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见自身微尘与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

净界法师  2020/05/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见自身微尘与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

这个地方使得持地比丘内心的世界有点变化。在当时的国家有一个大王,因为种种的喜事就延请佛陀,设立很多供斋的因缘。这个时候我是“平地待佛”,佛陀所要经过的地方,我就预先把不平的地方填平,等待佛陀的经过。这个时候毗舍如来带着比丘经过,就停下来摩我的头顶,安慰我说: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

我们说一下。持地比丘的心基本上都是向外攀缘,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刚开始心都是向外面的因缘去活动,从这个地方来积功累德。

但是毗舍如来点他一下说,你要回光返照,你整天面对大地,高高低低,你要去想:你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这个山会高高低低呢?你虽然把它填平,那是一种枝末的修学。你要想,这个大地怎么会高低呢?这个高高低低的差别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呢?

这个时候他想: 哦,原来我们的心本来就高高低低,本来就不平等。我们的心是种种对立的,善恶的对立,染净的对立,生灭的对立,增减的对立,所以造成了世界就是不平等。所以说,你整天整外面的土地,你倒不如把内在的心地平整。这一点对持地比丘产生很大的启示,我们往下看就知道。

我即心开,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亦无所触,我于法性悟无生忍,成阿罗汉。

这句话对持地比丘的启示太大了,“我即心开”,悟到了宇宙万法其实只就是我一念心性的妄动,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谓的一切唯心造。

所以这个时候他体验到: 我色身里面的四大微尘跟创造外在世界的微尘,是完全没有差别的,外面的土地跟我色身里面的四大是完全一样。所以,内外微尘的这种自性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彼此不互相抵触的。

乃至于刀兵也伤害不到我,因为刀兵也是微尘,我的身体也是微尘,微尘跟微尘,本自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所以我对于法性而悟到无生法忍,我慢慢体会到这个地大之性,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而悟到无生之理,在迹门当中成就阿罗汉果。所以他也可以说善根深厚,得到毗舍如来一点以后马上觉醒。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心灵「清明」

中国的节日,大凡和祭有关,以祭悟道,这是中国人的智...

为何要把心与佛、众生两者并列

问: 请法师开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为何要把心与佛、...

一心念佛的「一心」是什么含义

在无量劫的轮回当中,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难信。...

知心无念,这个概念很重要

这个地方重点在这四个字,知心无念。我们一念心,每个...

智谕法师:清净心

今天和大家讲清净心。清净心对修道人很重要。经上说:...

要改造内心,就要培养这三种力量

应该怎么改造我们内心世界呢?我们应该要成就三种力量...

欲爱的根源来自于这念心

过去,佛住在舍卫国只树精舍时,为所有的天人等四辈说...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

(一)净化人心 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佛菩萨为什么不以神通度众生

问: 佛菩萨为什么不以神通示现世人,引起世人的信仰...

【推荐】广钦老和尚开示录

◎行持语录 这部份开示,是从一九七八年冬季开始,至...

不食人间烟火的风花雪月,不是真正的修行

男女之情是欲界凡夫迷执最深重的地方,这是你修行不可...

念死无常应该如何修

印祖他老人家给我们留下一个死字,告诫我们净业行人修...

【佛教词典】端严

(杂语)庄饰正严也。法华经序品曰:身色如金山,端严...

【佛教词典】佛不受请意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所以如来不受请者,多论五意:...

您了解您所吃的是什么吗

如果有人从坟墓中拖出一具肿胀、溃烂、脓血淋漓、血肉...

圣严法师《如何和不喜欢的人相处》

中国人常说的人缘,日本话称为人气。例如,有的明星在...

仁清法师:文殊菩萨消业开智修持简轨

接下来是智慧文殊菩萨的修持,我们拿到资料了没有?所...

若人朝朝自反省,行无瑕疵并贤明

若人朝朝自反省,行无瑕疵并贤明, 智能戒行兼具者,彼...

真修行人要过的钱财关

很多修行人会发现,怎么自己这两年突然的运气不顺了,...

有空就念佛,没空就不念

有位学长告诉末学:他去请问老和尚要怎么样念佛? 老和...

大安法师荣升东林寺方丈升座法会

2011年12月11日(辛卯年十一月十七日),是西方极乐世...

藏教修行位次——名字即佛

二、名字即佛。 名字即者,学名字也。知一切法,从因缘...

修行法语

1、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他自己想要改变,所以你的目的就是...

如何在不同场合守住妄语戒

佛教讲,我们造业的方式有三种:身、口、意。口业占了...

五戒善法为做人应知应行之原则

吾人生在世界,不只是要从自然界的万物得到自身生活之...

福田殊胜的祗树给孤独园

舍卫城中,有一大臣名为须达,因乐善好施,常帮助孤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