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虚云老和尚  2016/11/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出家人天天讲修道,如何谓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理,理是人人的本心。这心是怎样的呢?圣言所表,心如虚空,说一个空字有点笼统。空有顽真之分,我们眼所见的虚空,就是顽空。那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灵明妙用,随处自在,能含一切万物的才是真空。修行人要明白这样的真空,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清清白白,明见无疑,就是见道。

拿北京来作比喻,若从地图看北京,有方的圆的,横的竖的,宫殿街道,南海西山等等名目,看到能背得出,终不如亲到北京一次,随你提起那里,他不用看图就能说得清清楚楚。只看图而未曾到过北京的人,别人问起来虽然答得出,但不实在,而且有很多地方答不出的。修行人见道之后,如亲到北京,亲见“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的本性,不同依文解义的人,只见北京图而未亲到北京。

空就能摆得开,无罣无碍,不空就摆不开,就有罣碍,所说和所作就不一样。所以说“空可空,非真空,色可色,非真色。无名名之父,无色色之母”,色空原来无碍,若实在明见此理,则任他天堂地狱,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无罣无碍。不明此理的人,虽能说得天花乱坠,也无真实受用。

古来有一位老修行,在大众会下住了多时,度量很宽,待人厚道,常能劝人放下放下。有人问他:“你这样劝人教人,你自己做到没有?”他说:“我在三十年前就断无明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后来觉得在大众会下,还是有些不自由自在,所以就跑到深山住茅庵去。这回独宿孤峰,无人来往,自由自在,以为就真无烦恼了。

谁知有一天在庵中打坐,听到门外有一群牧童,吵吵闹闹的说到庵里去看看。有说不要动修行人的念头,又有说既是修行人,念头是不会动的。后来牧童都进去了,老修行坐在蒲团没有理他。他们找喝的找吃的,闹个不休,老修行不动不声。牧童以为他死了,摇他也不动,但摸他身上还有暖气。有人说:“他入定了。”有人说:“我不相信。”于是有人拿根草挑他的腿,老修行还是不动,挑他的手也不动,挑他的肚脐也不动,挑他的耳朵亦不动,挑他的鼻孔,老修行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于是大骂道:“打死你这班小杂种。”那时观世音菩萨在空中出现说:“你三十年前断了无明的,今天还放不下吗?”

可见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不被境转真不容易。憨山大师《费闲歌》说:“讲道容易修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事尘劳常罣碍,深山静坐也徒然。”我们既为佛子,若不下一番苦心,徒然口说,是无补于实际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虚云老和尚文章列表

一切时一切处都能修行

《华严经净行品》有一百四十一个颂,读来朗朗上口,若...

【推荐】每天醒后用十一问来反省自己

如果在黎明,早上你睡眠之后,你坐起来,在那种夜气清...

七字经

天下要数忠孝贤,人间能有几个贤。 只要记得贤人语,...

捡拾零碎时间修行

如果明天就要躺下来,面对死亡,想想你要去那里?想想...

蕅益大师开示学道要门

学道要门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

【推荐】《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白话文

(曾琦云 译注) 《印光大师说净土》译注的印光大师的...

一直起烦恼又一直放下,这样有机会突破吗

问: 我现在在修学上好像遇到了一个瓶颈,我们现在一直...

吕洞宾成道前的十次考试

一,洞宾自外远归,忽见家人皆病死,洞宾心无悔恨,但...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种种三昧...

邪淫会带来三种严重的障碍

邪淫手淫会对人带来诸多的障碍,这些障碍都是可以感觉...

积聚福德资粮

我们知道积聚福德资粮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不积...

修行是要修正自己

观察他人过失本身就是一种过失。不要以为自己微不足道...

【佛教词典】污家

(术语)比丘以物赠与在家之人为使得者思报恩,不得者...

【佛教词典】增益见

问如是五见几增益见几损减见?答四是增益见,于所知境...

刀口之蜜--人生的实相

佛教有一段譬喻,说人生如一座枯井。 有一位旅人,在...

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

释迦牟尼在尚未成佛之前,经历许多的修练,因而获得极...

我的这颗心到底是哪个「心」

问: 我深信大千世界是依心而成的,可是哲学中提到两种...

生命是我们的思想变现出来的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生命观,《华严经》讲到应观法界性,...

费重利轻

有人一生劳碌,和人争夺计较造诸恶业,才得来的钱财,...

修学六度的功德

我们看戊三的结叹六度功德。我们如法地透过理观来带动...

初学念佛不可散念,必须计数

念佛的人,切忌散念,因为散念不能摄心,念成习惯,就...

如何以礼待人,显见自心中佛

礼是礼貌,待人的礼节,礼仪等,第一堂课已讲过。现引...

马祖道一禅师广录

江西道一禅师。汉州什方县人也。姓马氏。本邑罗汉寺出...

女性应该从事什么职业比较恰当

问: 请问大师,女性应该从事什么职业比较恰当? 星云...

忆佛念佛就是真如熏无明

这个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

外境永远没有错

佛教把整个生命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外境,一个是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