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2015/06/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你的工作环境也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对境界历事炼性,对人炼心。要尽你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心尽力地做好你所承担的一切,要制心一处,用心去做每一项工作。

把你的服务对象看成为父母众生,一切为他们的利益着想,以真诚心对待每一个众生,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理解他们,体谅他们,做众生的公仆,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当你不求任何回报地去给予奉献的时候,这就是你的修行,你会得到无比的快乐。你的事业、你的工作、你的一切都会顺利。不要怕遇到违缘障碍,他可以历炼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层次,增长你的智慧。

你的家庭就是净土,就是你的寂静处。要把你的净土打扫的干干净净,布置的清净庄严,要任劳任怨的尽你的责任和义务,擦掉灰尘就是擦掉你的业障,扫除垃圾就是扫除你的烦恼。你的家人都是你的亲人,都是你的父母众生、儿女众生,都是你的金刚道友,要关心他们,照顾他们,尊重他们,不要伤害他们,怨恨他们。

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会伤害你,你执着谁,谁就会让你伤心,一切都要看成如梦如幻,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不是放弃,该做的还要去做,还要做好。人生就如同一场戏,戏已经开场了,你就要演下去,但是你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你是在演戏,哪里有真的夫妻?哪里有真的儿女?既要演好你的角色,又不要假戏当真,其实人间并不是我们的老家,众生只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有什么可执着的,有什么可计较的,少说一句又能怎样?退一步又能怎样?

凡事不要只考虑自己,要多为对方考虑。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自爱,你才能够自在。当你真正有了慈悲心、菩提心,你如理如法地修,真心诚意地去做,别人自然会尊重你,喜欢你。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不要总是怨天尤人,不要总是挑别人的毛病,看别人不顺眼,不要总想去改变别人,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会随心转。

当你以宽阔的胸怀容纳一切,包容一切的时候,你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你如果能经常查找自己的缺点,能不断地去掉我执,这就是修行,否则修什么呢?

其实,修行和生活,工作并不矛盾,佛性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然而人们陷入了繁忙的事务,到处奔走寻求,忘记、失落了自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最宝贵的东西应该从自心中寻找。佛就在心中,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认真学,坚持修,好好学,好好修,今生一定能够解脱,今生一定能够成佛。

生病的人,要找回健康;失业的人,要找份工作;伤心的人,要找到快乐;失望的人,要找到希望。我们一生几乎都在为找事业、找朋友、找财富、找功名而忙碌,甚至一生一世都在找寻,仍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其实找来找去,找自己的心最重要。怎样找到自己的心?

第一、成就内心的真佛。有句偈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尊本来佛、自性佛,却在耳娱声色里追逐迷失,找遍外在一切,忽略自家珍宝,空在世上几十年找不到真正的自己,很是可惜。因此,我们要作一个有智能的人,向心内觅佛,成就内心的真佛。

第二、点亮内心的灯光。现代人强调净化环保、净化社会,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先从净化自己、净化心灵做起。因为我们的心,经常被愚痴、黑暗、无明、烦恼所遮蔽。我们每个人的自性里,都有一盏心灯,点亮这盏智能的灯、般若的灯,就能赶走无明、烦恼。有谓美容、美颜、美姿,不如美心,点亮内心的灯光就是美心。

第三、治疗内心的病患。身体生病了要看医生,心理生病了该怎么办?有人求神问卜,有人看心理医生,不过最究竟的,还是自己要做自己的医生,因为自己内心的病,自己最了解。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佛陀说法,就是要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烦恼病。所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用戒来治贪,用定来治瞋,用慧来治痴,身心才会解脱清凉。

第四、发掘内心的财富。外在的财富,随时可能因为水、火、盗贼、贪官及不肖子孙等而消失。然而我们心内的财富,是偷不去,也失不了的。如:信仰、般若、慈悲、道德、精进、喜舍、惭愧等等,都是心中的财富,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想拥有多少财富,就得看自我发掘多少了。

生活在世间,有人专找门路,有人爱找碴儿,找来找去,只有自找苦吃,自找罪受。唯有找到自家宝藏,心里才会开朗,才会踏实,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都得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修行人为什么要少语止语

一、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

炒熟的芝麻种子

《百喻经》里有一段譬喻:有位农夫听说芝麻的营养价值...

【推荐】调整心态有三个方向

从大乘的角度呢,心主要的调整啊,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

你要做三件事情: 内观真如、离相清净、借相修心

当然,从佛法的角度,完全赞叹、完全诃责,都不中道。...

以四力成就作意:境界力,忆念力,希望力,串习力

如理作意非常重要,什么因缘会决定我们如理作意呢?《...

圣严法师:如何做到「境随心转」

问: 社会环境意见纷乱,我们常常「心随境转」,局势...

安心,就这么简单

当年,慧可请求达摩为之安心。达摩要慧可取心来,以便...

圣严法师《还债平安,还愿快乐》

问:现在我想学的东西很多,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天地万物...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打佛七的由来及利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

把妄想的道路切断

你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试着心中不要讲话,你发觉你...

心无片瓦

我很喜欢《楞严经》里的一个故事。 是说有一位月光童...

不要把事物看成你可以永远拥有的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

【佛教词典】五戒

(术语)一不杀生戒,不杀生物也。二不偷盗戒,不取不...

【佛教词典】一切法

梵语 sarva-dharma,巴利语 sabba-dhamma。乃泛指一切...

为什么拜佛称念佛名,就能够究竟成佛呢

这以下是关键了理观的智慧。前面是讲到原因,就是因缘...

【推荐】对净土宗人的勉励

净土宗的人,我想我提出三点跟大家互勉, 第一个,你最...

明旸法师、圆瑛法师念观音圣号救火记

1932年12月,天童寺里正在为修复庙院工作的两位油漆工...

定法与不定法

在佛陀时代,有一个生性倔强的外道,老实巴交地遵照他...

散念佛号要做回向吗

问: 对平时的散念佛要做回向吗?应如何正确回向发愿...

平常回向要愿我们临终无障碍

印光大师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就是:我们平常修福报,...

【推荐】「怨憎会」与「爱别离」

现代社会的人际网络愈来愈复杂,关系也愈来愈疏离淡泊...

把心从外尘境界上收回来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练习养成随时摄心的习惯,我们常...

培养自己的柔软心

所谓的「柔软心」,是指把自我减低、减少、减轻,不在...

不是念了几声佛号,就是念佛人

我们要思惟自己够得上够不上念佛人,不是泛泛悠悠念了...

双德双福遇佛成道缘

在舍卫国的某个村庄中,住着一户贫穷人家,女主人怀胎...

死亡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