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怎样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转

仁清法师  2016/10/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我最近一个朋友介绍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其中说:“初发心的同参要向古人学习,一心观照自己,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一切无心,不被物转。若不如此,不守本分,随妄流转,何异俗人?”我想问的就是虚云老和尚的这个开示,我认为是一种修行方法,但是我不明白。请师父开示!

仁清法师答:二六时中要观照自心,不被物转就是不被外境所转,若不如此,何异俗人。二六时中是什么?在古代印度,人们把昼夜分为: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三段;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又是三段,加起来是六段。也就是一个白天、一个晚上,分六段这叫二六时中。二六时中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一昼夜。

观照自心就是观照自己的身口意。他虽然列举的是心,但是,一切恶都是从妄念所生,我们把心观照住了,口和身也就观照住了。这里讲的程度稍微有点高,我们一般说身口意三业,他直接列举了一个心,心实际就是意业,你把“意”观照住了,把起心动念观照住了,这个口业和身业同样也能观照住。不被物转,就是不被外境所转。物是外境,不被外境所转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禅定。禅定是一种功夫,我们念佛的人念到一定的程度,照常产生禅定的作用。比如念佛的人通过长期的熏修,你的心不被外境所转了,就等于你通过念佛有了一定的禅定的功夫。如果念佛念到一定的程度,你心性明朗了、开悟了,那就是你通过念佛进入了一种境界。在这还有一个非常细微的意思,是什么呢?

比如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我这个心就观照当下这一声佛号,抓住当下这一声佛号,就是观照自心,然后,不起贪嗔痴慢疑,不起妄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外境来了,别人喊你了,你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被动摇,你这就是定力。在平常修学过程当中,别人赞叹你,你也没觉得了不起,这就叫禅定。别人诽谤侮辱你,也没觉得是个事,这就叫定力。如果别人赞扬了你几句,你马上感觉到了不起了。哦!原来我是修的这么好啊!自己没发现呢?借了他这个因缘,然后就自我膨胀,生起傲慢心,那就是被外境所转。

或者违缘来了,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别人说:“你有什么了不起,你修得不如我师父修得好,你修得简直就不如我修得好。”你马上烦恼了。我学了这么多年佛了,还不如你修得好?怎么怎么样,生烦恼了,生烦恼就是心被外境所转而引发的一种现象、一种后果。心不被外境所转,是修行人应该掌握的修行方法。长期这样熏修,外边的这种景象不管是善的还是恶的,是顺缘还是恶缘,你都不起心动念了,这就是一种功夫。

如果这个我们做不到,就和常人没有什么两样,是被外境所转。我们正在念着佛呢,外边马路上一个喇叭一喊:“金戒指便宜了!”你马上,“哎呀便宜了,打听打听怎么样买一个。”心被外境所转了。心被外境所转,何异于常人?和那个没学佛的人有什么两样?实际上学佛的人和不学佛的人,从哪里看得出来?就是从修行功夫上。怎么从修行功夫上看得出来?就是平常我们对照过去的自己,和我们对照周围的其他人,发现在变化,对照过去的自己,有变化、有升华有提高,这就是进步,这就是修行佛法没有白修。

假如你自己跟周围其他的人做一个比较,你的定力、功夫、菩提心、慈悲心、忍辱心都比其他人好,那么可以说你就是个修行人,佛法在你那起作用了。我们可以对照自己一下,有些人修行十几年了,有些人修行几年了,有的感觉到非常精进,但是呢?除了事相上精进以外,这个功夫提高没提高?毛病习气改正没改正?这个就很难说了。有很多人反观自己的时候,就没感觉到什么变化。更有的一些人,学佛学那么三五年,他培养了自己贡高我慢的一种态度,功德没有提升,贡高我慢的心态提升了。

实际上虚云老和尚这段话不但是一种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要求,还是一种修行的功夫、次第。如果我们做不到,就是不改变自己的话,和常人没有什么两样。所以我们修行不能光从事相上下功夫,还要从心性上下功夫,从本质上下功夫,切实改变自己的毛病习气,提高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修学的功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仁清法师文章列表

「十念法」到底怎么念

问: 印光法师十念法,是十口气念佛还是念十声?临终十...

念佛为何还要修观

问: 我们一路念佛就好,为什么要修观? 净界法师答:...

不管信不信佛,善恶业力都是有报的

问: 六道受报轮回就是给人们受用的,不拜佛的人吃了鸡...

丈夫喜欢打麻将怎么办

问: 丈夫特别喜欢麻将,可我却是最讨厌的,所以经常...

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没有感应呢

问: 师父,我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佛菩萨没有感应呢?...

当生了生脱死的最好方法

问: 我现在得到一部佛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

念佛身体念好了,是他的因缘吗

问: 有人念佛身体念好了,是他的因缘吗? 常敏法师答...

自信是由实力而来,而不是整容

问: 医学发达,整形变得很普遍。有人觉得,整形像化...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推荐】六道之中,情难长久

娑婆世界的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沉沦在是世情的罗网中...

纠正别人的缺点,要先端正自己的行为

【原文】 瞎堂曰:学道之士,要先正其心,然后可以正己...

生活跟修行不能分开

大家学佛,不可以将生活跟修行分两部分,其实不是的。...

让你静心的34条法语

1、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

【佛教词典】六时三昧

指昼夜六时勤行之三昧修法,如念佛、忏法等。一心勤行...

【佛教词典】阿摩揭陀

(天名)Amagadha,译为无害毒。帝释名。法华玄赞二曰...

大悲咒修法简规

一、祈请 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上香后三拜) 二、忏悔 往...

在家诵《地藏经》容易招感不好的东西吗

问: 师父,我原来诵《地藏经》,有的居士说在家诵不...

《法音》杂志专访界诠法师

(原载于《法音》杂志2002年第11期) 界诠法师,1959...

星云大师《如何放下眷属》

《涅盘经》云:夫盛者必衰,合会者别离。《成佛之道》...

「美丽」的危险

《三慧经》中说:山中揭鸟,尾有长毛;毛有所着,便不...

圣严法师:什么都不求

在人的一生之中,所要追求的东西太多了:没有钱的时候...

三世因果与六道轮回

我经常讲,佛学的基础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什...

光有慈悲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引导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

【佛学漫画】净饭王

人生并不是带着追求荣耀的目的就可以实现完美无缺的一...

以忍来圆满人生

忍辱,是良药,但是苦口。能忍的人,走到哪,都是海阔...

丰子恺:素食以后

我素食至今已七年了,一向若无其事,也不想说什么话。...

为什么有些人越用功烦恼越重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说:有些人他愈用功,佛念得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