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妙莲老和尚  2015/06/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不能散散漫漫,懈懈怠怠地空过命光。不过凡夫都有昏沉之障,只是轻重有别,切勿因此而起大烦恼。功夫愈是用不上,就愈要精进莫生退心;唯有精进才能道业相应。犹如茶可止渴、饭能止饥,可是半口茶、一口饭何能止饥?饭量大者,吃二、三碗不能饱,令其吃个五、六碗总有饱的时候吧!念佛的功夫也是要多念常念,才能消妄想入正定啊。

若功夫一直用不上,就应念念生大惭愧心;自觉业深障重,方致多生障碍。惭愧心一生,就能发出至诚心来念佛。古德云:“一分诚敬一分感应,十分诚敬十分感应。”只要至诚念佛,虽妄想仍多,可先不必理会,否则乱上加乱,此之谓:“欲免烦恼徒增妄,趋向真如亦是邪。”当知前人曾言:“一句弥陀法中王,杂乱纷飞也无妨;万里浮云遮天日,人间处处有余光。”只要能抱定至诚心,蓦直念去,保住身口不造恶,虽散心持名,亦能得生,此既是净土法门“带业往生”之广大殊胜处。

念佛念了十几年还是没功夫,究竟有否用至诚心在念?果真至诚念佛,怎不得感应?所谓:“诚则灵,不诚无物”。而且“诚于中,形于外”,内心有诚,外行自然恭敬;端身合掌、威仪严整、眼不张望,心也静下来、不胡思乱想,久之功夫就能用上路。心毫无至诚,当然一切都定不住了;站也辛苦、坐也难受,又是昏沉、又是散乱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妙莲老和尚文章列表

印光大师嘉言录--论生死事大

甲、警人命无常 ● 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

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

随烦恼二十:言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纵荡为性...

净土法门的起信之障--认知

起信之障,我们先谈这是个难信法。佛在很多经典说,这...

念佛人需要了解中阴四大的分解过程吗

问: 专修净土信愿持名的念佛人,需要了解中阴、四大...

大安法师:用念佛来耕耘菩提心

我们发的菩提心,就是一颗种子,要播种在我们的心田里...

【推荐】梦里不知身是客

把手放在胸口,感受心脏的跳动,那其实就是你的生命之...

略述传印长老的净土因缘

一、故乡僧俗眷属的净土启蒙之缘 一九五四年,长老在故...

出离心对净土宗的修习非常重要

在发菩提心之前首先要发起出离心,出离心是菩提心的基...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吃素的几种方式

根据个人的条件、学佛程度和决心的不同,信佛人吃素多...

造同样的罪业,受的果报为何会有轻重差别

问:同样杀一只蚂蚁,果报有可能堕到地狱,也有可能只...

施食法问答集

1、已经有一般常用的施食法了,为何又制订准提施食法...

业力的成就要有五种的相貌

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业力的成就要有五种的相貌。十...

【佛教词典】正受

(术语)梵语三昧Samaya,一译正受。三为正,昧为受也...

【佛教词典】醯摩嚩多

(异类)又作醯摩跋陀。鬼神名。译曰舍主。住于雪山。...

我们的色身从何而来

明色阴相 首先看色阴─就是一切的物质世界,包括内在的...

在家菩萨戒的戒条

六重戒、二十八轻戒(亦称在家菩萨戒,凡受菩萨戒,须...

长者不在于年迈耆老,而在于修行的成就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一日,摩诃迦旃延...

学佛之人的四种感应

佛法是妙法,绝定兑现,兑现是兑现但要符合因果,你不...

成就七法,波旬则不能得其便

有一天,佛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个时候,佛祖...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

天天看美女跳舞和演奏如何?

浅薄的乐,往往是苦因。 一位乡下财主,一天,在一高...

不仅要会做,也要会说

若懂得说好话,人际沟通可以更圆通。当我们面对意见相...

放不下,妄想就多,苦了自己

在这里一个关键点,你是不是有入道,很简单,你有没有...

第八识转变的两个关键点

我们再看看无漏的情况。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

天趣之因与果报

一、天趣之因 天趣之因就是:这个世间人不求常住的真心...

一条家训,让一个家族兴旺了800年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