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学与医学的关系

太虚大师  2017/10/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学与医学的关系

表面看来,好像佛学与医学毫无关系,了不相涉。但如果把医学的范围放大了,作广义的讲,佛学也是医学;就是各种宗教、哲学、政治、法律,都可视作医学,归入医学范畴之内。

古语说:“上医医国”,能成一位上医,不但要能治疗人类生理上的病患,并且还要能够治疗社会上的病态。

还有所谓:“礼施未然之先,法禁已然之后”,施诸未然之先,不就是预防医学吗?禁诸已然之后,不就是治疗医学吗?

我们知道:一切自然现象,可以归纳为三种:一、物理现象,二、生理现象,三、心理现象。

普通的医学,唯在生理现象,先从基础医学上的生理、解剖、组织、病理等部门,进而研究临床各科,如何保卫身上的健康,使得身体上各种机能充分发达,不受阻碍。

如有内在的不良变化,或外来的不良侵袭,能以药物上、或理疗上种种治疗方法,使之消除,恢复原有活力,或更增进而充实之。

现时更著重预防医学,力求减少疾病因素,防患未然。若再扩大一下,就可普遍到一切物理现象──这里所讲的物理现象,也是广义的,可说就是物质现象。

讲到物质现象,也有种种病态,种种的演变进化;我们要大至虚空的天体,小至肉眼所不能见的一切电质,仿佛和研究人体组织一样,明其相需,辨其相异,调和其冲突,循自然之法则,使宇宙间一切的一切,都能得到相当安定、建全、调和、美丽,便也成为医学内的事了。

佛学上对于宇宙一切,称之为法,而法又莫不了知于识,所谓“万法唯识”。如果知识不足,于万法不能透彻明了,不能适应恰当,生活上就不免发生种种的烦恼痛苦,造成了心理上的病态,和行为上的罪行,这都是不能明法所起的错误。

我们要把心理的病态治愈,岂不也是成了广义的医学吗?说到心理现象,最冲动明显者,莫过人类。

现代医学也研究“心理卫生”,促进心理健康;佛学对心理现象特别注意,特别注重医疗心理病态。

虽然佛学五明中原有医药明一项,可是更著重内明;佛经上赞叹我佛世尊为“无上医王”,也可见佛学与医学的关系密切了。

什么是心理病态呢?就是“烦恼”;浅言之,人类固有烦恼,就是一切众生,都不能烦恼免除。

佛学上的所谓烦恼,和普通一般解释不同,普通以为不适意不愉快叫做烦恼,佛学上的所谓烦恼,包括精神上一切扰害。

这种扰害的烦恼,细说起来,有贪、嗔、痴、慢、 疑、 和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取等,尤以贪、嗔、痴为烦恼根本;所以贪、嗔、痴又称三毒。

对事理不明了曰痴,对事物易起恼怒曰嗔,对名利恭敬等贪求曰贪。其余慢、身疑、见、边见等等,都缘此而来。

总而言之,一切众生都是有烦恼的,不过或多或少不同罢了。可是种种烦恼病态,平常隐伏不见,要想根本完全没有,那就要做治疗功夫了。

这种治疗隐微的功夫,也和医学上用显微镜精密检查病菌一样;佛是明了遍知的。

如果心理病态不能去除,烦恼妄动会继续增长,小之则害其身,害其家,大之则害于国,害于世界。

所以心理病患,害于自己,害于他人,比生理上的病害,何啻超过千万倍!

佛学对症下药,医治心理病态,所用的修养功夫,就是所谓三增上学,亦曰三无漏学。

什么是三无漏学呢?就是戒学、定学、慧学。

这戒、是行为上的基本规范,是基本的修养方法,相当于儒家的所谓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家有五戒,沙弥有十戒,比丘有二百五十戒,总而言之,戒是初步的治疗。

定、就是禅定,禅定入门法是静坐,但禅定不专限静坐,不过要使心力能够集中统一,身心安定,然后能发生平常所没有的力量,以精神力量支配生理、物理;到了修养纯熟,那末平常所不能见到的也能见到,平常所不能抵抗的也能抵抗。因戒生定,使贪、嗔、痴制伏不起;再进而因定生慧,乃消灭三毒。

所以戒、定、慧三者,更是著重最后的慧。慧、以戒、定之力,而观察透视宇宙间一切微细的变化和真相。如现在科学证验要借助器械一样,借助了戒、定的慧,证明人生真相,宇宙真相,自然不起贪、嗔,识诸行之无常,明诸法之无我。如果达到了慧的修养,然后心理病愈,和一切自然现象都不起冲突,而成功所谓极乐世界矣。

因此,我敢说宇宙的一切,都是医学的对象;一切的知识,都是医学的知识,一切的法则,都是医学的法则;一切的功用,都是医学的功用。

佛学应病与药,当然也就是广义医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太虚大师文章列表

观心是成佛的捷径,观心时有十个重点

第二个是重点,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一心即假观。这...

一心念佛的「一心」是什么含义

在无量劫的轮回当中,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难信。...

秋季多吃6种素食抗感冒

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物质,抗体的本质...

圣严法师《海面无风不起浪-心与事合一》

当我们用心用到心与事合而为一时,已经是心外无事,事...

圣严法师:勤劳健康最好

身体虽然重要,心理健康尤其重要,所以健康应该是指身...

知心无念,这个概念很重要

这个地方重点在这四个字,知心无念。我们一念心,每个...

女人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一个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是一定要活得漂亮。无论什...

为什么有人富贵坚固得来容易,有人却要辛苦劳作

我们先讲这个心。这个心,就是你这个心力。譬如说,我...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圣号的成就来自于佛的愿力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诸佛与众生的互动不是单方面的,...

《观无量寿佛经》第一观:日观

【经文】 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

这心在到底在哪里

阿难祈教《楞严经》的缘起就是食和色,一是要吃东西,...

【推荐】以佛号来压制妄想,那效果一定很差

我们这次的课程有三个忆念: 忆念真如、忆念阿弥陀佛名...

【佛教词典】师子奋迅三昧

梵语 sijha-vijrmbhita-samādhi。又称师子威三昧、师...

【佛教词典】善法种子损伏四位

【善法种子损伏四位】 p1147 瑜伽五十二卷十六页云:问...

心里面的无常,影响我们最为严重深远

无常的道理,对初学者来讲,是很重要的观念。比方说,...

要想往生须破三疑闯四关

破三疑 一、疑自己业障太重,恐不能往生: 经云:念佛...

邪见的过失是很可怕的

我们都知道在贪嗔痴当中,痴造罪是最重的,但是痴心造...

「诸法因缘生」与「诸法本​自无生」

真本无阴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

佛门里为何把酒列入重戒

我们知道,因为酒的味道引起很多人的烦恼和坏的毛病,...

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佛的几个问题

一个人被情伤,决定远走天涯。他来到佛前诉数苦恼,痛...

珍惜暇满人身

一、暇满的体性 暇是闲暇。脱离了八种无暇,就是所谓的...

阿弥陀佛涅槃后将去哪里

问: 未来际观音菩萨接阿弥陀佛的班,阿弥陀佛将去哪...

八关斋戒略说

第一、八关斋戒与三长斋月 我们有机会当七天的和尚,这...

念佛有何窍门

弟子:闭关时,在吃的方面是否要越吃越少呢? 老和尚说...

判断晚年能不能往生的两个指标

这个无我的智慧,跟我们净土宗关系密切。你必须在临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