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以戒为师

2011/02/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说起戒来,十分容易,拿着戒的放大镜去挑出他人的毛病也非常简单,若要自己百分之百真正做到,世间又有几人及格呢?因此学戒持戒,并非拿着戒尺去衡量他人,去找别人的错处。而是拿着它来省视自我,鞭策自己。一个持戒严谨之人,不但夜闻敲门心不惊,心境坦荡荡的,自己安心还能带给周围的人一种安全与信心。

戒在小乘来讲“是正顺的解脱之本”,在大乘来讲则是“无上菩提本”。戒仿如大地土,如房之基,房子建得牢不牢,就看地基挖得够不够深。戒定慧三学以戒为首,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世尊入灭前弟子问:“您老走后我们依靠谁?”吾佛慈悲教示:“以戒为师”!《璎珞本经》也说:“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由此可知戒对佛弟子的重要性了。

持戒能使我们这颗散乱的心不向外奔驰,逐渐地获得内心的安定。在《大涅槃经》中说:“戒是一切善法阶梯,亦是一切善法之根本,如地总是一切树木之本;戒是诸善根之主导者,如彼商主导商人;戒是善法胜幢,如天帝释所立胜幢,戒能永断一切恶业及三恶道……。”由此可知,不论行善断恶,不论离苦得乐,戒都有决定性的作用,没有戒,人心大乱;没有戒,人天轨道失序,戒实在是重要的法则。

人在世间,其地位之高下,不在于他的种族是否尊贵,色相是否庄严,是否博学多闻,更不在于他的财富有多少,而是在于他有无崇高的德行,而这种德行就是佛教讲的净戒。一个没有戒行和智慧的人,纵使他富可敌国,又有高贵的种族,端严的外表,但这在佛看来,与禽兽相差无几!相反的,一个能够严守净戒,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就算他地位卑微,也没什么见闻,但他可尊为人间的胜士,值得每个人敬重。

守戒,说穿了就是过有道德的生活。“过有道德的生活”是人之本份,一个人能够把人做好,才有资格谈学佛。在道场里,我们不是常听法师大德们说:“学佛要先学做人”吗?由此可知做人比学佛、成佛更重要!一个连人都做不好的人,怎么还有心思去想学佛,去过有道德的生活呢?再说,“有道德的生活”是人之基本,不但宗教师需要,一般社会大众更是需要。

有人说地球生病了,纽约的初春穿短袖上衣还嫌热,南加的初夏山头还飘雪。于其说是地球生病了,不如说人伦寞落、人心败坏还贴切些。放眼看去,报纸白纸黑字,写的都是社会的黑暗面,有的报导还真不堪入目呢。我想,如果人人能学佛,都能过有道德的生活,则国与国之间少了战争,人与人之间少了猜疑,人人都能过上返朴归真的自然生活,到那时,娑婆世界就是西方净土。

记得那年夏天,一群人相约上山找法师皈依。大家跪在佛前,老法师非常慈悲,怕我们这批“青番”性惰情散,为我们一一解释五戒内容。一场皈依仪式下来,五戒虽是倒背如流,兴奋自己将成佛门弟子,两膝却也麻得站不起来。从此五戒一如利刃,在心底刻下深深印痕。让我夜夜深省,日日警惕。

学佛一路走来,开始总觉得佛教的戒条那么多,碍手碍脚的。心里常嘀咕着,怪自己好好的“自由人”不做,偏偏找来戒绳,把自己绑得死死的。看到“蚁兄”连碰都不敢碰,唯恐一不小心,力道太大掐拿不准,把它送上西天,犯了杀生大罪。在院子整地,更是下锄手脚都在抖。更别说上班时间打电话聊天,或用公司影印机印私人文件了。渐渐地,一路行来,才体会出守戒的庄严与神圣,感觉到守戒的清凉与自在,才知道佛当时制戒的苦心!

戒如明月。月亮代表了清凉、安静,月也代表了光明与智慧。明月在暗夜中放出皎洁的清辉,指引夜归人一条明路。除此,月光不明也不暗,烈日威力太猛,常常晒伤了人,而星光太暗,也显不出它的作用,唯有明月既不伤人,又能指引路人。戒也是如此,一个持戒严谨的人,绝对不会去做伤天害理的事,也不会去伤害他人,造成别人的不便。谨守净戒的行者身上必散发出一股庄严,一股清凉!

佛教最基本的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不杀生代表慈悲,不偷盗、不邪淫代表义,不妄语代表了信,不饮酒代表和平与不失人伦。

总而言之,戒是拿来省视自己,是拿来规范自己的。末法时代持戒、护戒、倡戒,佛之弟子人人有责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无作戒体生起的三个要素

无作戒体的生起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就是能受之心...

这些在家居士团体,易养成我慢之心

优婆塞与优婆夷是佛门四众弟子,译为近事男与近事女,...

妙莲老和尚《五戒是良师》

(一)五戒是良师 一、众生受戒入佛位 诸位善男子、善...

戒香

仙人山中,微风徐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香味。在树...

略说四种僧物

第三就是僧物。先在名相上进行以一些介绍,然后再谈用...

让内心健康的七戒

一、戒疑 疑心病者,总以为别人在暗算自己,一言一行...

持戒就是每天在改运

佛教持戒的目标,并不是求死后升天,或是求来世的享受...

把持戒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中品中生,首先辨定其位格,是小乘下善凡夫人。小乘根...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人体自身拥有的31味心药

为了充分发挥心药作用,31个心你必须知道,这就是开心、...

七个改命、积德、改气色的具体方法

经咒之法力是无形的,持诵久之,可以清除本身罪孽。若...

从点状的佛号提升到片状的佛号

我们怎么把一个点状的佛号提升到一种片状的佛号,让你...

贫穷布施难?在乎一念之间

昨日说《四十二章经》中的二十难,会过来,难会变易。...

【佛教词典】妙

梵语 sat, su, maju。分别音译作萨、苏、曼乳。意译不...

【佛教词典】四颠倒

颠倒,梵语 viparyāsa。指四种颠倒妄见。略称四倒。可...

印祖对青少年的教诲

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汝已成童,...

久坐对健康的伤害与吸烟相当

人人都知道吸烟伤身,犹如健康杀手,但可能很多人还没...

至诚念佛可以转业

原文: 又学道之人,凡遇种种不如意事,只可向道上会。...

佛教基本理论

1. 四圣谛 谛(satya)的含义是实在、真理。四圣谛即苦...

在睡眠之中获得光明之相

睡觉可以系念佛号、默念佛号,不要出声,随着呼吸来系...

一休晒经

一休禅师在比叡山乡下时,有一天看到一群群的信徒都朝...

如何才能生起厌离心

一、厌离心来自智慧的观照 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是...

老实念佛,渐离生死

怎么渐离生死?就是用般若智慧现量观察这个世间的无常...

讥呵僧众过失,说僧团是非,将自失善利

若见是非之事,不得讥诃。若发言嫌责者,自失善利,非...

圣严法师《人在福中不知福》

有位大少奶奶在嫁入豪门前,虽然也曾经考虑到彼此门不...

为什么要多念观音地藏两位菩萨的圣号

为什么在我们这个世间要多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王菩萨...

入一无妄,彼六根一时清净

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