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地藏经》临终篇

2017/0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地藏经》临终篇

死生事大。人,有生就有死。死,是人生必经之途。

大众对于“死”常持避讳、畏惧的心态,甚至闻之色变,结果如何?死到临头,百般怖畏,不安而终。这样真的比较好吗?

面对死亡,印光大师为大众做了很好的示范。印光大师一心念“死”,认为“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如此“死”非但不可怕,更可作为学道精进的自警,原来“死”是这般的有意义!

《地藏经》对于“死”有着一番深切的教育:

〈如来赞叹品第六〉

1.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及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魇寐、共鬼神游。日月岁深,转复尪瘵,眠中叫苦,惨凄不乐者。此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

但当对诸佛菩萨像前,高声转读此经一遍。或取病人可爱之物,或衣服、宝贝,庄园、舍宅,对病人前,高声唱言:我某甲等,为是病人对经像前舍诸等物,或供养经像、或造佛菩萨形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灯、或施常住。如是三白病人,遣令闻知。假令诸识分散,至气尽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以来。但高声白,高声读经。是人命终之后。宿殃重罪,至于五无间罪,永得解脱,所受生处,常知宿命。何况善男子善女人自书此经或教人书、或自塑画菩萨形像乃至教人塑画。所受果报,必获大利。是

〈利益存亡品第七〉

2.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或悬幡盖及燃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

3.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4.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

5.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

6.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业道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于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是故长者,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7.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

8.如是阎浮提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惛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转读尊经,念佛菩萨名号。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

9.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

简述重点有三:

一、回向先亡,圆满孝道:

“孝”是学佛根本,能够尽孝道,才能成佛道。父母在世时,恭敬孝养以安其心、养其身;父母亡故了,则藉诵经、布施等功德力帮助往生善处。不论存亡,子孙皆能一心孝敬,这就是“孝”的真实精神,也是佛菩萨慈悲开示的要因之一。

二、佛恩似海,至死未已:

佛菩萨谆谆勤劝,众生藐藐不悟。迷迷煳煳过了大半辈子,临终之际才知此生误矣,佛菩萨慈悲,不放弃一线契机,纵使造业深重,只要临终一念-“真诚忏悔,一心归佛”-就能转迷成悟,为往后种下解脱因子。

三、临终一念,往生关键:

临终之际,气衰体弱,神识昏昧,最易招引各方鬼神,亦是业主菩萨讨报的时机。所以许多临终大众会见人所未见、听人所未听:仇人讨债、先人呼唤、无形围绕……,就是修行人也可能乱了方寸,甚至由正入偏,误往他趣。 佛菩萨大慈大悲,劝告大众要好好抓紧这一刻,心定气稳不为所惑,才不会误入歧途,追悔莫及。

《地藏经》告诉我们“死亡”的真相,就是教导我们不要贪生怕死,要明了死亡是旅程的转接,而不是一切的终结,所以要勇敢面对死亡、学习接受死亡,更重要的是明白死亡的真意--好好把握人生。

即如印光大师所言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死”有何惧?实为提醒修行的警策。

又《法句经》云:

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老则色衰,所病自坏,形败腐朽,命终自然。

是身何用,恒漏臭处,为病所困,有老死患。

嗜欲自恣,非法是增,不见闻变,寿命无常。

非有子恃,亦非父兄,为死所迫,无亲可怙。

昼夜慢惰,老不止淫,有财不施,不受佛言,

有此四弊,为自侵欺。

人身难得,人身有限。不以有限人生,修证无限福慧,实在可惜!

而佛在《四十二章经》的开示更如暮鼓晨钟: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人命呼吸间。好好认识“死”,懂得及早修行才是真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死后的去向与临终处理的关系极大

实例一: 有一天,朋友打电话来要我去助念。我进门之后...

念《地藏经》出了障碍怎么办

底下就是佛所说的偈子,是前头长行文的重颂。 吾观地藏...

清明三问

对于清明节,不论是否信仰佛教,大家或多或少会遇到一...

用觉照力净化内心的地狱种子

《地藏经》第五品经它揭示了地狱的各种相。下面我们来...

唐太宗与390名死囚的死亡之约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九月初四这一天,长安城宽达150...

临终最怕不是风动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接着来谈一谈净土法门跟圣道法门之间的结合。净土宗的...

斌宗法师《涅槃是什么》

前言 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槃,那么学佛修行的...

为何念佛人临终时,仍执著自己身体

问: 一些临命终的人,不论是在家居士,或是出家师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爱极乐胜过爱娑婆

善导大师在《般舟赞》中说到:须知入净土之缘起,出娑...

学佛人不应偏重求知,而忽略力行

普通人研究佛教,多偏重求知,忽略了力行,这也是众生...

失去了就是凶,得到了就是吉吗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什么叫凶?什么叫吉?失去了就...

为什么要超度历代宗亲

佛教中的超度是指为救度亡灵,使其超脱苦难,请僧尼为...

【佛教词典】南赡部州

(地名)旧云南阎浮提,新云南赡部洲。阎浮者,即赡部...

【佛教词典】内秘

谓内秘菩萨为自利利他之大行而外现小乘声闻自利之相。...

子真牧牛

石巩慧藏禅师随马祖道一禅师出家修行,一日在厨房工作...

印光大师心要开示四则

修行应具坚定心 修行之人,须具决烈之心。任彼诮谤,...

六字大明咒持诵功德表

咒字功德 梵文咒字 藏文咒字 ...

【图】惟贤长老弘法足迹

2009年4月,惟贤长老出席首届世界佛教论坛闭幕式。 20...

真角虎——「宏禅赞净」的八位宗师

其后诸宗师,皆明垂言教,偏赞此法。如长芦赜,天衣怀...

美丑一念间

一切唯心造。有人用心美化世间,有人却丑化了社会、丑...

消除人生不幸福的因素

幸福美好的人生,是众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古往今来,我...

新年的七道红烧素食菜谱

春节到了,今天推荐几道经典的红烧素菜做法,让你春节...

【推荐】求生天国与往生净土有什么不同

生死大事是件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只在生死死生之...

涉水渡河的求法者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

做寿的问题

昨天,一信徒携其好友来访。见我的用意,除了看望问候...

看远、看透、看淡

看远,就是说凡是要看远。 怀有宽阔心胸,有长远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