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用功办道这件事,应分分秒秒皆如是才行

绍云老和尚  2023/06/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用功办道这件事,应分分秒秒皆如是才行

用功办道这件事,不论是几个七,天天如是、时时如是、分分秒秒皆如是才行呐。

今天,我问了一个人:“你在这里打了两个七了,对看话头如何理解、如何认识呢?”他说:“我原来不知道,我是在学,我就想在这期间能够把心和境界分开。”我说:“你这个口气蛮大的。这就是有些人在照顾话头的时候,心念不是真的放在话头上,搞偏了。”

现在,不论是出家人、在家人,用功办道还没开始用,就想得到大的好处,要见到一个明显的收获,他就满意了。就因为抱着这一念,他在看话头的过程中会出现种种现象。

大家都讲发心、要了生死,我要问一问:你发的什么心?佛教《劝发菩提心文》上讲有八种心: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有的人发心不是为了了生死,而是为了把自己身体搞好;在家人为了家庭顺利、生意如何做好,这是邪呀!发心要真正为了了生死,将来成佛道、度众生,这才是正。

我们要了生死不是一下子能了的,要有一个长远心、决定心;就等于上一座高山不到山顶决不罢休,有这种志愿心才是真。有的人打七是来试试看,反正几个七时间不长,看看这里究竟如何?这就是假、就是伪。

还有的人虽然发心是要了生死,但时时处处为个人着想,大众的事情、集体的事情他一点都不管,这是小啊!大心不是这样的,不但要自己了生死、还要度人,将来成佛以后还要度无量的众生,这才是大。

有人想:成佛有没有快的办法。比如说参话头,他不愿参话头,他跟我说:“书上讲有个咒,持这个咒多少天就能即生成佛。”他搞这个咒,向心外求法,这是偏呐。有时候还不是偏一点点,如果走到岔路上去了,一下子转不回来,因为他得到那个境界。

1998年,云居山打禅七,打到三个七时,从终南山来了三个穿喇嘛衣服的人,有两个坐了两支香受不了,跑了。

另一个没坐到三天,在外面跟人说:“哎呀,像你们这样在禅堂里看话头,一天到晚跑、坐,晚上搞到十二点,这样能悟道啊?”

有人说:“你怎么悟道啊?”他说:“我有个法子,只要七天、多者十天保你悟道。”有几个小青年听他这样讲,就跟在他后面转。他说在这儿不行,你们要跟我到终南山去。

这几个人就想跟他到终南山。我那时是打七的班首,他们来向我告假,不说到终南山,而说有什么事、什么事。我问:“你们多长时间回来呀?”他们说:“几天就回来。”

几个小和尚跟着他跑到终南山,他又说要二十二天才能开悟。有个小和尚住了几天,发现不对。他叫我们到那里给他干活、烧饭给他吃,自己却在那儿睡大觉,要我们伺候他,还要我们拿钱买东西供养他。

结果二十二天住下来,问师父怎么没有开悟啊?他说:“你们持咒不虔诚,还要二十二天。”其中一个先回来了,还有两个又住了三天也回来了,回来后就跪在那儿忏悔上当受骗。

所以现在学佛的人虽然比较多,但真实行持的人少之又少啊!因为世间的人都想捡便宜,哪个事情快、好,又有收入就干那个事。他认为我们用功办道跟世间的事一样,所以就出现种种偏的现象。

要快嘛,一坐下来就想要快,因为心不静,种种的境界现象就出来了。境界现象出来了,他把持不住了、做不了主了,自己也知道不对了。但是想扭转过来,一下子还不行。

这些走偏的人就是以攀缘心想抄近、求快。实际上他不知道这是攀缘心,是妄想上再加妄想心,这种心你能悟道啊?这种人就是《楞严经》上所讲的“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我们攀缘这个、攀缘那个,缘还没攀上,反而把我们本有的佛性给遗失了,遗失了以后就迷惑了,迷惑了就打转了。所以叫妄念不去又有妄念,在六道中轮回流转。

正是“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的真实写照。

过去博山祖师一个人在禅堂里打七,那时候没有钟,所谓坐香,就是以香为时间。一支香点起来往香炉里一插,到菩萨面前拜一拜,对自己说:“博山啊,你刚才那支香打了几个妄想你知道吗?下一支香不能再打啦。”

我们问问自己,知道不知道在这一支香当中打几个妄想?一支香都不知道,一天下来就更不知道啦。所以我们不能急,急得就想证果,哪有那么容易啊?

我们讲看话头、看话头,看话头的目的就是以这句话头把一切的妄念当下摄住,找我们本有的自性。有的人才搞了几天,就想如何、如何了。我12岁开始信佛,16岁就正式开始在家搞了,搞了60年了,搞到现在也还是这个样子。

但是我相信: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心不退,信心能了生死。只要信心不退,今生不行来生,来生不行再来生。

不是你搞三五天、三五年就能解决问题的。若这样能解决问题的话,世界上就没有众生,都是圣人了。

一个人从幼儿园小班、大班、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二十多年出来后还没有饭碗,还要自己找工作,找不到就没有工作,这还要搞二十多年。

学个泥瓦匠、木工也要先学三年,再为师傅服务三年,要六年。我们要了生死大事,解决无量劫来的轮回苦,哪有那么容易啊!

我们今天才第三个七的第一天,一共才十五天,你能有个体会就算很了不起。你还想证到如何、如何,那就是狂啦!不但狂,而且还愚痴、痴狂。我们才搞了几天就能解决生死大事,哪有这么便宜啊!

所以,想快速的、想抄近的、想尽一切办法要超过人家的,这些都是狂心。狂妄心不歇,你不但没功夫、不能了生死,要想把功夫看上也不可能。

因为修学佛法一切法门,不论哪种法门都要谦虚虔诚才行。高傲自满、骄慢,不但学不成,搞长了还要着魔,非着魔不可。为什么呢?你要快,要想如何、如何,你用妄想心想,那个魔境就出来了,境随心现呐!

在这个堂中,大家都在用功办道,但如果你的知见不正、认识偏了,办道当中就会偏、就走不上正路,就会出种种奇怪的现象、不正常的现象。小则害你生病、害你这一生;大则断送你的慧命,不是小事啊!

所以我们修任何法门,要先把理路搞清,然后怀着一个谦虚虔诚的心,踏踏实实地看这句话头。你要认为我这个人聪明、才干超过人、修行的方法比别人快,动这一念魔障就来了,因为这一念有傲慢在里面呐!

用功办道的人就怕要快、要超人家,有这个念就是狂、就是慢、就是痴,不但达不到,还给自己增加麻烦。古人讲:欲得高高山顶立,必须深深海底行。你不做低下的人,在深深海底苦练出来,哪有这么容易得到高高山顶立呐?

最后还有一个七,我希望我们在座的人,在这个七当中还像前两个七一样,怀着一个谦虚、虔诚的心念,老老实实看好这一句话头,不要想什么抄近的、超快的,不能动这些妄念。你一动这些妄念,就给自己惹麻烦。一旦惹上了麻烦,你想不动也不行了。所以,希望大家在后面的六天中,要守住心中的一个正念。

说的都是空话,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绍云老和尚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禅是什么》

有人认为禅与净土截然不同,其实,二者并无冲突。此在...

千锤百炼,身心皆益

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心身...

修行人要善用你的第六意识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个时候,彻底了...

念佛宜修易行之行

原文: 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

修行,是从「修不行」开始的

修行,其实是从修不行开始的。各位在炎热的夏天里还来...

再也不会有比跌跤更糟的事了

日本京都大仙寺的住持尾关宗园,是当代著名的禅师,也...

把心找回来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心,究...

有教养的人的十大特征

一、守时: 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推荐】小乘跟大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当我们从业果的思想,再进一步就是空性的道理。这个问...

远离恶口的十种功德

诸仁者!于彼远离恶口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药王菩萨以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

《圆觉经》云: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

对来生没有计划,生命就不知道怎么活

修行除了要注意眼前的因缘,更要注意未来的因缘,就是...

【佛教词典】无想定与灭尽定差别

【无想定与灭尽定差别】 p1094 俱舍论五卷四页云:如是...

【佛教词典】喝露聻咦

(杂语)喝者叱人之声。露者露现,物之显然分明也。聻...

【推荐】最尊贵的客人是父母

正上班时,婆婆打来电话说家里来了客人,问我能不能回...

贪心之害

过去有一个少年妇女,因家庭的富有,吃喝玩乐,随她自...

极乐世界以意为食,为何还要上大供

问: 《无量寿经》说极乐世界意以为食,那为何还要上大...

《临终三大要》述义

《临终三大要》作于民国十九年,即一九三○年,这篇文...

在家居士受菩萨戒后可以染发吗

问: 请问法师,在家居士受菩萨戒可以将白发染成黑发...

番茄,名符其实的长寿果

番茄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长寿果。番茄之所以能够获得...

你很会念佛,但不一定就能往生

当你提起佛号的时候,我们只能够说你很会念佛,但是不...

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

问: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父母...

八字是注定的,为什么又可以改命

问: 人的八字是注定的,念佛可以改变命运。可是有些...

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

【推荐】佛为什么把亲人之爱叫饿鬼爱

问: 佛陀为什么把亲人之间的爱,叫饿鬼爱,有没有说...

本焕长老与印顺法师开解众生疑惑

现代社会把人的各种欲望都裹挟在里面,拼命刺激你,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