间,白居易出任杭州太守,听到了鸟窠禅师的大名,心中非常仰慕,遂前往拜访。因见禅师住在树上,便问道:「禅师你住的地方太危险了。」鸟窠禅师回答:「白太守比我更危险。」白居易心中奇怪,忙问:「弟子官位在身,为国家镇守山河,有什么危险呢?」鸟窠禅师回答:「正因你官位在身,所以才终日忙碌,昧了灵性,这还不危险吗?」白居易一听,知道禅师是在讲佛教的大道理,遂接着问道:「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呢?」鸟窠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大笑道:「这句话,就连三岁的小孩也知道呀!」鸟窠禅师回答:「三岁小孩虽会说,八十老翁行不得。」白居易一听,叹服不已。后来在西湖之畔建造了一座竹阁,与鸟窠禅师所住的古松非常接近,以便朝夕参禅问道。

一次特地以诗偈请示禅师道: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鸟窠禅师也用诗偈回答道: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以佛法来看,人生如幻如化,短暂如朝露,哪里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一切都是苦、空、无常,也就是短暂与不实的,正如《金刚经》中「六如偈」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偈中用了六种譬喻,即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来说明一切有为法。另外在《般若经》中,为了显示诸法之空性亦设了「十喻」,即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等。(《放光般若经》卷十七、《大品般若经》卷四、《大智度论》卷六)

由此可见,宇宙世间万事万物,皆是无自性的空性,因此无论是「来」也好,是「去」也好;无论是「生」也好,是「灭」也好,在觉悟者眼中都是「同一事」,也就是说,在真实的本性中,既没有来,也没有去;既没有生,亦没有灭。所以,如果能体悟到这「无生」的道理,就能超越「去」、「来」、「生」、「灭」的限制和对待,生命就能在无尽的时空中不断地绵延扩展,从而达到不生不灭,也就是「无生」的境地。

「无生法」是相对于「有生法」而言的,有生法即是「生灭法」。一般众生都是被生灭法所转,所以不断在生灭中轮回受苦。生灭法本是虚幻的假相,但众生却认为是真实,就好像梦中人认梦境为真,醒觉后才知是虚假。所以,我们学佛之人,必须了知生灭法的虚幻无实,才能空掉有生灭的假相,才能从中解脱,证入无生法忍,体悟真正的佛性。

后来,白居易皈依鸟窠禅师,成了在家弟子,在佛法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处,遍访名山高僧,晚年素食,并且舍宅为寺,定名香山寺,自号香山居士,尤醉心于念佛,时常吟诗作偈,表达他信佛有得的心境,如:

「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且共云泉结缘境,他日当作此山僧。」

诗中充满悠闲、飘逸的意境。他不但参禅,而且非常虔诚地修习净土念佛法门;他有一首〈念佛吟〉说道:「余年近七十,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慰心眼?一句阿弥陀;朝也阿弥陀,晚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也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如果我们能像香山居士一样,专心一志念佛求生西方净土,那么尽管人生如戏、如梦、如幻、如化,一句佛号就能将所有的分别、对待全部消融掉了。如此,人世间的种种荣辱、得失等烦恼,又怎能干扰到我们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宽运法师文章列表

人生应该做到的十件事

一:孝敬供养父母师长。 一切善法都建立在孝道上,对...

佛教本来就是人生的

人生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泰斗太虚大师提倡的;但是人...

人生道路中的三个不怕

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我常常用三个不怕帮助自己看破放下...

人格不成,佛格怎么能成呢

能为世间贤人善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只有按照佛陀...

失败的成功者

我偶然听说过一个小名为史帕基的男孩的故事。上学对于...

圣严法师:最快乐的人

禅定能让我们的身心暂时放下负担,享受完全的舒畅和放...

中国三大处世奇书最精华30句

《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为修身养性...

你要做哪一种人呢

人有多少种?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澳洲人;有多少...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珍珠母贝的无言血泪

编者按:晶莹溢彩的珍珠得到爱美人士的追逐,可是,人...

【推荐】以佛号来压制妄想,那效果一定很差

我们这次的课程有三个忆念: 忆念真如、忆念阿弥陀佛名...

什么是真如

那我们谈谈什么是真如呢? 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

阿弥陀佛不只是管往生

虽然阿弥陀佛是管大家生命结束时的往生,而药师佛是管...

【佛教词典】八位胎藏

(名数)小儿在母胎中之八时期也:一、羯罗蓝Kalala,...

【佛教词典】三处现前得入母胎

【三处现前得入母胎】 p0218 瑜伽一卷十七页云:又由三...

凤凰卫视与苏州弘化社采访传印长老

2011年5月9日下午3点,凤凰卫视《智慧东方》栏目记者...

珍惜暇满人身

一、暇满的体性 暇是闲暇。脱离了八种无暇,就是所谓的...

【推荐】佛陀开了两帖修学空性的药

佛陀在讲迹门的时候说开显佛慧,并不是理想化地要我们...

大安法师:选什么经来做早晚课

问: 选择什么经来做早晚课? 答: 在家居士选择早晚...

这个世间上的罪业,是可以改变的

我讲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是出在智者大师的传记里面...

《无量寿经》十二次翻译带来的启示

《无量寿经》在大乘佛典当中的独特地位,尤其是十二次...

内心装自己少一点

内心装自己少一点 现代人非常强调自我尊严,并且很多人...

【推荐】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

演培法师《学习地藏菩萨的孝亲精神》

诸位居士!每个夏历月之初一,本堂举行金刚法会,都对...

五戒都修不好,凭什么得出世间的圣果

十恶止了就是十善。心有三种,贪、嗔、痴,要把它断除...

布施之道

俗话说,鸟为食亡,人为财死。这是说衣食钱财这些身外...

你追求感受,心性就没有你的份

你要追求珍宝,你要放弃果报,这是不两立的。你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