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求生净土和求升天堂有没有差异

宏正法师  2015/03/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求生净土和求升天堂有没有差异

求生净土和求升天堂有没有差异?答案是肯定的。我的师公印海上人曾经说过,他的老师印顺导师对此有一个很好的总结。印老总结有三点:求生净土是上升而非堕落,是平等而非阶级,是进修而非完成。

所谓“求生净土是上升而非堕落”:是因为净土已经脱离了六道轮回的束缚,而天堂仍在六道轮回之中。到了净土就不会再回到六道轮回中受生死的痛苦了,除非是乘愿再来。因为他们已经“花开见佛悟无生”,证得不退转位了,所以他们可以在生死中来去自如而不受六道轮回的束缚。

我们读到很多祖师大德的故事,他们都是来去自如,因肩负的使命而随时来去。升天堂却不一样,升天堂是依众生在此娑婆世界修五戒十善所感之果;好像努力工作攒了一笔钱,就可以买好房买好车开始享受。升天堂的众生在世间修五戒十善而累积不少功德,升天后开始享受天人的褔报而没有机会培褔;如同攒了一笔钱后,就不工作开始坐吃山空,等到钱用完了又变成一个穷光蛋,说不定还因为借钱享受而欠债累累。

升到天堂的人也同样,因为只在享受而没有培褔,一旦褔报享受尽就会从天堂堕落下来,可能落到畜生道中。很多经典中都有记载天主释提桓因,在天褔将尽、天寿将到之时,五衰相现而心生恐惧,后因佛为之开示忏悔,使其归依三宝,而得以延年益寿。因此求生净土是真正脱离六道生死束缚,没有堕落之担忧;而求升天堂还是在六道中轮回,没能脱离生死的束缚,一旦褔寿享尽,还要堕落。所以,净土与天堂的胜劣应该很清楚明了。

第二“求生净土是平等而非阶级”:依经所讲,生到净土后还是在听法修行,而且是没有干扰一心一意的修学,因为这里没有三恶道的名字,没有三毒的因缘,听闻的都是念佛、念法、念僧之音,无需担心什么逆缘来影响修学,能够证到不退转位,再继续修福德智慧,直至圆满成佛。这里可以看出,生到净土是去修学成佛,证得跟阿弥陀佛同等阶位的无上正等正觉,而不是去做阿弥陀佛的羔羊或子民。阿弥陀佛只是提供净土让我们修学以及指导我们如何修学的老师,他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跟他一样的老师,他不是主宰者和统治者,他是引路人。每个往生净土的人最终都是要成佛的,因此在净土之中是没有阶级之分,大家都是平等的。但升天就不一样了,天主或上帝只有一个,任何升天的人都不能超越他,只能是天主的羔羊或子民,更不可能变成天主或上帝;而且万一不小心得罪了天主或上帝,说不定就要受到什么惩罚。

最后“求生净土是进修而非完成”:诚如前面谈到的,净土只是阿弥陀佛为了度化我们众生而施设的变化土,就像一所进修学校。我们在普通情况下,无法安心学习来提升自己,因为有家庭的责任、工作的压力以及很多烦琐的生活细节。但是当我们到了进修学校就不一样了,可以暂时抛开家庭、生活和工作,专心致志学习提升自己,然后再出发,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净土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开办的进修学校,我们可以在此用功办道,证到不退转位,为我们去苦难的世界度化众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净土是不能成佛的,成佛还是要到娑婆世界来,娑婆世界是累积福德资粮的最好地方。正所谓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才是最磨练人的地方,也只有这些地方才最成就人。因此,千万不要以为生到净土就万事大吉了,我们只是去进修。净土不是终点,只是在成佛大道上的一个加油站和补充站。之所以生净土,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生净土和升天的差别,可以知道净土的殊胜和升天的不圆满了。作为一个念佛人,求生净土是念佛的动力,只有正确体认和了解净土的殊胜,才能保证求生净土的信心不变,也才能保证必定往生净土,并完成最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深信净土后,方可学余宗

末世众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决难如愿。至于各宗法...

修何方便能令念佛念出喜悦

问: 修何方便能令念佛有味,入喜悦念佛? 大安法师答...

念一遍佛,西方极乐就在心上过一遍

念佛就是请佛住世,此引慈舟老法师开示:佛本无生灭,...

念佛平时须相续

今天的讲话题目是念佛平时须相续。再分三段来讲: 第一...

念佛如何回向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於口者。然回向祗...

四十八大愿——(第45愿)皆得三昧见佛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

念佛如同醒梦

【原文】 今念佛求生净土,正返迷归悟,至圆至顿,概以...

持名念佛每天至少要念多少声佛

问: 净土主要是持名忆佛拜仟,但我们平常要上班的时...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执着越重,轮回就越难出去

唐朝有一个百丈禅师,他有一天在百丈山讲《金刚经》。...

弥勒净土的庄严和往生弥勒净土的方法

最近有人留言说,因为玄奘大师和虚云老和尚等大德都发...

龙树菩萨:往生十二礼偈

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弥陀仙两足尊,在彼微妙安乐国,无...

了解自己,看清内心的相貌

在《楞严经》里面,修假观,第一个,先了解自己,你这...

【佛教词典】蒙古佛教

(故事)蒙古库腾汉,于岁次巳未,有疾,多人诊视不能...

【佛教词典】苦相

苦相者,或三或八或六广说如前。何故经说若无常者即是...

佛陀菩提树下成道

菩萨坐菩提树下,以慈忍力降伏众魔。时值二月七日入夜...

修修慈悲心

四大名山的菩萨各有所表:文殊菩萨表大智,普贤菩萨表...

会说话的两头瞒,不会说话的两头传

信者,在佛家讲就是不妄语--不说虚妄语、说话真实有...

文珠法师《理性感性与觉性》

今天的讲题,是理性、感性、与觉性,可分三点来说明:...

唯识中的「异熟能变」

那么在第八意识的左边,有一个【一变、二变、三变】。...

拜佛跟拜神有何不同

我告诉你拜佛跟拜神,实在是大不相同。拜佛的人,是彻...

不为美食所欺

在王宫里,养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鸟。这些鸟是要做什么用...

善择住处

昔日,佛陀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告诉比丘们:在大...

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

最好的忏悔方法是至诚念佛

在忏悔法里面它有作法忏,有取相忏,有实相忏。那么最...

大乘佛法「大」在哪儿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施主、吃穿等样样...

出水莲花自清净——记著名高僧惟贤长老

山城重庆,由于经常雾气氤氲而素有雾都之美誉。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