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可忘失自己清净之心,这就是道

佛源老和尚  2022/06/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可忘失自己清净之心,这就是道

从前的人没有禅堂,坐什么香呢?没有。六祖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他骂人吗?其实不是骂人,是要我们不要执着坐与不坐,是要我们无论行住坐卧都要收摄妄想,所以“行亦禅,坐亦禅”就讲这个东西。“禅”不在于坐,也不在于住,也不在于卧,也不在于走。

参学的问:“什么是道?”祖师答:“无心是道。”有些祖师另答:“马路就是道。”本来没有什么道不道,没有妄想就是道,但是有些人什么也不想,这个是道吗?不是的,要你一天到晚不可忘失自己清净之心,这就是道。

“复本心源,究竟清净。”我们给人授三皈依,忏悔业障,忏悔完业障消了,恢复了清净。我们现在一天到晚清不清净呢?贪瞋痴,不是贪就是瞋,不是瞋就是痴,一个喜欢,一个不喜欢,众生就在这个当中。“清净”二字很重要的,和尚即是清净比丘,清净福田僧就是讲清净,不清净哪有什么福?没有福。福田是块干干净净的地,能种植庄稼,如果不干净,杂草石头瓦砾沙子多,泥巴少就不是好地,不能长庄稼。我们的心就是一块地,什么菩提果、长生果、富贵花通通都能生长,如果不是好地,种什么都长不出来,长的尽是贪瞋痴。

出家人修什么行?用什么功?都是靠这个“心”。心里有没有贪瞋痴呢?有没有分别心呢?所以转八识成四智,把妄想转为智慧,把愚痴转为般若,把这个分别心的世情断掉,如桶底脱落,就有智慧放光,就能够了生死,没有智慧就不能了生死。道理很简单,你留不留神呢?有些人不留神,一天到晚蹦蹦跳跳,不知去哪里玩耍,又不来坐香……古人用功了不起,那有我们这样放逸啊!

老和尚最喜欢讲龙裤国师,他是福建漳州人,人很苦恼,没有证道以前,住岩洞修苦行,姐姐送些衣服和粮食给他,他也不理睬。过了十多年,姐姐再去看他,见到衣服还是放在那里,都放烂了。他一天到晚就是打坐,动也不动,你看他就是那么用功。逼了一段日子,他想该下山跟大家结结缘,于是走到漳州一个三岔路旁,搭了一个茅蓬,布施茶水。

那一年,万历皇帝的娘皇太后去世,要请僧人做佛事,但当时京中无大德,后来皇太后托梦,说福建有位高僧,那时皇帝自己也得了一身疮,痒得难熬,到处请医生来看,都无法医好,于是派人到福建漳州,迎请百多位和尚到京里来念经及医病。和尚们高高兴兴地进京去了,恰巧路过茶亭,苦恼和尚便问:“你们这样高兴,有什么好事呀?”“我们奉旨进京,给皇帝的娘做佛事。”他说:“我也去行不行呢?”“你这样的苦恼,又不会念经,去干什么?”“我不会念经,但可以替你们挑行李呀!”“好吧!”于是就和这些和尚挑着行李进京去了。

这个皇帝也作怪,想试探那一位是高僧,于是将《金刚经》埋在门槛下,看看这些和尚是怎样过门的。和尚们哪里知道呢,通通都跨过门槛进去了,唯有苦恼和尚走到门口,合掌跪下:“地下有金刚。”皇帝知道了便下圣旨,他闻圣旨便两手扑地,两脚朝天,翻一个筋斗,就翻进去了。

皇帝终于找到这位高僧,把他当活佛礼待,又叫人建起坛场为皇太后做佛事。他做佛事很简单,拿着幡在台上扬了几扬,至灵前说:“我本不来,你偏要来,一念无生,超升天界。”讲完这几句话,便把幡放下,一下子把佛事就做完了,皇帝还不相信,那有这样简单,心中正在疑惑,就在这时候,太后在空中发出声音,说己得超升了。他又用些香灰在皇帝身上擦几擦说:“好了好了!”真的病就好了。

皇帝很高兴,设斋供养感谢他,又带他在皇宫里游览。他见皇帝穿的裤子有意思,皇帝见他老盯着自己的裤子,就问:“你喜欢我的裤子?”“我看皇帝的裤子好。”皇帝便把裤子脱下来赠给他,拜他做师父,又封他为“龙裤国师”。他天天在御花园游览,园内有一个宝塔,他见了很赞叹,皇帝就说:“国师你喜欢这个宝塔,我就把宝塔送给你。”他一听,真的把宝塔往袖子里一塞,拿回福建漳州去了……把皇帝的宝塔带回来,这种本事了得不了得?

我们知道托塔天王手里捧着铁塔,龙裤国师则把宝塔往袖子里一塞就带走了。我们用功用到这个程度就差不多了,就可以揽黄河为酥酪,变大地为黄金,把黄土一洒,遍地都是黄金,就不需要贪污了,贪污会被捉去坐牢的。这种本事只有出家人有(过去神仙也可以点铁成金),但要到罗汉果位,到了佛的果位更不得了。你们老也不用功,自己做什么都弄不清楚啊!

证果位的人,走路都离地三寸。有一年,我去朝山西大同,山上有所小庙,供奉一尊观音菩萨,是石头做的,那石头也奇怪,明明看着是放在桌子上的,实际上没有落地,用绳子拉得过来过去,我尝试过,真的拉过了。你看,菩萨就在那里显神通,这是我亲自看到的,佛法真不可思议!

小家伙不用功,一天到晚吃饭睡觉,不读书又不拜佛,又不来打坐,何来有神通呢?即使给你一条裤子都没办法穿,给你一个宝塔也没办法拿回去,龙裤国师就有这个本事,他证了道嘛!这些事很平常,没什么希奇,你看南华寺六祖菩萨,对陈亚仙说:“陈施主,我这里这么多人,寺庙又小,我想将它建大一点,请布施一块地。”

陈亚仙说:“好!你要多大一块地?”六祖把袈裟拿出来说:“我不要很大的地,只要一件袈裟这么大一块地就足够了。”陈说:“就这么点大?可以!可以!”六祖即时把袈裟向空中一抛,这边到马坝,那边到野山沙溪,周围三四十里地,都被袈裟覆盖了,四大天王现身,一个天王拉一个角……你看,六祖菩萨从没有住山洞也得神通,他只舂了八个月米,这八个月的功夫有多大啊!

你们现在有的耕田有的种菜,究竟搞什么啦?你们不知用功,六祖真是老老实实的用功,他人个子小,舂米时用脚踩,这边用脚踩,那边石头就翘起来,踩下去,翘起来,踩不动,人不够力怎么办?找块大石头来,这石头也有四五十斤,背在背上,他就是这么聪明,还要劈柴。

黄梅五祖那里人多,一天要吃一千多斤谷子(以我们一个人的劳动力,规定是磨、碾、筛,一天能做出四百斤谷子也算不错了),本来一千多斤谷子要三四个人一起来舂,但那些和尚欺负他:“你这个南方蛮子,广东野人,快点舂,莫偷懒。”叫他一个人舂,他们出外去玩。六祖就是一天到晚老老实实地舂,师父叫我舂米,我就舂米,你们去玩我不管,不会认为你不舂我也不舂,只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境界搁在心里,观察观察,经过几个月的锻炼,把米踏熟来,后来得到五祖印证,五祖叫他离开他才离开。

你看,古人就是老实,我们现在是你不干我也不干,所以现在的人不老实,调皮得不得了!提起话头来——参!

佛源老和尚禅七开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静坐的利益与方法

静坐的利益 静坐是佛法修行的一法,对于身心健康,确为...

佛陀劝诫比丘勿以神通度众

昔日,佛陀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住在那难陀城的波婆利...

以三见阐明破三关

修行要在实行,不是口说就能起作用的。此事无形无相,...

像死人一样做功夫

歇下狂心,歇即菩提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想到清净的国土,一定要净化你的内心

从二谛圆融的角度,什么叫做唯心净土呢?说一个真实通...

【推荐】达摩大师血脉论

达摩大师血脉论序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军事赐绯鱼袋任哲...

日月如梭,很快一天就过去了

这个打警策是考验你,警告你要好好地用功:今天又过了...

为什么越念佛越觉得杂念纷飞

问: 本来念佛应该越念越清净,为什么越念越觉得杂念纷...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坎坷命运如何才能得到改变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人都想平平安安...

修行应从心性的观照下手

大家进到学院来修学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骤...

积累资粮与消除业障的五个方法

学会赞美,尊重他人 在《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

主导生命的两个力量

佛陀在经典当中告诉我们,生命就像是无止境的水流,这...

【佛教词典】八随烦恼定与诸染污心相应

【八随烦恼定与诸染污心相应】 p0087 成唯识论四卷二十...

【佛教词典】慧镜

(譬喻)智慧能照物,如明镜。中阿含经五十四曰:云何...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二龟听法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的故事呢,我们又挪步到这块...

当知现生所受刀兵水火等事,皆由自造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

学佛要先懂得佛教道理

我国有五大宗教,总的说都是劝人为善,大家都做好事。...

圣严法师《不舍众生》

一般人误解佛教,甚至佛教徒们也误解佛法,认为佛教是...

一念淫念的果报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应化的时候,龙王中有一位...

修行是转变第六意识,而不是消灭第六意识

我们这一科是把遍计执--所谓能遍计的第六意识,它计度...

宏海法师:佛说吉祥经

好,各位大觉佛子们,大家晚上吉祥。今天是我们2018年...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

人生最大的「爱别离」

在恒河边,释迦牟尼佛与几个弟子一起散步的时候,他突...

悭贪的果报

昔日,佛在波罗奈私国弘化。当时,国内有一位大富长者...

西方净土的欣慕行

释尊对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的描述,为我们建构起一个至极...

老和尚与小和尚的对话

完美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满地都是写了字的废纸。 「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