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皈依佛门有条件限制吗

界诠法师  2016/10/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皈依佛门有条件限制吗

什么人可以皈依呢?有人说我皈依没吃素,能不能皈依?

在印度佛住世时,乃至经典所讲的吃素叫持斋,它不叫吃素,叫斋,而不叫素。这个素食,已经有一千六百年了,在中国佛教这个历史的过程当中,已经成为优良传统,学佛也以素食作为一种标准。按照佛教根本教义来说不是很明确,或者说不是唯一的一个衡量标准,光吃素不能算佛教徒,为什么?如果光吃素算佛教徒,那些山羊、牛都算佛教徒。佛教徒就是看你皈不皈依三宝,对三宝有没有相信,有没有信仰,这是标准,不是吃素作为衡量的标准。

素食在中国是从南北朝开始,因为依大乘的思想说不食众生肉,你要吃肉就有人去宰杀,如果说你不吃,就没人去做这个行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素食是从慈悲心出发,作为一个三皈依,没有什么要求。你原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做什么生意等等都照做。只是说我对三宝的一种依赖、一种信仰、一种皈投而已。所以有一些人已经信佛了,可是信得浅深不一样。他们久久不愿意皈依三宝,唯恐皈依以后,受到约束;有人认为时间还没到。

很多很多年前,我认识两个老人家,八十多岁了,叫他皈依,他说我还早。那要什么时候皈依?他们硬把他拉来皈依,他害怕,怕做不到。我说你皈依嘛,还有什么做到做不到的事情?种下一个善根,你将来成佛就靠这个种子啊。

所以有些人怕种种负担,家庭、生活、工作、素食等等,种种原因,迟迟不敢皈依。其实皈依三宝,可以获得种种的功德,种种善神的卫护。任何人都可以皈依三宝,不分老少,不分种族,乃至其他趣的众生都可以皈依,也就是说其他的动物都可以皈依三宝。所以经里面讲五趣都可以皈依三宝,除人之外都可以。

我们通常买一些动物去放生,也提前皈依三宝,都有这样的事。所以皈依,任何人都可以皈依,皈依可以得到种种利益和好处,对你家庭、工作和生活,没有丝毫影响。

我们应该要皈依三宝,早一点种善根,比晚一点种善根不是更好吗?你要更待何时呢?

这就是皈依三宝大概的义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界诠法师文章列表

在家居士应具足的五个条件

在《杂阿含经》卷三三第九二七经等的规定,在家居士,...

大安法师:只供一尊阿弥陀佛还是供西方三圣

问: 在家里只供一尊阿弥陀佛还是供西方三圣? 大安法...

文珠法师《二十一世纪的人生》

各位,今天很高兴有机会与各位见面,共同研究佛学,可...

斌宗法师《我人生死之由来》

前言 学佛主要在求离苦得乐,生死之苦冠于一切,同时...

只要有清净心,念诵外道经典也能往生吗

问: 我们听说往生的关键是清净心,只要心清净,哪怕是...

可以供养半身佛像或佛头吗

《优婆塞戒经》云:不应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

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表法意义

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为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

禅宗丛林的修行律仪

禅宗丛林中有各种不同的修行仪轨,这些律仪不仅是禅门...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烦恼的根源来自于颠倒

佛法的因缘观,主要就是苦、集、灭、道,有杂染的因果...

为什么恶业众生临终十念也能往生

问:众生长久以来,造了无量的恶业。这一辈子如果没有...

修净业者应当具有这十种信心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

净土这个法门最直捷、圆顿

佛陀施设教法,我们可以分成实法跟权法,好比我们今天...

【佛教词典】二修

乃指专修与杂修而言。修行阿弥陀佛之净土法门,称为专...

【佛教词典】达弭罗

(人名)Dharmila,童子名。俱舍宝疏五曰:达弭,此云...

无上改命大法--准提法

改变人世间不好的生活环境和遭遇,永远是人们最大的努...

星云大师《为自然生态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要向您诉说内心不平的现象:我们...

佛教的因果思想是「三世两重因果」

业力的转变他都是在死亡到来的时候才算帐的,就像我们...

路过坟墓时能念佛号给他们吗

问: 我喜欢登山,有时登山的时候会看见一些坟墓,很...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唯依名号,安住自心

我们会在这个世间上投胎,这件事情是有它的业力,背后...

谤法五逆还能往生吗

问曰: 如四十八愿中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不得往生。今此...

现在偷的每一个懒,都是给未来挖的坑

最近单位在搞各项突击检查,大家都忙得手忙脚乱的,因...

福增长者的出家因缘

佛陀住世时,王舍城中有位长者,名为福增,已年过百岁...

节俭让孩子健康成长

这是一个真实的发人深省的故事:北京市一对年轻的父母...

玄奘大师译《大般若经》及圆寂事

东国重于般若,前代虽翻不能周备,众人更请委翻。然般...

去掉傲慢和嗔恚才能成正果

在禅修的过程中,要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傲慢是一种...

病、死现前时,有何五欲可贪

前段时间,学习蕅益大师的一段开示感触颇深。蕅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