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净界法师  2018/06/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中道又分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诸法。见但中者,接入别教。

二者、圆中 ─ 此理圆妙,具一切法。见圆中者,接入圆教。

如果这个空性是内观型的空,它有两种情况:

第一个,但中的真如。只有二空的理性,但是这个理性当中没有明了性,不能具足功德的妙法,所以只见得中道,接入别教。

如果他回光返照能够看到圆中,他在观一切法空时,能够知道一念心性本来具足诸佛的功德妙法,进入圆教。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了。所以我们人生,成佛两大问题:第一个,处理生死业力;第二个,怎么开显你的心性功德,两件事情。

藏通两教主要是在处理生死业力,但是一旦入了大乘,那就不是说解决贫穷,你要更积极创造财富了。创造财富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你本来没有财富,但是你只要努力,你未来会有财富,这个叫“但中”。

别教的思想,是从阿赖耶识启动的。阿赖耶识没有诸佛的功德庄严,但是它可以转,转识成智。你只要发菩提心,修习六度,用第六意识的清净名言去熏习它,第八识就能够不思议熏,不思议变。虽然它现在没有功德,但是它以后会有功德,入别教。

如果你更高明,观一切法空,把心中的妄想拨开来,看到你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跟十方诸佛无二无别,你就是大富长者的儿子。你本来就具足宝藏,只是把它开显出来而已,入圆教。就差在这里。

我们前面是在处理业力的问题,处理业力有两种情况:第一个,远离它;第二个,把它观空。藏、通两教,一个是远离,业力是真的,我惹不起你,我放弃主宰总可以吧;或者说业力,业性本空,业力本来就无生,所以我就放下执着。

现在要处理心性的话,也是这两种情况。前面是用否定法,这个是肯定法。心性是:第一种,肯定。你肯定你未来会有功德,别教,叫作破妄显真,它是站在妄的角度去开显真实,你总有一天会有功德,这是一种肯定,对未来的肯定。

圆教的思想是,你现在就是佛陀的儿子,本来就具足功德,你修行的目的,不是真正的得到什么东西,“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只是把你本来的东西开显出来而已。对现在的肯定“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对当下的肯定——圆教。

别教是站在虚妄的角度来追求真,圆教是站在真的角度来破妄。

我们看,在藏通两教,佛陀是用否定法,否定你的爱取,否定你对生命的主宰。到了大乘佛法,佛陀开始肯定了,肯定你未来的成功,肯定你当下的成功。

所以,为什么在大乘佛法的中道思想,也是两个:一个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对治型的中道。透过名言思考,一个一个建立。布施要怎么布施呢?也是要名言。用布施对治悭贪,用持戒对治破戒,用忍辱对治瞋恚,它是要透过第六意识的名言思考的。

到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更高明了。你要我布施,我不需要理由。因为我的心性本来就有布施的功德,我去行布施是正常的。你不要告诉我说要对治什么悭贪,反正我就是称性,我的心性本来就没有悭贪,所以我做这件事我只是随顺我的心性,我只是随顺我本来面目而已。这个人更高明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但是正常人,这两个都要同时操作。其实藏通两教的空性,也很难把它切开来。空性的操作要有安住跟调伏,中道的一念心性功德的开显也要有安住跟调伏。我们“本来无一物”跟“时时勤拂拭”,也是缺一不可。

只是说,你一开始悟什么理,就影响到你的根性跟种性了,两种的情况:一个是悟到的妄想,但是这个妄想里面有真的成分,就是带有真实的妄想;圆教是悟到了真心,就是带有妄想的真心,它本质是真,以真来破妄,跟别教是以妄来显真不太一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心不过是一堆念头罢了

人一生中所面临的俗事,就像永无止境的海浪,一波接着...

星云大师《如何了生脱死》

人类虽有生命,身体却不能永生,身体必定会有死,死和...

圣严法师:揩磨此一片田地

衲僧家,枯寒心念,休歇余缘,一味揩磨此一片田地。真...

道香应自苦修来,法远禅师的修行故事

写这个故事之前,踌躇了一下,因为这种故事不一定有人...

若不观心,略有十过

若不观心内证,法、律、禅师等,各有十种过患。如《像...

用什么心态来修学,才会比较圆满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阿难尊者发了愿以后...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

在当今市场经济和环境中,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

著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有人念佛多年病没好,便怀疑佛号不灵

《普贤行愿品》第四,忏悔业障: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

贪嗔痴哪一个最重

问: 贪嗔痴哪一个最重? 净界法师答: 杀盗淫妄每一...

为什么不把贫穷卖掉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我...

印光大师归心净土的因缘

身为苦本 印光大师在出生六个月的时候,就有眼睛的毛病...

【佛教词典】卵生

梵语 anda-ja,巴利语同。为四生之一。指破卵壳而出生...

【佛教词典】香

香者,四大种所造鼻根所取义,谓好香,恶香,平等香,...

欲识佛住处,只这语声是

打禅七的目的是求悟道,功成熟了,这个道就悟,为什么...

四十八大愿——(第31愿)净国照见十方愿

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

【推荐】寿康宝鉴劝戒十则

一戒处女: 闺秀处女,最重视一生名节,倘若狠心将她玷...

这样的时代,罪业众生该如何解脱

在佛的正法的时候,行人的根机都很殊胜,善知识如林。...

维摩诘患病示苦

佛陀率众游化至毘耶离城,城中有一长者名维摩诘,虽身...

一句佛号一块金,多念结成净土因

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净土的念佛...

佛教的婚姻观

男婚女嫁 宿世因缘 俗语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从男...

护生的习惯

口业篇 1、不杀生的人,不应该说哪里的河川应该清理、...

唯有忏悔才能消除业障

【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

如何度化家人

问: 如何度化家人? 慧律法师答: 从你的行为做起:...

因为我们的愚痴,过去已经付出了惨痛代价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时间会带走所有烦恼

如果一味沉浸在烦恼之中,就会无暇顾及其他,没有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