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像的缘起

宏海法师  2018/10/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像的缘起

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想跟大家说一说,我们供养佛像的缘起。现在你看我们的旅游业非常发达,这些个主要的我们去到寺院里去道场,进行这么一个游览,不管是信佛与否,都是几乎是人人都会有的机会了。特别是在古时候,我们常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大多的丛林古刹几乎都在风景绝佳,但是人所不到之处,现在因为交通发达了,这也是一个全民的福报吧,可以这么理解。那么每次我们进到道场里边,好像是不管有信仰与否的人呢都会到大殿,要么是大雄宝殿,要么是圆通宝殿,要么是这个栴檀宝殿等等去拜佛,双手合十然后顶礼膜拜。

那么其实在佛教的教义里边呢,释迦牟尼佛当时是并不提倡这个偶像崇拜的,所以很多时候也会有一些误解了的人呢,拿这个来说事儿,觉得说我们去塑这样的佛像,来让众生顶礼膜拜,似乎是一些有违佛陀教法的一个行为。其实并非如此,这个事情它的源头还是释迦牟尼佛嘱托,才有这个缘起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当时我们佛陀在世的时候,不是给大家讲过这个叫做“化相三宝”,就是他们的形象还在人间游走度化,走到哪里呢都随时随地的讲开示,这就是我们后来所形成的经典。

那么他走到哪里,都会有我们常说的大阿罗汉弟子,紧紧的追随着佛陀的脚步,这叫常随众。那么有一次格外的因缘呢,是释迦牟尼佛为了报答母亲摩耶夫人的养育之恩,因为摩耶夫人生下世尊以后呢,她就舍报了,她的神识就上升到忉利天,作为忉利天的一个天人,在那儿享天福去了。但是只有福是不够的,所以释迦牟尼佛想让他的母亲得闻佛法,所以你看大家读过《地藏经》的人都会了解到,《地藏经》就是释迦牟尼佛上升到忉利天,为他的母亲所说。

那么这次上忉利天的时间是九十天,一上到忉利天就是九十天,可是当时释迦牟尼佛所在的这个国土,国王叫做波斯匿王,他自世尊走了以后,他就非常的想念世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皈依心,皈依心常有这个皈依的对境,也就是常得值见佛的这个功德吧。可是佛在上升到忉利天,没在他身边的时候呢,他就感觉到非常的空虚,没有一个皈依处。

在这种情况所使呢,他就用当时最珍贵的叫做牛头栴檀香,可能我们没有了解到这个,这是一种又坚固味道非常香浓的木料,在古代的时候呢,可能当时的众生还有这个福报,能够值遇到这样的一个香料。大家要知道这个香料在经典里面记载,就是这个牛头栴檀香的木头啊,哪怕有鸡蛋大的这么一块儿,如果把它燃起来挂在城门口,四十里以外都能闻到它的香味,就这样具有这样功效的一种奇异的木材吧。

所以波斯匿王就请这个精巧的工匠,依照着释迦牟尼佛一模一样的量身,又给雕了这么一尊栴檀香所做的佛像,就把他安置在释迦牟尼佛,在人间说法的时候他的法座上,然后每天去顶礼、瞻仰、甚至沟通。那么这样过了九十天,过到九十天以后,因为在忉利天摩耶夫人也嘱托释迦牟尼佛,说你也不能老呆在这儿,你是人间的人天眼目嘛,在人间还需要你正法眼藏,所以呢就是你该回去了。释迦牟尼佛就从忉利天降到人间来,又回到他所住的精舍。

结果在他回到精舍走到大门口的时候,当时这个牛头栴檀香雕的这尊佛像,竟然起身动作出来来迎接他,那么来迎接他的时候呢,释迦牟尼佛还跟他说:说他已经用这个法眼一观,已经知道这尊佛像的由来,是波斯匿王非常想念他而雕成的。所以他就当时呢见到这个殊胜的情景,也明了了说:佛像对于人间,特别是四众弟子的这种加持摄受力以后,他当时就跟这尊佛像说:以后你就可以始终在这里,让作为四众弟子的依附来做法事。并且嘱托这个四众弟子就是在家、出家两众,那么男众、女众,这样的话说以后再有什么佛事的话,就依附着这尊牛头栴檀佛像,来作为依附所做这个佛事,特别嘱托如果在我涅槃以后呢,大家就以此为佛的真身应世,大家依然礼拜供养就可以了。就这样的一个缘起,所以这是第一尊佛像就是这么来的。

大家都知道我们有时候出去,到道场里面去礼拜的时候呢,会发现很多殿堂,刚才讲到了除了我们说大雄宝殿呀,圆通宝殿呀,还往往会有一个宝殿叫做什么呢?叫做栴檀阁或者说栴檀佛香阁,或者叫栴檀殿,那这里边呢一般供的都是当时在印度,我们现在叫犍陀罗艺术嘛,就是说最接近于释迦牟尼佛当时着袈裟,或者一手打的这个法印这样的一个形象。它很可能有时候会有别于我们东土这种,被汉化了的端庄呀、秀美啊这样的一种结跏趺坐,有可能是站的,有时候是坐的。

那么这尊佛像这个形象,其实就是源于当时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进行的一个仿制。那可能我们有的人听了以后,也会觉得说有点神了,说木头雕的佛像怎么在释迦牟尼佛回来的时候,他们两个怎么还能沟通呢?我想这个是这样的来理解,不要迷信。一个是释迦牟尼佛的神力加持,你想佛陀的这种实力四无所谓不共法,都是诸佛菩萨都达不到的,因为他是宇宙万法的一个真实觉悟者,所以他一定是一个可以拥有一切,我们在凡夫的视野中所够不着的一些力量,来把它进行一个真实的传达,以这样的形式,所以这方面不必有疑虑。

一个就是说因为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很难理解曾经的古代,甚至我们常说的上古时期的一些情形。你比如说刚才讲到忉利天了,其实在天道里边呢,就是我们一直以为有情,有情识的呢可以用这个语言、呀思想呀进行传达沟通感情。可是在天道里面天人跟他随身的,就是跟着他的这些宝物(他拥有的宝物),或者依照福报招感来的这些随身的法器,他也可以进行沟通,就是说他们两个可以进行一个有情层面的沟通。我想这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也是不在话下的,所以在这方面,特别给大家做一个解释,由于这样的缘起后来就有了佛像的供养。

你看我们现在,不要说印度的这种风格,到了东土以后每朝每代对于佛像的这个雕塑呀,风格的演绎呀都是层出不穷的,以至于现在我们说佛教的艺术,壁画呀、雕塑呀、石窟呀等等,已经成为艺术文化宝库里面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那么抛开这些文化方面的不说,作为佛弟子来讲,我们说到了现在我们皈依三宝,就是皈依的住持三宝而非化相三宝。所以呢我想我们现在每一位佛弟子,或者说与佛有缘的人吧,都应该感恩当时释迦牟尼佛,赋予这样一个殊胜的缘起,以至于我们现在在我们这个南瞻部洲,再往小说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全球还遍布着各地都有佛陀的圣像供奉、瞻仰。正因为这样才让我们有了一个机会,我们说礼佛一拜罪灭河沙。

又有时候在《法华经》里也讲到,说这个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就是因为佛像的住世,这样的住持三宝的流传,所以呢才让我们有了一个跟佛法结缘,迈进佛门,去从皈依、持戒开始走入学佛之路,最后能够共同的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无上的正等正觉。这也是现在我们来流传在人间,我们到各个道场里面的圣像,所起的一个非常殊胜的功德妙用吧,希望与诸位同修们,能够早日同证无上正等正觉。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学佛的三个阶段

简单来说,佛法分为人天乘、解脱乘、菩萨乘。人天乘就...

弘一大师晚晴集

1、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金刚...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

大安法师:如何读诵佛经

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

五戒受持不住能舍戒吗

问: 弟子无意中破了五戒的酒戒和食鸡蛋。如果受持不住...

诵经念佛应注意之事宜

所谓佛法,并不离世间法,其目的无非在使心净心。人之...

和尚与法师有什么异同

和尚在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

星云大师《佛教的物质生活》

(一)从《阿弥陀经》里看衣食住行的生活 一般人都以...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

问: 般若无相,不受一尘,云何广辩四缘及诸因果? 答...

少碰9种对脑部有害的食物

研究证实,脑部退化与饮食有关。食用具有提高体内抗氧...

禅宗看话头的用功方法

禅宗的法门呢?我略讲两句就好了。虚云老和尚他老人家...

初学佛应克服的哪些误区

现在人一般误以为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学...

【佛教词典】语业

(术语)三业之一。言语之作业。有善有恶。妄言绮语等...

【佛教词典】内秘

内秘菩萨之大行,外现小乘声闻之罗汉相,如舍利弗等是...

钱不要来得太快,也不要来得太多

世人苦,就苦在要追求一个好上。就想着,生意一直都很...

给别人一点掌声

一个在巴黎旅游的外国人,在车站附近遇到一个街头卖艺...

【佛学漫画】许愿和还愿

人常说“心态决定命运”,“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你...

马无夜草不肥,人有外财不发

干了亏心事,即使别人不知道,但天知、地知、鬼神知,...

把幸福当成一种习惯

清晨,在列车卧铺的洗手间,我们几个男士正在洗漱。此...

不记得前生并不意味着前生不存在

问: 法师您好,我是一个愚昧的人,佛说有三世因果,人...

慧律禅师禅语精选

1、 触目所及,与万物为敌,是谓之凡夫。   2、 当...

做父母的要以五事来对待儿女

人人都会生儿女,但不见得人人都知道教儿女;生儿女易...

念大悲咒应具有这十种心

有弟子问什么时候可以持大悲咒?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

诵经念佛妄想很多,是否都白念了

问: 诵经、念佛不能清净,时时妄想杂念,这样是否都...

本焕老和尚:2002年深圳信德图书馆开示

各位居士:你们大家好! 我看你们各位在念佛各方面都...

在不完美的工作环境里训练自己

问: 上班族必须听命于老板、上司,但如果你觉得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