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得到究竟解脱,才是真正的尽孝

宽运法师  2015/05/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得到究竟解脱,才是真正的尽孝

我们都知道,「母亲节」是用来纪念天下母亲的日子。我们之所以要纪念母亲,就是因为母亲实在太伟大了。如《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中说到母亲生儿育女的「十大恩德」:「第一、怀胎守护恩;第二、临产受苦恩;第三、生子忘忧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干就湿恩;第六、哺乳养育恩;第七、洗濯不净恩;第八、远行忆念恩;第九、深加体恤恩;第十、究竟怜愍恩。」

又如《心地观经》中说:「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及一劫中,说不能尽。」复说:「世间悲母,念子无比。因于未形,始身受胎。住于十月,行住坐卧,受诸苦恼,非口所宣。将欲生产,渐受诸苦。昼夜悲恼,若产难时,如百千刀,竞来屠割,……其子发声,如闻音乐。以母胸臆,而为寝处,左右膝上,常为游履;于胸臆中,出甘露泉。长养之恩,弥于普天,怜愍之德,广大无比,世间所高,莫过山岳;悲母之恩,愈于须弥。世间之重,大地为先;悲母之恩,亦过于彼。」

这两段经文所描述的都是真真确确的事实;所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母亲产前十月怀胎的痛苦;产时,与死神挣扎的恐怖,产后推干就湿,抚养提携的辛劳,个中滋味,除了母亲们,谁能想象得到?可以说,母亲给予子女的恩惠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他们除了负起生育与教育的责任外,还在起居饮食的照料上,体贴入微,爱护备至,不独「推衣衣之,推食食之」,而且往往为了子女的健康和幸福,学业与前途,宁可委屈自己,甚至牺牲性命,亦在所不惜。显然地,在父母养育子女的历程中,有很多地方,是身为子女者永远无法报答的。世间上,除了佛菩萨外,试问还有什么可与母爱的伟大相比?一个失去母爱的人,即使获得全世界所有最珍贵的东西,也无法弥补他内心的空虚与缺憾。

故佛在《心地观经》中说:「于诸世间,何者为最富?何者为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日中,慈母死时名日没;悲母在时名月明,悲母死时名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

而儒家《孝经》第一章中,孔子亦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也。」又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第七章)可见孝道之于人生是何其的重要。因此我国自古即提倡「百行以孝为先」。今天我们细读上述这些经文,正好给我们反省的机会,回想父母的恩德,以作警惕,时时感念。

以世间法而言,如何才能尽孝?「孝」这个字,说来容易,真的要实践却不易。儒家有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篇第四》)父母在世时,不轻易离开父母身边,顺从听话、按时奉养;父母离世时,诚心诵经回向;父母不在世时,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并心存善念,回馈社会,种福田,结善缘。能够做到这样,便是尽孝了。

但佛法除了照顾、奉养父母的身体、饮食起居之外,更要劝导、帮助他们信佛、学佛,同趣佛道,同得究竟解脱,才是真正的尽孝。

下面这个故事,相信定能给许多为人子女者一些启发:

明朝时候,有个杨黼,因为他听别人说四川的无际大师是活菩萨转世,所以就想要去参访他,向他学习佛法。

有一天,当他走到半路上的时候,碰见了一个老师父,那位师父看起来慈眉善目,很慈祥的样子,他对杨黼说:「无际大师就是我的师父,他知道今天你要来拜访他,所以叫我来迎接你,并且叫我告诉你说,见他还不如去见活佛。」杨黼说:「可是活佛在什么地方呢?」老师父说:「你只要朝着东方回去,一路直走,到时候,只要看见一个敝开衣领,倒穿着鞋子的人,那人就是活佛了。」杨黼听了老师父的话,很高兴的就赶回去了。

由于他急着想活佛,日夜不停的赶路,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候了。他的母亲听到了儿子回来的声音,心里非常欢喜,等不及把衣服穿好,就急急忙忙的到拖着鞋子走出来开门。这时,杨黼看见母亲的模样就和那位老师父所描述的活佛一模一样,心里恍然大悟,明白到孝顺家中的爹娘,比前去见活佛更为重要。从此以后,便竭力孝顺母亲,并且批注了一部《孝经》,提醒世人要孝顺父母。后来他活到八十岁,诵念经偈而逝世。

古语有云:「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德。」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最亲近的父母亲都不晓得孝顺,那么还学什么佛、修什么行?今天我们读过《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及《心地观经》以后,实应感到既惭愧又喜悦。惭愧的是至今不曾真正尽孝过,喜的是从今开始,我们日后应时时以此经文来告诫自己、提醒自己,要常怀感恩之心,真正实践孝道。如此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在此祝愿天下母亲,身体健康,家庭和谐,儿女孝顺,幸福快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宽运法师文章列表

为什么会生不孝顺孩子

问: 我非常用心栽培我的儿女,可是儿女偏偏都很坏,...

罪障深重的人还能不能蒙佛救拔

那我们到了临命终时迷惑,往往有什么呢?一个觉得自己...

孝顺父母可改变诸事不顺

第一篇:原理为什么孝顺父母,可以解决工作、姻缘、资...

孙红雷:母亲靠捡垃圾把我养大

小学四年级时,孙红雷得知,家里要推迟两个小时吃晚饭...

春节,请把「五孝」带回家

一年又过去了,我们与父母的年龄都在增长。人到晚年易...

父母悦,即为孝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从我们懂事起,就开始读书,幼儿...

家长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懂事孝顺

问: 我侄子今年十七岁,父母已离异,学习、生活主要...

一位母亲一生中撒的8个谎言

1、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人体最容易生病的器官

人体最容易生病的器官是什么?不是心脏,也不是肝肾,...

保护自命之第一良方

天地之间,凡有血气者,莫不自爱身命,是故世间有种种...

财富宝要

以世间法来说,吃饭穿衣要钱,有病看病要钱,出外乘车...

当下即是觉悟的道场

道场不在别的地方,就在此时,就在此地,就在此心。在...

【佛教词典】缘有所缘缘无所缘法

【缘有所缘缘无所缘法】 p1305 品类足论七卷七页云:缘...

【佛教词典】身器十二

指人身的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

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在修学佛法上,我们常说: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这正是...

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践

问: 解悟跟证悟的差别何在?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

认识释迦牟尼佛(图)

兜率说法 观缘下生 圣善慧菩萨功行圆满,住兜率天内...

小病从治,大病从死

生病能治治嘛小病从治,大病从死。原先我们医疗室有个...

耆域的感叹

西晋末年曾有一位名叫耆域的天竺(印度)高僧来到中国...

吃肉,不只是跟众生结恶缘

这个不杀生我们再谈一下。《楞严经》不杀生的定义更广...

满愿第一的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

千万莫上邪魔外道的当

天津有个居士带来五、六个女孩子,那个天津女居士跟我...

未曾闻死亡声响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一日,世尊对比...

胸怀越大,拥有的幸福就多

虚怀禅师以话锋犀利、谈吐幽默而著称。 他曾开导过一...

眼前活计放不下耳

我们不能真为解脱生死而修行眼前活计放不下耳,这是一...

找到那个真的我

每个人都想认识自我,但要认识哪个我呢?昨天的我和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