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是如何看待情感的

2016/09/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情感是生命非常奇妙的特质,微细而复杂,通常人们都生活在自我营造的情感世界中,难能自拔,因此学习佛法,是必须要直面自身的情感问题的。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佛法中的情感观。

一、情。古人造字多蕴含大智慧,从造字上就能传达出其相应义理。情左边是心,右边是青。青、青色代表东方,有生长之义。所以情,表达的含义就是心中的种种(妄念)生长。在佛法里,众生与有情一词是同样的含义,只是新译和旧译的不同,众生的意思,就是心中的烦恼丛生之义,有情也是指我们内心的种种烦恼(妄念)丛生之义。

具体来说,情这个词外延非常广博,其范畴可以扩展为情识、情执、情绪、情感、情见、情怀等等,其间都有微细差别。但综合而言,真正要学佛必须要超越世俗的情感,放下世俗情感。因为佛法最终追求的是解脱,而世俗情(感)带给我们的主要是缠缚、束缚。不可否认,情感的存在使生命的世界多姿多彩,社会的秩序存在也依赖于情感的作用,情感使人们产生了信任、温暖、依赖,但是作为学佛者,必须要透析情感的本质,以一种更加超越的“慈悲”来取代狭隘、困缚的世俗情感。

世俗的情感是以自我为中心所建立,通常来说,包含亲情、友情、爱情等内容,无论是我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亲友师长,都是围绕自身的利益、血缘、信任关系等所建立的一种连接,这种连接本质上也是业力的呈现,如同一条条枷锁,使我们的一切行为、言语都服务于情感的维系,如果不能够看破这些情感的本质,是没办法走入解脱的,所以出家僧人,必须要出家,解除原有的家庭关系,去过僧团生活。当然,真正的出离情感是内心的彻底出离,作为一名学佛人,其目标是去除自我的执着,也必然伴随自我情感关系的超越。

二、欲。欲左边是谷、右边是欠,字面的意思,就是食物还有所欠缺,就是还没有吃饱,还想要,也就是欲。

情,主要是一种缠缚,相互的牵挂。而欲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对外的一种贪求。欲望也是驱使人们在业力轮回中不断奋进前行的动力,因为欲的存在,而成就了种种烦恼痛苦。

依本文主题,这里重点谈一下情欲。

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不但会有情之缠缚,形成挂碍,多半也会伴随欲望的传递。

1、子女。我们希望子女能够乖巧懂事、好好学习、成就事业、荣耀自己的家族、传承家族生儿育女,这些归根结底,都是自己的欲望。

2、父母。我们希望父母少约束自己、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条件、希望父母健康等等,也都是自己的欲望呈现。

3、夫妻。希望夫妻对自己忠诚、付出、承担、包容、理解等等这些亦都是欲望。

4、亲友。我们希望亲友能够尊重自己,支持自己等等也是含有欲望的。

综合说来,人如果没有私欲是极难极难的,但是欲的存在会导致两种问题,一是自身的欲望过强,会对对方产生束缚、压迫,从而造成反抗。二是多大的欲望收获多大的失望,有一句成语叫,欲壑难填,当我们不能认清世界的本质时,就会在现象里执取不舍,欲望不断的滋生,把美好的生命浪费在不停的追求欲望的满足上,最终,因为一切业果的无常性,必然导致爱别离苦和求不得苦。

从佛法来说,是把私欲转换为圣愿,通过修整自我的欲望,最终达到内心圆满无漏,无欲无求的状态,因此佛法的修证不是大众所能行持的,也切不可把俗欲成就之法与清净佛法混为一谈。

三、爱。愛,从古人造字上来看,原义为心之受,也即心之执取。随着历史变迁,该词的含义逐步发生了变化。本文前面讲了双方缠缚的情、一方索求的欲,这里再谈一下对外付出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崇高的、不计回报的。诸如母爱、慈爱、神爱世人、博爱等都表达了这种含义。

喜欢意味的是情与欲,而爱更多意味的是付出。但不论爱有多么崇高,它依然含有一种执取,这种执取,也必然存在不圆满之处。但即便是这样不够圆满的爱,其实对很多的学佛人来说,也是很难做到的。爱偏向一种圣洁、放下自我,心甘情愿的付出。当我们内心拥有爱时,内心能够升起温暖、安定,可以说这已经是世俗里极强的正能量了。

四、慈悲。佛法非是无情,不是形同草木,泯灭情感,而是圆满于慈悲。慈悲能够超越情、欲、亦能含容爱。真正的慈悲是圆满心性的显发,通过有限的语言来形容慈悲,显然是苍白无力的。本文只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谈一下:

1、慈悲的圆满必须在见性后达成。也即只有彻见空性、彻见自性之后才能圆满慈悲。教理来说,只有成就阿罗汉后,开始圆满行持菩萨道的菩萨众才能真正显发慈悲。心经言,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金刚经言:若菩萨有我、人、众生、寿者相,则不名菩萨。其所谈的义理都是在强调,要成就慈悲,必须要在空性的基础上才能达成。因此成就空性,所以才能达到内心的绝对平等,所以方能冤亲平等、七周行慈。

2、具足圆满的智慧。何谓慈?慈能与乐,佛陀又称众生之慈父,因为佛陀透彻诸法,由智慧的圆满,能够显发与乐之慈力。

3、具足广大的行愿。何谓悲?悲能拔苦,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菩萨不厌生死,广入世间,随缘度化一切有缘,令一切烦恼得以止息、化转。这都是由广大悲心所来,但这种悲心以空性为依,不含有自我的欲望和情感,不对他人产生强迫性、执取性。

以上大概介绍了一下佛法的情感观,不是要否定世俗情感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而是希望指明次第,有志于修学佛法之人,应明白走出情海困缚之必要性,目前尚深陷情海者,不可以个人情见,错误计着佛法,可逐步减低自己的情感缠缚、欲求贪着,慢慢体会佛法的清净、智慧之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爱桩不拔难生净土

今时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

对婚姻损害比较大的几个主要原因

很多人婚姻不幸福,有的是命定的,更多的是自己作出来...

内心解缚之要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向比丘们开示:...

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问: 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净因法师答: 要想解...

犯淫戒与持不淫戒的果报

毁犯淫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生死炽然。二、障...

百丈禅师示大乘顿悟法要

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 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

圣严法师《如何解决情缘的问题》

1.断所有情缘 每个人在无始以来的轮回中,到底有多少...

心律法师:分手,也可以很美好

近来关于明星分手的传闻不少,其实说起来,明星离婚,...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慈舟法师: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此苦海甚深无底,广阔无涯。因摸...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

修学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法门

诸位都知道观音菩萨的手中执有净瓶与杨枝,净瓶与杨枝...

今既披缁,岂敢再随身转

参禅人,顿修戒、定、慧,即灭贪、嗔、痴,并不离参,...

【佛教词典】欲天五淫

欲界诸天的男女的淫事共有五种,即四天王天与忉利天的...

【佛教词典】舍无量

【舍无量】 p0972 显扬四巻二页云:四、舍无量。谓舍心...

如何当好一个佛教徒医生

近年来我与中医师颇有缘分,先后认识十几位中医师,大...

阿弥陀佛于诸众生有大恩德

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者,此众生之常分也。如阿...

纪念本焕长老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好好修行

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心里要有大...

【佛学漫画】四十二章经

千古秘籍《四十二章经》...

念佛功夫与往生的关系

一、念佛功夫与往生的关系: 阿弥陀经,所说简略。然生...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这条讲的是不要张扬别人的短处,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

善导大师念佛偈

渐渐鸡皮鹤发,精神未免枯竭; 可怜老眼昏花,恰似浮云...

曾经的地狱漏网人,如今已是极乐大菩萨

故事根据《净土往生传》和《宋高僧传》整理 绘画:张瑞...

再搬最后一次家

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华严经净...

要想彩票中奖应念哪尊佛号

问: 请教您,彩票中五百万以上大奖,念哪尊佛或菩萨...

三轮体空是哪三轮呢

三轮体空是从布施波罗蜜来说。三轮是哪三轮呢?就是我...

淫词小说毒人,烈于蜜饯砒霜

三代而下,世多邪说。而邪说之最足以害人心世道者,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