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家居士如何充实精神生活

衍慈法师  2019/12/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家居士如何充实精神生活

居家,主要是针对在家居士,怎样建设佛化家庭。

居家者应该懂得治家之法,并要做好自己的角色,人是家庭的一个分子,家庭是社会的雏型,欲想国泰民安,社会净化,必先从家庭着手;要使家庭美满,必须从自身做起。人在社会上生活有两大要素,就是精神上及物质上的需要,怎样才能够充实精神和物质呢?

精神上归纳有三:即感情,应酬和娱乐。感情是指父母、夫妻、姐妹、兄弟、子女等,这些都是与亲情有关的。所谓人生有三苦,就是少年无父母,中年失配偶,老年无子女,又兄弟姐妹如手足。若其中任何一方面感情上有所缺失,或关系破裂,都会导致精神上打击和创伤。

(1)感情:要建立感情,令精神充实,有以下方法:

对父母要孝顺,孝是孝养,要供养物质身体上所需;顺是顺从,事事不逆父母之意。

在廿四孝中有些例子,如“丁兰刻木”,丁兰丧父母后,刻木为像,视之如生时一样。又如“孟宗哭竹”,孟宗老母病,冬天思笋煮粥食,孟宗在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动天,竹出笋数茎。再如“王祥卧鲤”,继母欲食鲜鱼,时天寒地冻,王祥卧冰求鲤,双鲤跃出。还有“老莱戏儿”,老莱自己已有七十开外,在双亲前不敢称老,还作婴儿戏,以娱双亲。

廿四孝所讲的故事,都是为人子女者,用种种方法去孝顺父母。无论如何,这些亦只是世间的孝顺,莲池大师说:“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真正的孝顺是自己道业上有成就。要持素、念佛,多做好事,助人为乐,并劝父母,信佛念佛,使父母离苦得成证果,是名真孝顺。

夫妇方面,要以真诚相对,真诚就是不虚伪,凡事不要隐瞒,以免引起分歧和误会,无论金钱人事,出入分明,都要坦诚。

兄弟姐妹方面,要互让互助,和合一致。

子女方面,自少就以品德熏陶他们,栽培他们德智并重,明白因果,延续佛教优良传统,将来为社会大众服务,这种教育比财富更为重要,因为财产是五家共有的,即:水、火、盗贼、恶王和不肖子,纵若留下金钱给子女,他们未必会珍惜,给他们好好的教养才是最大受用的财富。

(2)应酬:朋友之交往,也属于精神上不可缺乏的,主要彼此要有诚信。故结交良朋益友,择善而从很重要。

(3)娱乐:要选择有意义的娱乐,声色犬马等不良娱乐,只是短暂的麻醉,过后便会觉得空虚,希勿虚度时光,利用此身要做对大众有好处的事,有意义的事(如做义工、闻法、听经等),才是法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衍慈法师文章列表

为什么不结婚

为什么不结婚?这问题,我遇到了许多朋友,都曾这样问...

八关斋戒是对居士所施设的戒法

八关斋戒也是针对居士所施设的一个戒法。是在五戒的基...

若修念佛,则实为稳当之极

原文: 汝之性情,每好作无谓之话说。汝家不充裕,兼有...

是夫妻就一起把它戒了吧

1、戒:在外人面前争吵 夫妻在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但...

略述在家戒律的现代意义

在这个科技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物欲也在...

8种习惯影响夫妻间的沟通

习惯一:充当审判官 夫妻间出现问题时,一方总是将自己...

不顾家人生病,自己到寺院做义工有功德吗

问: 有个女孩家里父亲和弟弟生病了她不管不顾,自己...

僧俗关系要建立在道义上

为什么要讲今天的僧俗关系呢?因为我觉得,今天的僧俗...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临终三要》的重要开示

《临终三要》,这个是印光大师很重要的开示:第一个,...

「无声」也是一个声音

我们现在再做一个实验:心在哪里。现在大家把眼睛闭起...

【推荐】只要心里有佛,佛都会来护佑你

文殊菩萨问佛:佛涅槃以后,众生用什么来做福田?佛答...

佛教徒应该用什么方式祭奠亡灵

佛教主张给亡灵焚烧纸钱吗? 作为寺院来讲,清明节一般...

【佛教词典】有空中三时

(术语)法相宗分佛一代之教法为有空中之三教,谓佛,...

【佛教词典】缘虑心

为四种心之一。又作虑知心、虑知缘虑心。即攀缘境界,...

宇宙万法惟独是我们一念心所显现

这个宇宙万法,惟独是我们一念心所显现,这个观念很重...

【推荐】学会欣赏别人,才能得到别人更多欣赏

这个故事是克林顿希拉里在演讲中多次提及的,她在中学...

佛号让地狱变清凉

佛陀证得无上的佛果以后,很多人跟着出家学道。在佛陀...

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修六度

第一个,爱重。 这是对六度的功德特别的爱乐珍重。这个...

印光大师嘉言录--释普通疑惑

● 以下论理事: 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

王痴头往生极乐

清末的时候,有一个很笨的人,笨到什么程度呢?生活不...

造同样的罪业,受的果报为何会有轻重差别

问:同样杀一只蚂蚁,果报有可能堕到地狱,也有可能只...

虚云老和尚:在忙中修行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

界诠法师的学佛出家因缘

我是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闹饥荒,六零、六一、六二连...

弘一大师也崇信念佛

弘一大师以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

身体有病很重视,心有病谁来重视

一般的人都会注意自己的身体,身体有点发烧啦,有点疼...

受持五戒,奉行十善

就五戒来说,数字虽小,分量很重。在家出家,如能守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