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得病的因缘与疾病出现的相状

智者大师  2023/04/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得病的因缘与疾病出现的相状

【原文】

复次,有三种得病因缘不同:一者、四大五藏增损得病,如前说。二者、鬼神所作得病。三者、业报得病。如是等病,初得即治,甚易得差。若经久则病成,身羸病结,治之难愈。

【译文】

还有,得病的因缘大概有三种:第一种是四大、五脏失衡,有所增加、减损而患病,如上文所说。第二种,是鬼神作祟而得病。第三种,是往昔造作恶业感得果报而得病。这些病刚一发作的时候,就要及时治疗,便容易痊愈,如果拖延太久,身体虚弱,疾病深入,治愈起来就难度更大。

【原文】

一、明病发相者。病发虽复多途,略出不过二种:一者、四大增损病相。若地大增者,则肿结沉重,身体枯瘠,如是等百一患生。若水大增者,则痰阴胀满,食饮不消,腹痛下痢等百一患生。若火大增者,即煎寒壮热,支节皆痛,口气,大小便利不通等百一患生。若风大增者,则身体虚悬,战掉疼痛,肺闷胀急,呕逆气急,如是等百一患生。故经云:“一大不调,百一病起。四大不调,四百四病一时俱动。”四大病发,各有相貌,当于坐时及梦中察之。

二者、五藏生患之相。从心生患者,身体寒热,及头痛口燥等,心主口故。从肺生患者,身体胀满,四支烦疼,心闷鼻塞等,肺主鼻故。从肝生患者,多无喜心,忧愁不乐,悲思瞋恚,头痛眼闇昏闷等,肝主眼故。从脾生患者,身体面上,游风遍身,痒疼痛,饮食失味等,脾主舌故。从肾生患者,咽喉曀塞腹胀耳聋等,肾主耳故。五藏生病众多,各有其相,当于坐时及梦中察之可知。

如是四大五藏病患,因起非一,病相众多,不可具说。行者若欲修止观法门,脱有患生,应当善知因起。此二种病,通因内外发动。若外伤寒冷风热,饮食不消,而病从二处发者,当知因外发动。若由用心不调,观行违僻,或因定法发时,不知取与,而致此二处患生,此因内发病相。

【译文】

第一,知晓疾病出现的相状。疾病发生虽然有很多方式,但是大略不过是两种,一种是身体中的四大失调,有所增减而导致。如果地大(性坚,支持万物)增多,就会肿结沉重,身体枯瘠等相应的一百零一种病患发生。如果水大(性湿,收摄万物)增多,就会痰阴胀满,食饮不消,腹痛下痢等相应的一百零一种病患发生。如果火大(性暖,调熟万物)增多,就会有煎寒壮热,支节皆痛,口气,大小便利不通等相应的一百零一种病患发生。如果风大(性动,生长万物)增多,就会有身体虚悬,战掉疼痛,肺闷胀急,呕逆气急等相应的一百零一种病患发生。所以经中说,有一大不调适,就有一百零一种病患发作,如果四大不调适,就会有四百零四种病患一起发作。而四大之病发作,有各自的情状,应当在坐禅时及睡梦中善加觉察。

第二种是五脏出现了病患。从心脏生发病患,即会身体寒热,及头痛口燥等,因为心主口。从肺脏生发病患,即会身体胀满,四肢烦疼,心闷鼻塞等,因为肺主鼻。从肝脏生发病患,即会面无喜乐,忧愁不乐,悲思嗔恼,头痛眼闇昏闷等,因为肝主眼故。从脾脏生发病患,即会身体面上,游风遍身,痒疼痛,饮食失味等,因为脾主舌故。从肾脏生发病患,即会咽喉曀塞腹胀耳聋等,因为肾主耳。因五脏所生之病有很多,有各自的情状,应当在坐禅时及睡梦中善加觉察。

如上所说,四大五脏所引起的病患,因其发作的根源与情状各异,所以病相千差万别,难以具体解说。而行者如果想修止观法门,如果有病患发生,应当对其所起的原因有所辨别。这两种病,即是因为内外两种原因所引发的。如果外部伤寒冷风热,饮食不消,而病从四大、五脏这两处发作的话,就是因外发动。若是用心不调,观行有差错,或是禅定生起的时候不能善加辨别取舍,而导致病从四大、五脏这两处发作的话,就是因内发动病患。

《童蒙止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智者大师文章列表

缘份的秘密

在人的一生中,屈指算来,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并不多...

大安法师出家因缘及体会

在这个功利盛行、宗教与道德长期被边缘化的社会能踏上...

理观让你清净,事修让你庄严

问: 师父!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怎么面对如灰尘的人事...

厨师改行,全家获福

阿融的职业是在酒楼餐馆中专门从事下刀斩剁宰杀飞禽、...

印光大师:遇到灾难病苦时念观音圣号

● 问: 如果遇到危险急难时,恐怕不能同时念诵各咒,...

印光大师论念佛人如何对待疾病

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疾病是人生八苦之一,念佛人...

双德双福遇佛成道缘

在舍卫国的某个村庄中,住着一户贫穷人家,女主人怀胎...

五种外道的错误邪见

【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或有分别自性为因,或...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经商与学佛

平常人看得学佛是很难,往往听人讲究佛学,以为我未讲...

接受「还不圆满」的自己

在过往的经验中,你肯定会遇到相当多不容易、让你很伤...

女人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一个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是一定要活得漂亮。无论什...

极乐世界的鸟是怎么来的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

【佛教词典】回趣

(术语)回心而趣佛道也。唯识枢要上本曰:回趣于大乘...

【佛教词典】内缘

眼耳鼻舌身等五识缘色声香味触等外境为外缘,意识于心...

为什么理观对净土行者甚为重要

问: 请问师父,何谓理观,为什么理观对净土的行者甚...

念佛法门一定要调伏现前烦恼

不得包藏瑕疵:瑕疵是指一时的缺陷,譬喻我们起心动念...

老实念佛的人是什么样的

祖师大德总是苦口婆心劝人老实念佛。这句看似简单,实...

她不知佛,但一举一动却离佛很近

《葛藤集》中说南岳怀让见马祖一心一意地想坐禅成佛,...

贫穷的人有七种布施

贫穷布施难。然而,佛陀告诉我们不用财物也能布施。称...

《宗镜录》之法师十过

若不观心内证,法师略有十种过: 一、但外求文解。而不...

坐胎的过程宛如地狱非常痛苦

我们往昔的业力,由于一念阿赖耶识都有贪爱的种子,所...

中年失子之痛--感爱别离之苦

2012年6月17日下午4点多,在河南信阳读书的小儿子的同...

做事不执著,并不是随随便便做

问: 师父教我们不执着,但如不执着,事情如何能办好...

只要心不随着动,烦恼就会过去

修行功夫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累积的。像大家现在...

宽容是做人的美德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一个宽容的人善于补人之过,容...

一念虔诚 因小果大

有一回,佛陀来到全是婆罗门种的一个国城。城主听说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