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才算有正知正见的布施

宏海法师  2018/09/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才算有正知正见的布施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想跟大家讲讲,这个众所周知的布施。布施呢在佛法里面叫做檀波罗蜜,又叫檀(越)。你看如果我们一般到庙里边做功德的人,常被称之为斋主,有时候又叫做檀越,所以说这个檀就是布施的意思。我们常说的檀香木的那个檀,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布施呢,大家都晓得一些,就是说能够舍嘛,也明白说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但是因为我们现在,大家的贪著普遍都比较重,所以对于这个舍呢,有时候往往就会起,这个怀疑和错误的理解之心,甚至有时候觉得说,哎呀,这个佛门建寺院呀,做道场呀,塑佛像呀,就是要钱要钱,好像佛门很贪、很贵似的,甚至有一些人呢,误以为说,就是说由于佛法佛门去接触的时候,都接触不起。其实呢,布施大家首先要有一点,不是强求的,一定是自愿的,发自内心的认为说,我做这个功德能够利益大众,那么回馈过来,也于我自己也能够,倍倍的增加这个福慧功德,是这么一个机制。

所以布施来讲,对于一个人的,修道人特别是来讲的话,它是非常有帮助的这种行为,特别是从最高的层面来讲的话,虽然我们行布施,但是我们也没有执着说,高高在上,我是能布施,他是被我所赐,应该回馈的十分的抬举我。或者我给了他多少多少东西,这些都不执着,那么这叫做三轮体空。那么现在我们通常,有时候会说起布施来,是怎么一个行为呢,就是叫做以舍以利,这是布施的条件。我们去行布施的时候呢,一定是这个行为会对人家有利益,这是一个条件。二一个呢,我确实发了舍的心,把这个东西可以舍给他。你不能说,我没有发舍心,是别人借走的钱,结果不还了,要不回来了,你说我就算布施了,这不算的。从以利来讲说,你布施的一定对他有利,你不能给他一些什么毒品或者凶器,让他去杀人放火。所以以舍以利,这是布施的前提。

那么第二个布施的对境是什么呢?就是叫做,有的叫做悲田,有的叫做敬田。敬田呢,尊敬的敬。叫做福田嘛,叫做供养。你比如说这个父母、师长、三宝等等这些,我们作为一个供养,这叫做敬田。种福田嘛,布施。那么还有一些贫苦呀无助的人呢,我们进行发心进行救济,这叫做悲田,有时候也叫做苦田。给了我们发善心的机会,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呢,首先我们要自己发心,除了田以外呢还要我们的发心。这个心,你比如说,发的猛烈,恭敬心越浓,那么你的功德越大。那么你的慈悲心越到位,那么你的功德越大。你不能说看见他可怜,好了,扔给点儿你去吃,那这就比较,虽然也有功德但就比较淡了,这是从发心来讲。那么从刚才讲到的田来讲,你恭敬所有的这个,比如说,远一些的远房些老人,肯定不如恭敬自己的父母亲,从出世间来讲,恭敬世间的,肯定不如恭敬出世间的修行者。那么从这个住持法道来讲呢,一定是恭敬三宝,要比恭敬世间的其他的,更为来的利益功德大。这就叫做敬田。

那么悲田,你去怜悯一个,可能说没有,失去生活能力的一个残废人,这样的一个人,或者说已经不能自理的一个老人家,肯定比去怜悯一个,一切都具足,就是不想干活,偷懒而去伸手向别人乞讨的人要功德大。这就叫心的大小和田的大小。如果你的心和田都持平了,那下面接下来就看事的大小了,就是确实是,如果你能拿多的物资来供养布施,比能够拿少出来的,发的心量要切大和广,那么你的当然功德就大。所以这叫做心田事不同。

当然如果从发心上来讲,你比如说,你只有一百块钱,那你今天布施了十块钱,十分之一,那可能有一个人他有十亿,他布施了十万,那相对来讲,你的发心,在发心上要比他大,那么功德上也在这个上面有差别。所以等等,布施其实我常说的是一门学问。

布施也有一种不如法的,你比如说为了沽名钓誉而做慈善,这也要不得。或者说祖上有人学佛,留下来,我为了满足这个,父母亲爷爷奶奶的这种期望,替他们做一点儿当然也好,结了个缘,但是这也不是一种正确的心态。或者有的人比较爱面子,这个要饭的要东西的人到跟前了,他顾于面子,心里很不愿意,但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就给他点儿,这也不算做如法的布施,不是为了求解脱,而是为了具足福报,求升天,等等这一些,这都不算一个正知正见的布施,他的功德都会打折扣的。

所以这样讲起来呢,其实布施还是一门学问。而且也是整个佛法的修持过程中的,一个主要脉络,一个方法。因为什么,所有的佛法其实就是一个舍,舍自己的所有的物资财物,这叫做财布施。舍自己对于身体的执著,这个对于佛法的见解跟别人分享,这叫做法布施。那么最后所有的舍了,连我能舍的这个我慢,这个自我为中心的这种认知、见解,乃至连舍的这个概念都舍了,这就叫三轮体空。能够做到这样的,那就是意味着要解脱了,所以希望能够了知到佛法的人呢,多去行布施。而且能够用这个正确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布施行为,使他达到一个最顶点的状态,最后由布施而得到解脱。彻底把这个世间能够舍下放下,就能够得自在解脱。好,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用施无望报的心去布施

布施是佛教六度之一,也是佛教信徒积功累德的最好方式...

这样去布施功德很大

像我们一般的布施,是供养三宝,有的他功德感受得很大...

善事都是为自己做,不须别人赞叹

因为个人的时节因缘,零星地参加过几次佛教组织的慈善...

财富的来源是布施

彼诸众生皆求乐,若无资具乐非有,知受用具从施出,故...

捐赠器官与临终助念问题

报载某师鼓励人死后捐赠器官一事,引起修净业者临终助...

一钵水使其福运增长

佛陀和弟子们们每日托钵乞食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吗?...

不费分文即能成就「五大施」

佛世时,有一位首罗长者,以性情悭吝而闻名,舍利弗尊...

真正智者惜已有之福布施一切

一劝贫者施。经济不宽裕,捉襟见肘,往往贫者难施。但...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黄豆的十种保健功效

黄豆享有豆中之王的美称,每天吃点黄豆、豆制品或喝杯...

蕅益大师:大病初起求生净土(六首)

一、 阎浮百苦镇煎熬 赖有摩提路匪遥 六字洪名真法界...

家庭不光是亲人的聚合,亦是利益的结合

父母、兄弟、姊妹、丈夫、妻子、儿女等虽是亲人,亦是...

「把全体果觉授与薄地凡夫」是什么含义

问: 法师,阿弥陀佛把全体的果觉授与薄地凡夫,这句话...

【佛教词典】睦州道明禅师语录

全一卷。又作陈尊宿语录。唐代僧道明(780~877)撰。...

【佛教词典】我知者

(术语)谓数论二十五谛中,第二十五之神我谛。述记一...

蕅益大师《八大人觉经略解》

大文为三:初总标,二别明,三结叹。 今初: 为佛弟子...

世界上最殊胜的东西

有人在祗树给孤独园问佛陀:请问什么是最犀利的剑?什...

你福报大,智慧不大,有什么用

希望我们的道友你读哪部经的时候,哪部经都告诉你修行...

学佛必须以戒律为基础

戒律是佛教徒的行为规范。戒是防非,也就是禁止作恶的...

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妙莲老和尚《法海释疑》

正知正见 问: 老和尚为什么要造大道场?我们在埔里...

像供奉佛法一样地供奉仇人

(寂天菩萨著 达瓦次仁译) 假如你的仇人遇到了倒霉的...

净土法门要常作得生想

作得生想是很好的念想,我一定能往生,我决定能往生。...

原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

在上海的一家餐馆里,负责为我们上菜的那位女侍,年轻...

尽量宽阔,悠悠生死

现在社会上的道德观念很差,当官的有几个安稳不出问题...

念佛有四种

念佛有四种。一实相念佛。依实相理。念法身佛。法身清...

五浊恶世,非念佛法门不能得度

我们要深信在这个五浊恶世,舍去念佛法门,绝对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