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因为吃饭而下地狱,这样太没意思了

昌义法师  2015/07/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因为吃饭而下地狱,这样太没意思了

恭敬心不仅仅是对佛、对菩萨,对人、对万事万物都要生起恭敬心来。你今天对佛有个恭敬心,就有功德了。你对这个人生一个烦恼的心、嗔恨心、不满意心,马上就抹去了功德。今天对这个人生起恭敬心,对这个狗生起嗔恨心了,你的功德又抹去了。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就是这样的道理。有情无情,你都要恭敬他。你对有情及无情恭敬了,你这个心的力量,在上面做了文章了,你这个道心增起来了。恭敬这块石头你也是恭敬,恭敬这个人也是恭敬。这个心态啊,慢慢地练功夫,练出一种恭敬心的功夫。饮食是我们人生最需要最厉害的,最有权威的东西。不恭敬它,这还了得啊!必须要恭敬。

古人有几句警世语:“美食意生贪,粗食心起怒。喃喃嗜饱满,殊不知来处。”今天吃的饭很对心意,但是你吃是吃了,心却时时刻刻在留恋,希望每一顿能有这种饭。这个念头是什么呢?贪念又生起来了。贪念是什么呢?贪念是折福报的第一利剑!要知道这个利害关系,是折福报的第一利剑,也是伤害法身慧命的利器。

虽然是吃这个美食挺好,但是容易增贪心、增贪念。所以在吃饭时,不要过分挑剔,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不要因为吃饭下地狱,这样太没意思了!这件事情是我们每一个修道的人,都要加深对此警觉!不要说挑剔,就是生一个不满意的心,福报就减去了一截,就这么厉害!

我刚出家的时候,有几个沙弥跟我师父修道,加修庙。有一天,不知是谁,有个两三粒米,掉到洗碗池子里边,被师父发现了,我从没有见过师父这样的骂人,你们糟蹋粮食,造大罪过,发了一顿火。后来师父给我们讲:五几年没有饭吃,饿死了多少人呐!师父讲,他家里因此也饿死了几口人。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粮食是丝毫都不能糟蹋啊!我们在斋堂吃完饭,为什么要把碗涮一涮呢?这叫惜福,珍惜福报啊!你别看涮碗这一点点小事情,一个是惜福,一个是增长美德。功德就是在心上建立起来的,心上不建立功德,修行哪一天能成佛?哪一天业障能消掉呢?

我们要点点滴滴地、观察起心动念,建立起自己的功德心。不能见到饮食不对口味就生烦恼,生起烦恼不要紧,长期这样,现实的身心要生病,过后的身心,就要堕落到恶道。贪心,饿鬼道;嗔心,地狱道;今天不合口味,心里生烦恼,就带出了一种嗔恨心。希望吃好的叫贪心。贪、嗔这两种心,从哪里生起来的呢?有定力的人,有智慧的人生不起来,这是从愚痴心生起来的。贪、嗔、痴,三毒悉具。古人说:“人生一饭间,贪嗔痴悉具,智者当思维,莫为餺啜误。”餺啜两个字, 餺指美好的、好吃的东西,啜是好喝的。莫为吃喝误,误什么呢?误你这一生啊!在别的上面误了还好一点,专为吃喝误了前程,误了道业,太没意思!

修行把持好身心,这不是小事情,增长道业、增长福报,馒头、稀饭上来了,我们对它合个掌,合掌干什么呢?恭敬,思来处。这个来处,是广大的劳苦大众用血汗换来的。合掌是思来处恭敬。由此,恭敬心就生起来了,还有什么理由去挑剔呢?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没有了!所以要好好地学,把道业增长起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

在吃饭的时候,问你这个菜做得咸不咸,正好。甜不甜,正好。好吃不好吃,好吃。这就行!就这几句话让人欢喜、让人喜欢。一个是你的福报、你的智慧由此而增。聪明人要办聪明事,不聪明的要学聪明,这才行,这就叫定慧圆融,心散乱才容易生出贪嗔痴。一顿饭的功夫,贪、嗔、痴出来了,太划不来了。古人说,智者当思维,莫为吃喝误。讲得太肯切,一语道破!

修行,多听一听古人的教训、古人的训导,加以警觉。多少年来,我在吃饭的问题上,谈过这些问题。为什么要谈呢?很重要的事情,你不谈了,往往道心增不起来,因这一顿饭迷迷糊糊地不知不觉就堕落了。为什么堕落?我念佛也念得很多,善事情也做得不少,为什么会堕落呢?就因为你吃饭有问题,不要看你念经念得多、念佛念得多,在吃饭的问题上你突破不了,就要出大问题!修行人要知道,我们的身体、钱财、一切的物品都可以放下。为什么嘴上的这一点口味放不下呢?要长期思念,来回去想,惭愧至极呀!

你能吃,我也能吃,为什么不能吃呢?别人能吃的,我一定也能吃,只要什么呢?它这个饭不起不良反应,有的人有过敏性,有可能吃辣椒,满身发痒不好受,这有可能的,有过敏性的这可以。有的人吃蘑菇也过敏,吃了生病情有可原。要是不过敏,单为口味去挑剔,这就是真病。贪心上面的病,这个病必须要去掉。

在小小的舌头上面作了大做文章。做什么文章呢?贪、嗔、痴增起来,这个文章太厉害,三恶道都能去呀,就由一个舌头发出来的力量,三恶道都可以去呀,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贪、嗔、痴,贪心饿鬼,嗔心地狱,愚痴心这就是畜生道。三种恶道,就由于这个舌头生出来的。

古人教训我们,一顿饭的功夫生出来贪嗔痴。没有智慧,不去想这件事情的利害,你就是往下道跑。念佛的人,念念生智慧,念念懂得回光返照。不要认为,我念佛了,就应该吃点好的,不能这样想。念佛了,要随缘;念佛了,不要给大家添烦恼;念佛了,要让大家生欢喜心;念佛了,要给所有的人做一个好样子。这才是真念佛人!我们大家,争取做一个完完美美的、真正的念佛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吃饭也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

有一位日本禅师,日日修行,也没什么别的嗜好,唯独喜...

临终的五趣相

众所周知:六道轮回之六道, 是包括天道、 人道、 修...

「二时临斋仪」的内涵

我们佛教信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

佛的无奈

一般人总以为佛陀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想要做什么就能...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我们古人都很相信这个道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有个公案...

人生世间,险难甚多,淫欲邪见是其大宗

人生世间,险难甚多,淫欲、邪见,是其大宗。汝家道颇...

「三德六味」具体是指哪些

来寺院参加过过堂的居士都知道,寺院中早、中用斋前都...

常想地狱苦,道念由此生

我们如何才能使菩提心不退呢?我们应如佛所说:「常想...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前六识的明了功能是怎么产生的呢

先看阿难尊者他执着中间的相貌。我们看经文: 阿难言:...

邪淫十二害

邪淫极大地损耗了个人的阴德和福报。印祖说:行邪淫者...

一心要念佛,一心又急着要一心不乱

一位童子说:『关于刚才的问题,我就想到师父跟我们讲...

修行的目的并不是不睡觉不吃饭

眠为大暗无所见,日日欺诳夺人明,以眠覆心无所见,如...

【佛教词典】所受用义

【所受用义】 p0740   显扬五卷三页云:所受用义者:...

【佛教词典】大悲阐提

(术语)此为第二种之通名。以大悲誓愿,欲度尽一切众...

为病人助念,会承担病人的业力吗

问: 有人说,为病人助念,病人的业力就会转移到助念...

太虚大师:菩萨学处讲要

一 菩萨学处释名 佛教经律,说二学处:一曰比丘学处,...

三大计划解决婆媳矛盾

我们的先辈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提倡的设身处地,以己度...

克服烦恼

有位年青人,他初进山时要求出家,老师父和他谈过以后...

善加利用你的「缺陷」

一位挑水夫,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

生活中到底什么是禅

一。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坛经》中记载,昔日六祖慧能...

斌宗法师《色身生活与法身生活》

前言 所谓色身:乃是佛教一种述语,在一般人叫做身体...

疑根未拔,这是往生的障碍

有些人念佛的时候说,哎呀,我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会不...

善巧方便救人于水火

《功过格》里有个公案。有一位固安县的县令叫梅公,你...

莫问前程不求回报,这是最好的

什么叫佛,佛一开始叫佛陀耶,到了中国3000年,就把陀...

这样去做,地藏菩萨就能加持成就你的大愿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

【推荐】五位高僧大德的临终往生体验

印光大师: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往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