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多一份理解与宽容,少一份暴躁与气恼

2014/11/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多一份理解与宽容,少一份暴躁与气恼

美国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项实验:他们把生气人的血液中含的物质注射在小老鼠身上,以观察其反应。刚开始时小老鼠表现呆滞,胃口尽失,整天食欲不振。数日后,小老鼠就默默地死去了。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也做过类似的实验:他把实验者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水”放入有关化验水中沉淀后,发现它无杂无色,清澈透明,悲痛时呼出的“气水”沉淀后呈白色,悔恨时呼出的“气水”沉淀后则为蛋白色,而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沉淀后为紫色。

把“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了。由此,爱尔马分析:人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人体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三千米赛跑;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都复杂,都更具毒性。

当我们患有口腔溃疡、肝火炽盛、心脏病、高血压等之类的病时,医生会告诫我们,一定要心平气和,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生气,不要发怒。为什么?生气发怒时能损肝伤肺,气愤时心跳加急,心律失常,使心脏受到邪气的侵入,诱发心肌梗塞等疾病。故而,一个人要想保持身心健康,乃至延年益寿,一定得戒骄戒躁,不生气,不发脾气。同样,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不能“来气”,以善心善念来处之对之,才能自利利他,相得益彰。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位法师开门出去办事。刚出门,便被迎面而来的彪形大汉撞倒在地。法师的眼镜被撞飞,摔个粉碎,眼皮也被镜架戳成青紫色。等法师摇晃着站起来时,那满脸胳腮胡子的莽汉却毫无愧疚之色,反而理直气壮地叫道:“谁让你戴眼镜呢?”法师欲言又止,但心里却这样想:世间法多由因缘和合而生,有善缘,亦有恶缘,解决恶缘之道,唯以慈悲待之。因此,他决定用豁达无私的欢喜心来接受这一事实。

“络腮胡”见到法师以微笑和宽容回报他的无理时,非常惊讶地问:“和尚为什么不生气?”法师应机说到:“为什么一定要生气呢?生气既不能使破碎的眼镜恢复如初,又不能使我脸上的淤青即刻消失,苦痛马上解除。再说,生气只会把问题扩大化,如果我生气,对您破口大骂,或是打架动粗,必定造下更多的口业及恶缘,乃至伤害到身体,这又何苦呢?”法师顿了顿,接着说道:“这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果相续的,我早一分钟,或迟一分钟开门,都可以避免与您相撞,但我们却撞在一起,这是我们的机缘。或许,这么一撞能够化解我们以往的一段恶缘,所以,我不但不会生气,还要感谢您助我消除业障呢!”

听完这一席话,“络腮胡”十分感动,后来又向法师学习了许多佛法知识,然后若有所悟地离去。此事过后很久,一天法师接到一封挂号信,内中附有五千元汇款单,一看名字,正是那“络腮胡”寄来的,信中写道:“师父慈鉴:非常感谢您,那天撞了您,却救下了三条命。事情是这样的:我年轻时不知拼搏进取,毕业后又在事业上高不成低不就,十分苦恼,常常自怨自艾。结婚之后,也不知善待妻子,常常拿妻子出气。有一天,我外出上班,忘了拿公文包,中途又返回家提取,却发现妻子正与一名男子在家中谈笑。我当时生气之极,冲动地跑进厨房,拿起一把菜刀想杀了他们,然后自杀。

不料,那男子惊慌回头时,脸上的眼镜一下掉落到地下。突然,我想起慈悲的师父,您的这句话‘生气不能解决问题’,使我冷静下来。于是,我就这样想:妻子越轨,我必须负完全责任,过去实在不该冷落她。经过这件事,我悟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再也不会暴躁和莽撞了。现在,我们一家和美融洽地相处,我在工作上也能得心应手了。师父的开示,让我获益匪浅,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为了感谢师父的恩德,我汇上五千元钱,其中,两千元是赔偿师父的眼镜,三千元为我自己、妻子及那个男人做功德。很惭愧,我以往不知修福,造下不少恶业,还请求师父为我们祈福,消除业障……”

因为一念之差,法师应机点化了“络腮胡”,而避免了一场争斗;因为心生善念,“络腮胡”克制了自己,也善待了另外两条生命。生气解决不了问题,唯有善心、善念、善言、善行才能化干戈为玉帛,自利而利他。战国时期,孟子给学生上课时,经常拿子路的例子来教育他们:“子路能十分虚心地听取别人指出他的毛病与不足,然后加以改正。从历史上看,凡是君子都是吸取别人的优点、长处,自己来实行善事。如舜、禹等都是如此。君子的最高德行就是与人为善。”诚然,与人为善,即与己为善,帮人就是帮自己,为人修路就是为己修路,“父慈子才孝,官仁民风淳”,只有与人为善才能正视自己,正视他人,达到双赢、共赢的目的。

古人云:“上善若水任方圆。”的确,“水溶万物而不争”,这同样是在说与人为善的魅力之所在。“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与人为善者能像水一样溶解万物,能巧妙地化解人间恩仇,实现“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境界;与人为善者能恪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训诫,身处逆境之中依然笑看风云变幻,以一颗平常心应对一切;与人为善者同样能遵循“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警语,胸怀宽广、气度不凡,将凡尘世事尽收眼底,到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与人为善,落实到实际生活中,不过是一些细碎的琐事,比如不与人争吵,选择忍让和宽容,平易近人;比如发扬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宽以待人的传统优良美德;比如不去斤斤计较,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等等。

多一份理解与宽容,少一份暴躁与气恼,生活将更加灿烂与美好;多一份善意与笑容,少一份凶狠与蛮横,人生将更加怡然和平坦。与人为善,广结善缘,我们才能自在洒脱,一身平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一切是无常的,不好的事情终究会过去

即使你的人生,现在遇到很多的状况,有很多的挫折障碍...

《善生经》的启发

《善生经》的缘起是有一天早上,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看...

处世之道八法

经常听到长辈教导晚辈,要学习做人处世;每个人也都知...

人生相报十大恩

1、父母养育之恩。十月怀胎,冒险分娩,精心喂养,呕心...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的,所谓我希望要做到怎样怎样,而...

圣严法师《人生与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如果人生而没有目的,生活便显得十分空虚。如果生命欠...

人生要学会低头与弯曲

一只蝴蝶从敞开的窗户飞进来,在房间里一圈又一圈地飞...

人生的失败离不开这三个字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李商隐《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活

据说,在这世界上,每天有36.5万人诞生,有15.5万人停...

梅光羲居士《心经》浅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凡夫的一念心被两种障碍所缠绕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

【推荐】当你的父母渐渐老去....

哪天,如果你看到我渐渐老去,反映慢慢迟钝,身体也渐...

【佛教词典】诸法

梵语 sarva-dharmāh。又作万法。现代语称之为存在、一...

【佛教词典】时浆

四药中属于时药之浆类,即指一切之果汁、粉汁、乳酪浆...

这个佛七改变了我

我叫净玉,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东林寺打佛七,这个佛七让...

圣严法师《谁惹谁生气》

有些人认为自己内心没有问题,却又常常生气,常常难过...

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注意

作为一位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注意: 第一,戒要持...

何谓学佛

学佛就是由解起行;就是把所学来的佛法、佛教、和研究...

向地藏菩萨求人天福报,还怕得不到吗

【欲修无上菩提者,乃至出离三界苦,是人既发大悲心,...

不杀生的驱虫法

蚂蚁怕酸,蚊子怕辣,蟑螂怕香。夏天来了,小生命们到...

佛经中的六成就

佛经的第一段经常有一个很相似的开篇,如《佛说阿弥陀...

喝酒伤身更伤脑

喝酒伤身的道理众所周知,但酒精对大脑的损害却很少引...

菩提心生起的四种因缘

大乘佛法对于生死业力,它不像小乘人只有调伏,它更重...

降伏无明妄想是念佛快还是念咒快

问: 在修行上降伏无明妄想,是念佛来的快,还是念咒...

四点建议避免学佛走偏

对于学佛人来说,这几个重要的概念一定要搞清楚,不能...

食肉十过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中,记载食肉有十种过失: 一、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