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以佛治心,以法养生──佛教的养生之道

宽运法师  2014/06/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以佛治心,以法养生──佛教的养生之道

据香港东网本月27日报导,体重曾经高达1230磅(约合557.9公斤)、2006年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被确认为全球最重的人,墨西哥男子乌里贝,26日证实辞世,终年仅48岁。

多年来,惊人的体重令他一直无法自行走路,且离不开睡床。本月较早前,乌里贝曾出现心律不正常的状况,需要出动起重机把他送往医院就医。

这则新闻令人十分感叹。身体何以会成为一个人最沉重的负担,甚至是致死的原因!

又最近的一份研究发现,去年全球共21亿人过重甚至痴肥,占全球人口近1/3,对发达或发展中国家都造成沉重压力。而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分析180多个国家提供的人口体质指数(BMI)资料,发现全球痴肥人口有6.71亿人逾半过重人口来自美国、中国、印度、德国等十国。

相对于1980年,过重人口为8.57亿人,显示全球肥人增幅,比人口增幅还要快。可见痴肥问题影响无处不在,各年龄和收入的人都无可幸免。而且越来越来多儿童和青年有过重问题,因儿童痴肥对健康的影响深远,将来患心血管病、糖尿病及多种癌症的风险亦会增加。

社会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是众多的,但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应该是现代人生活富裕,对食物诱惑的节制不够,吸取太多卡路里,造成营养失衡,且缺少运动,体内累积过多脂肪;过重或痴肥已成为普遍现象,但过肥其实是一种病,既然是病,就必须及早医治。痴肥虽有遗传的因素,但无论从医学或佛法的角度去看,往往都是由于贪食所致;饮食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但过份放纵就会成为欲望,这个欲望会令身心均受到损害,实在是得不偿失。

佛教里有一个「贪食比丘」的故事,正好用来说明:

从前,摩陀罗国有一个男子,他在优波笈多尊者座下离俗出家,跟随尊者修行。由于他贪食的烦恼十分严重,所以修行多年之后,始终不能得道、证果。

有一天,笈多尊者对这个比丘说:「我明天会送一些饮食来给你。」到了第二天早上,笈多尊者真的拿来了满满一钵的乳糜,同时拿出一个空的食器,一起放在比丘面前。尊者告诉比丘说:「你可以把钵中的乳糜吃光,不过现在还很烫,你等它凉了以后再慢慢吃吧。」

然而,比丘禁不住食物的诱惑,急着想吃,便不停地对着钵内的乳麋吹气。没过多久,他就禀告笈多尊者说:「乳糜已经凉了,所以我把它全都吃完了。」笈多尊者回答说:「乳糜虽然凉了,可是你的贪心之火却依旧炽热。现在你必须作不净观,让贪心之火冷却。不净观就如同清凉之水,可以浇息炽烈的贪心之火。对于一切的饮食,你都应该将它视为药石,是为了医治身体饥饿的毛病,不得已才吃的。能够常常如是观照,贪欲才会慢慢减少。」

比丘听了尊者这番说话,内心顿感到非常的惭愧,于是依法实行,没想到刚才吃进肚里的乳糜,竟全都吐了出来,把面前原本空空的食器都给吐满了。此时,笈多尊者对他说:「你何不再将它吃下?」比丘回答道:「这东西如此污秽,怎么能吃呢?」尊者说:「世间的一切法,就犹如这涕吐之物,都是不清净的啊!」经过笈多尊者一番善巧开示之后,比丘便一心思惟、观察一切法,精进修行,最后终于证得阿罗汉果。

由此可见,为佛弟子者,饮食必须要正当,如《梵摩难国王经》所说:「夫欲食,譬如人身病服药,趣令其愈,不得贪着。」我们要知道,世间上最宝贵的不是金钱、名利,也不是权势、地位,而是健康,有了健康,才能拥有幸福、喜悦的人生。古语云:「大厦千楝,夜眠三尺;山珍海味,日食几何?」一个人尽管事业有成,家财万贯,僮仆成群,大厦千栋,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又如何能享用?因此,平时应该注重身心保护,不要等生了大病的时候才去补救。

所以,我们除了平日要注意饮食健康之外,更要懂得养生之道;当然最健康的饮食就是素食,因为人类本身从牙齿乃至身体结构都是适宜素食的;素食只要调配得宜,避免脂肪、蛋白的过多汲取,对五脏六腑的运作都有好处,同时素食还对烦躁情绪有减轻的作用等等,是故,医学证明素食就是最好的养生方法之一,不但可以令我们身心清净,头脑清醒,而且可以延年益寿。那么,我们有了正确的思想以后,应如何养生呢?这里提供四个方法给大家参考:

(一)正当的行为:行为端正,心中光明磊落,少有烦恼忧愁,这是养生的根本方法。

(二)正当的语言:谚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又说:「祸从口出,千殃万罪,还自缠绕。」言语不正当,就像汽车轮胎没有定位好,任何平稳的路上都会颠簸,徒然增加生活里的怨尤。口出爱语软语,不说粗言恶语,才能修养身心,才能利己利人。

(三)正当的做人:我们的身体,不过是四大所造、精血所成,终将坏灭,如能看得透、放得下,做人便可不贪五欲六尘,不着五蕴三界,不但拥有正当的人生观,而且更有正确的生命态度。

(四)正当的处世:俗话说:「处世无奇但率真。」这个「率真」,就是我们佛教里面的「心净则国土净」,我们如果能以佛法治心,以佛法养生,那么,处世自然圆融无碍,所谓「浮云任来去,明月在天心」,这就是喜悦自在的境界。

除了这四点以外,再加上正当的工作、正当的生活,相信就是最合理、最自然的保养身心之道。

希望上述这些,对大家身心健康能有些帮助,增加一些生活的智慧,那么,社会自然就会减少一些病态,身心康泰了,人们的生活自然就更祥和、喜悦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宽运法师文章列表

常啖人间肉鲜美,谁知盘盏肠食毒

【猪肉】 味苦,性微寒,有小毒。牡曰,牝曰彘,子曰豚...

多吃红薯有6个好处

甘薯(红薯)的营养价值超乎想象。根据美国农业部国家营...

中西医的素食营养观

目前的社会,由于对素食营养知识的缺乏,造成一般人对...

穿肠毒药---酒

作为五戒之一的酒,被俗称为穿肠毒药,这种提法,不是...

从头到脚的饮食营养秘方

俗话说:吃什么补什么。但你知道大脑、心脏、肺、头发...

9种防癌的良好习惯

每个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都可能患上癌症。 与其罹患...

彭鑫博士:伤精的药方

中医看病讲究辨证论治,同样是伤精,每个人类型也不完...

纯素有助于减少老年癡呆症的风险

持纯素有各种为你好的理由,比如,减少患心脏病、癌症...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要远离这五种相,才是「无分别智」

丁二、广释 分六:戊一、释名无分别智;戊二、释成立相...

【推荐】未成佛道之前,要先结人缘

前几天,有位居士给我看他珍藏的一块玉。玉的名字我记...

别让生活的压力挤走快乐

当过运动员或看过运动员训练的人都知道,为了增强腰部...

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

我们和观世音菩萨最有缘啦~这可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亲自认...

【佛教词典】二种字

(名数)一曰阿刹罗,阿迦等之根本字也,二曰哩比鞞,...

【佛教词典】贪毒

(术语)三毒之一。贪欲之烦恼,毒害有情之身心者。...

惟贤长老《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

三学之含义 各位同学、各位居士: 我来到三学读书会,...

逞强好胜,终非道人资格

参禅人,只顾真参,只忙努力工夫,打失时,用头触柱,...

如果破了根本戒该怎么办

问: 如果破了根本戒,该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阿弥...

星云大师《从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还灭》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感谢佛陀慈光加被,使这次...

没有一件事是无缘无故出现的

有一个年轻人,他跟一个女众相恋了三年,马上就要论及...

诵经超荐有功效吗?能帮助脱离轮回吗?

常有人说既然轮回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那么祖先亲朋去...

宏海法师:净土资粮--信愿行

一、愿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我们一起先合掌。 南无本...

别把自己筐住

财是第一大筐。在这个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有钱能使鬼...

阅读佛经的注意事项

佛经为世出世间无上法宝,看佛经确实应以至诚恭敬之心...

发心愈大,挫折愈多

像我们在人生当中,你挫折多得很。不论哪位道友,当你...

【推荐】古人往生特别容易,为何今人往生十有七难

我等念佛行人,应当考实今时净土法门,与古时净土法门...

略记一代高僧明学长老的慈悲与智慧

明学长老德高望重,慈悲为怀,平易近人,心胸宽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