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只要你愿意念佛,你就不需要修福报了

净界法师  2022/11/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只要你愿意念佛,你就不需要修福报了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段经文总共是两大段,第一个是一个总标,第二段是一个别名。看总标,说“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换句话说,要往生净土,他必须是多善根、还有多福德。这以下就把这个往生的因跟果,再各别说明。什么是往生的因呢?就是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闻说阿弥陀佛”就是善根,因为你知道弥陀本愿的功德,你能够随顺,这就是善根啊,我接受——说弥陀要救拔我,我接受您的救拔,我愿意从现在开始,生命开始改变,我不再贪恋娑婆了,我来生要到净土去了,这个就是顺从本愿;然后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这个是往生的因,这个就是多善根、多福德了。

得生彼国,是在什么时候呢?往生净土不是在平时,是在临命终的时候往生的,这个时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因为弥陀的现前,开示慰导,使令我们能够安然的往生净土。这个地方把净土的因跟果,就标出来。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注解。这一段首先讲到三件事情,第一个:赞叹名号功德的殊胜,万德洪名。为什么呢?因为菩提正道名善根,是亲因;种种助道: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等,是福德,是助缘。善根是因哦,你往不往生,是靠善根;那么你的品位高低,是靠福德,靠你念佛的多少。那么这个地方做一个比较,说声闻缘觉,这个二乘人,二乘人他的思想的善根是偏空,他的空性是偏空,所以少善根;那么人天的善法,因为心中有所得,所以是少福德,皆不可生净土。

这个净土啊,很多的居士问我说:净土在十法界的定位到底是什么?这个很重要,因为这个结果影响到你的因地。就是说净土,它肯定不是六凡法界,肯定的。为什么呢?因为他在净土当中是无漏,他没有烦恼的活动,他有三不退转的功德,六凡法界做得到吗?不可能!它是一个无漏的法界,你看每一个人的六根接触到六尘——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所以它的这个快乐背后,有一种圣道的力量;六凡法界,六尘的背后,是放逸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是六凡法界。

它也不是二乘法界,因为二乘法界,诸位知道,阿罗汉入偏空以后,他没有正报、依报庄严,他是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依正庄严的,所以它也不是二乘法界;那只能说是佛菩萨的法界了,佛的法界。所以印光大师才会讲一句话说:“往生净土,是即众生心,投大觉海。”就是说,往生净土是怎么回事呢?就是一个凡夫去受用佛陀的法界,是这么回事了,你的受用等同佛陀,但是你的烦恼没有断。

这样子讲就有问题了:我们往生到一个佛的法界,那你总得解释个因缘,因为你不能无中生有啊,那凭什么呢?佛的法界,你看:净土,第一个它的正报,是长远无尽的正报寿命,他寿命是无量无边阿僧祗劫;他的依报呢,是广大无边的依报国土。到了净土,你看你的国土没有障碍,你能亲近十方诸佛。那么一个凡夫,凭什么创造一个这么广大的正报、依报呢,凭什么?

你说你有本事,你布施,你庄严这个国土看看,你不可能嘛!因为你布施,第一个你有所缘境,我喜欢布施A,我不喜欢布施给B,那你就完了,你就有限量了,那我也做不到无住布施了,我们布施都是有选择性的了。所以理论上,凡夫应该创造不了这个国土的,不可能,因为我们有限量,有限量的因,不可能成就无限量的果。

那到底这个净土是怎么来的呢?看蕅益大师怎么解释:“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多福德,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

往生啊,它有两个条件,第一个:善根的准备——信愿,就是顺从本愿;第二个是忆念名号。因为这个名号,它本身是阿弥陀佛无量无边的善根,跟无量无边的福德,他把所有的善根福德,摄持在一句佛号当中,使令我们忆念的人,念念创造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出来。这个地方要说明一下:往生的因——两件事,对不对?第一个:多善根;第二个:多福德。

在《智度论》上说:佛陀的福德,可以跟大家分享,可以的。比方说你打了一个佛七,你的身口意出现了两个功德:一个是你的善根,你对阿弥陀佛的皈依加强了;第二个:你念了很多佛号。那么我希望把我的功德,回向给我的母亲,其实你只能够回向福德这一块,你不能说:诶,我现在对阿弥陀佛的皈依心很强呢,我把我这个心态,回向给我母亲,不可以!善根不能回向,但是你的福报可以回向,你的妈妈会因为你打这个佛七,她可能有障碍消除了,她就算没有障碍,她的福报寿命增加了。

所以:福报可以分享,善根不能取代!也就是说,净土宗的人,理论上是这样了——你一辈子可以都不修福报,可以,照样往生。理论上净土宗的人,一辈子都待在佛堂里面用功,他照样往生,他照样能够去受用长远无尽的正报寿命、他照样受用广大无边依报国土。

我这样子讲了,有一个年轻大学生,很不服气,说:那这样不是很不公平吗?我说:世间上本来就不公平。世间上公平吗?你看有些人,他走捷径一下子就过,本来这个佛法,本来就有捷径的了,佛法其实就是有捷径的,有些人成佛快,有些人成佛慢,所以他必须要判教。

净土宗往生的人,福报都不是靠我们修来的,你不要以为说你布施、持戒,你就有办法摄受那个国土,不是的,其实,因为那是名号给你的,但是,善根,佛陀不能帮我们准备。所以,理论上只要你愿意念佛,你就不需要修福报了,因为福报佛陀都帮你准备好,都帮你放到佛号里面。但是,我再提醒一次:佛陀不能够替我们准备善根这一块。善根属于智慧了,你做出错误的判断:你继续贪恋娑婆世界、你不接受弥陀的摄受,这一块佛陀就不能帮助你了。

所以净土宗真正准备的是偏重在善根这一块。你看,说实在话,净土宗的大德,相对藏传佛教,修福报比较不主动积极,是有原因的,相对藏传佛教来说,他习惯于息诸缘务。因为他不需要准备福德,阿弥陀佛已经准备好了,他准备善根这一块就够了,他的福德可以到净土,再慢慢修了。

那么这个地方说明什么事情呢?说明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这一段:佛号,不能取代!你每天可以持一点大悲咒,你每天可以持一点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但是你不能完全没有佛号,不可以!

这个地方就是说,因为你凭什么受用广大佛土?一一佛号,悉具多善根多福德,就是因为有佛号的关系嘛。所以印光大师说,他说:如果你不习惯整天念佛,也没关系,你喜欢持持咒、你喜欢拜拜忏,都好,但是,你不管做什么事,请你最后加十句佛号。这个是对呀,把一切的法门,会归到这一句佛号,因为这是本尊嘛,要加十句佛号下去了。我再讲一次:你可以念佛念得少,但你不可以完全没有念佛。你没有念佛那你福德从哪里来?你有善根,说:诶,我很想往生,对呀,善根、福德,那福德呢?观世音菩萨圣号的功德,能够等同阿弥陀佛吗?不可能,缘起法就是有差别。

所以这个地方说明:我们今天的往生,善根是我们准备的,福报是阿弥陀佛替我们准备的,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念佛,才能够把这个福报打开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应化人间的故事

唐朝法顺和尚,是长安万年社氏之子,又叫做杜顺,乃社...

我可以永远不去净土吗

【十者此土有佛道难成苦。彼土但受一生行满。所作成办...

智慧和勇气战胜污点

读初中时,美术老师请来市里的一位老画家,在课堂上为...

平常要把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作一个比较

这一段是说明以愿导行方名正行,就是在念佛的操作当中...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

印祖在讲到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中的有禅无净土时,...

从极乐归来的菩萨是非同小可的

极乐世界的解脱功德,我们简单提出三点: 第一、随愿闻...

母鸡的爱心与智慧

欧洲一个专门研究动物的机构中,有位教授负责研究鸡,...

佛陀探病

佛陀住在只园精舍的时候,有一位比丘患了重病,因为卧...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蕅益大师:大病中启建净社愿文

甲午十二月十有三日,菩萨戒弟子智旭,一心归命极乐世...

造佛像的缘起与功德利益

佛有二身,一者法身,二者色身。法身无相,体遍虚空法...

念佛时出现心魔该如何处理

问: 师父曾经碰过一个问题,可是后来在光碟里面没有...

明一法师:枯燥乏味好用功

世间的人都怕做枯燥乏味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这是非常...

【佛教词典】寺官

(职位)称寺院之役员。西土称之为净人。比丘尼传曰:...

【佛教词典】三祇百劫

谓菩萨于三大阿僧祇劫间修六度万行,又于百劫间修召感...

你的佛号为什么没有力量

平时思惟:一、罪障深重,求出无期;二、弥陀大愿,必...

小人也可以转换成贵人

生活中,有人被他人捉弄或陷害,于是把称对方是小人,...

把你未来的功德跟佛号连结在一起

你必须把你净土的功德跟佛号连结在一起!诸位知道这是...

《佛说盂兰盆经》教您怎样报母恩

今天我们这个法会是什么法会?报恩法会。报谁的恩?报...

素食主义是一种文化行为

我吃素基于以下三方面:首先我认为吃素,身体营养不存...

净念相继如母忆子

讲几句用功的话。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圣严法师《好念头,坏念头》

一般人多半认为心中的想法并不等于行为,要确实做出不...

未证无生法忍,浊世度众无有是处

证到无生法忍,你是法身大士,你来这个世间就有宏誓的...

【推荐】佛法不在远求,即依现前世间事

佛法不在远求,即依现前世间事,能作得条条是理,事事...

《无量寿经》开显的修行宗旨是非常精妙的

善导大师在注解上品下生的条件时只有一个但发无上道心...

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

憨山大师(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

摄取大量蔬果,能增强记忆力

最近一项研究调查了2533名45至60岁的健康男性及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