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

容通法师  2020/05/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

随烦恼二十:言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纵荡为性。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此放逸以何为体?曰,懈怠三根,不能防修染净等法,总名放逸。离上四法别无体性。或曰,彼慢疑等亦有此能,何不依立?曰,慢等方四,势用微劣,此之四法,偏何胜余慢等?曰,障三善根,障徧策故,余无此能,所以不胜。

对于染不能防,对于净不能修,对于恶不能防染就会导致放荡为性,对于净又不能够精进努力地去做,那么恶就越来越多,善法就越来越少。放逸和懈怠的差别在于:放逸不能防正自己的心纵荡为性,业用是障碍不放逸的善心所生起。放逸是以何为体呢?“曰,懈怠三根”懈怠三根就是懈怠和贪嗔痴三不善根。

放逸的体是假安立,是懈怠和三不善根的分位差别,它起的作用就是不能防止自己的心,染的不能防止,净的也不能修起来,所以说总名放逸。“或曰,彼慢疑等亦有此能,何不依立?曰,慢等方四,势用微劣,此之四法,偏何胜余慢等?曰,障三善根,障徧策故,余无此能,所以不胜。”

放逸为什么不依靠慢疑而立呢?根本烦恼里面慢和疑等也可以使得我们不能防止染污法的作用,但是作用和势力比较微弱所以不依此而立。大家都知道贪嗔痴是最厉害的三毒嘛,是所有烦恼之根。

下面,懈怠贪嗔痴为何胜慢疑呢?“曰,障三善根,障徧策故,余无此能,所以不胜。”贪嗔痴三个不善根能障碍三善根,而懈怠就障碍精进,那么既不精进又障碍三善根,那力量就是最强,其他的慢和疑没有这么大的能力,没有障三善根,障遍色的力量,所以不依他们而立。

没讲《百法》之前我们只是认识到嗔恨是烦恼,其他的就不是烦恼,后来慢慢知道贪、痴都是烦恼,再多学一些,昏沉、掉举都是烦恼。这个就是学法得到的好处,否则的话烦恼来了你还不知道,还当成是好朋友,这个是敌是友一定要分清楚。什么是烦恼?所有都是烦恼,你也不知道烦恼具体是指哪个地方,现在学了这些东西就能分辨得清清楚楚。

有些东西你自己都不以为是烦恼,现在一看统统都是烦恼,昏沉睡觉都是。不就是睡觉嘛,我又不干坏事,我不发脾气,不去恼害别人,不去影响别人,自己休息轻松一下有什么呢?并不是不影响别人就不是烦恼,你影响到你自己善根的增长,使得自己懈怠也是烦恼,所以我们的烦恼很深重。我们还要睡觉,你说你善根好,你能说你不睡觉吗?

睡六七个小时是很正常的,以这个界限来说还可以,如果超过这个界限你为什么还是要睡呢?与生俱来的。那么我们再和西方净土的贤人、圣人比一比,人家就不用睡觉,人家根本不存在困还是不困。打个比方,如果困了,泡在八功德水里多少劫都不用睡觉了,他们就有这个福报。

为什么你的身根有这些吃喝拉撒睡呢?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报身还离不开这些,它就会障碍你的时间,学习生活的状态。你不给它,它就会出毛病,会饿,会困。到了那边不用这么麻烦,永远不会饿,永远精力充沛,能够这样才叫真正的如意自在。

对于我们这个业报身,我们现在暂时能够克服的先去克服,不能克服的也不要去苛求。所以大家就知道了为什么后来这些阿罗汉都嫌弃自己的身体是多余的呢?他也厌恶这个身体,一看这个身体多肮脏啊,要吃要喝,还要伺候它,干脆不要这个身体了,早点入无余涅槃得了。

有余涅槃还要靠这个身体,它也要依这个色身,有身就还是有麻烦。不过也不在于依还是不依,如果你依的是圆满自在的报身,那有什么不可以呢?不要老去想不依。

当然我们说的“敌”不是指有情,有情你还要度他。敌是指烦恼,冤家也是烦恼。为什么会有这个冤家?因为你过去有烦恼,过去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就会自然而然应现这些事情,你不说你过去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而说现在为什么来害我,这就是欠钱不认账,还觉得自己委屈。现在人家派人来索债来了,你说我也没欠你钱,你怎么能要我的钱呢?你不知道它是代表你过去的烦恼来和你要债的。

我说这些就是要告诉大家要注意自己的烦恼,现在的冤家都是过去的烦恼业,烦恼和烦恼交织成一块那不就成冤家了嘛。如果这些烦恼业只是在行使而自己本身没有烦恼还好,结束了就消失了,你下辈子再想去报复都报复不了,关键是他也有烦恼,所以这就是最大的麻烦。

所以归根到底一切不如意都是由自己的烦恼造成的,当然也和别人的烦恼交织在一起,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由自己的烦恼造成的,别人只是因缘的参与者而已。你会遇到这个事情,首先第一个责任是在你自己,所以我们的心要很宽广、很慈悲,哪怕是有冤家你还要度他。怎么度呢?首先度烦恼是根本的方法。

我们真正的敌人就是烦恼,烦恼是不共戴天的敌人,其他的都不是,不要找错了,不要怪错别人。当有些人不可理喻,对你不恭敬,对你态度不太好的时候,你千万不要生他的气,本来这个事情就是由于烦恼而起,结果遇到这些事情你又想不通,又生气,又生烦恼,这就叫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层层的波相互之间激荡起来就会越来越大。烦恼的战场就在你的心中,每天我们心中善的法和恶的法就是在交战,互相拼个你死我活,拼胜了心里就坦然清净,如果输掉了那就要做坏事了。

《广论》中说了,你和烦恼打仗的时候即使你打败了也不要投降、不要屈服,你不要说我投降,我缴枪不杀,这个人就不可救药了。要对自己有信心,要不然你屈服了,表面上是去享受了,实际上是受更大的苦去了。

比如说在四川有位老和尚七十多岁了擅长于针灸,应该是只能在僧团内为人治病的,结果他为女众针灸,碰到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众,渐渐的两人就好起来了,后来就结婚了,这也是一对冤家啊。在家的信众不要想太多,一位出家的老和尚都可以出现这样的事情,更何况是我们在俗的信众呢?就要更加小心。最后怎么样呢?这两个人居无定所。

还有一个素菜部的经理,也是一个老修行,日久天长和一个年轻女众搞在一起,有一天民政局来调查了,说这个人结婚登记了。后来迁了单,还了俗,两个人又天天打架,最后离婚了也没地方住,在庙门口摆香摊。以前都是居士给他顶礼磕头的很尊敬,现在卖香了。

这两个事例是说出家人的,实际上是在说我们修行不容易,很容易退失,如果你不小心,好不容易修了一点点,一棍子打回原形,真正往前进步是很难的。这类的事情很多,给烦恼打败了,这辈子很不体面,下辈子更糟糕。

我们要知道即使输都要输得体面,输也要输得不屈服,不管你能不能把它打败,但是你要敢于亮剑,哪怕死在对方的剑下,也不能见着就屈服,就投降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容通法师文章列表

念无常,断烦恼

在另一次的集会中,佛陀勉励比丘们说: 「比丘们!多...

学了佛之后,烦恼渐渐就轻了

因为信佛,从佛的教化当中得到一些利益,得到一些好处...

在对治烦恼时,这个观念非常重要

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首先,我们...

任你有多大能耐,也留不住这三样东西

《心经》里有一句心无挂碍,意思是内心没有任何的牵挂...

圣严法师《少烦少恼道心强》

一般人的烦恼,都是从男女的爱情,父母、兄弟、姐妹的...

修行人不能跟太放逸的人在一起

一般凡夫众生的内心是昏昧闇钝,他也不知道有什么变化...

勤转念,证菩提 -- 善于修这颗心

当我们不好的念生起来的时候,我们就烦恼了。贪欲烦恼...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问: 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你要做三件事情: 内观真如、离相清净、借相修心

当然,从佛法的角度,完全赞叹、完全诃责,都不中道。...

受戒后在心中会产生什么效果

我们受了戒以后,内心当中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我们内...

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

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

有好的心态才能得到快乐

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位伟人说:要么...

【佛教词典】学悔沙弥

亦名:与学沙弥、得戒沙弥、学悔人 子题:与波罗夷戒 ...

【佛教词典】但空

(术语)大小乘所见之空理有二种,小乘分析诸法,但见...

失败的成功者

我偶然听说过一个小名为史帕基的男孩的故事。上学对于...

鳖谋猴肝失挚友

昔时,释迦牟尼佛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常随大比丘众,游化...

在家佛教徒必读经典

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

星云大师《论鬼的形象》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是本次佛学讲座的最后...

你的佛号不能都是在散乱心中念

我们不断地修习专住,首先产生心轻安。你的心会产生两...

饮食知止足,常乐在空闲

我们生活在欲界,自然饮食的欲望也就炽盛。财食往往是...

念观音菩萨圣号为何便能离欲

问:《普门品》中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

十恶

佛教有命浊的说法。人类共同的恶业增长、炽盛,会引起...

如何才能活得坦荡

假如说,一个人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以至于没有约束自...

布施是助成佛之胜缘

布施有甚深的功德,是助成成佛之胜缘;布施的功德随着...

皈依后的八大好处

皈依对我们有什么大好处呢?可分为八点: 一、入佛弟...

华开花落水流无声|纪念妙湛老法师往生一周年

恩师上妙下湛老和尚,生于一九四四年四月九日,俗姓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