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命终时你如何走出来,这个很关键

净界法师  2024/09/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临命终时你如何走出来,这个很关键

同样的烦恼、业障,表现在内心有大乘善根的人,它的势力降到最低,这一点对净土宗往生非常关键!诸位!你怎样从烦恼障、业障里走出来,这很重要!临命终时,我们合理地推论,每个人会先堕入妄想,因为我们平常都是先打妄想然后再对治的,那临终时你也是先堕入妄想。

净土宗的正念,就是看谁能够把握第二念——你的反击能力。就是说,临命终时你是怎么走出来很关键,你只有八个小时的时间。按照印光大师的说法,临命终就是死亡后八个小时,这八个小时的处理态度,影响到你的来生。你的内心有生死的业力,也有往生的资粮,在那个地方真妄交攻,两个业力都在鼓动。这个时候你的心态扮演重要的角色,你的心态就是个开关。你到底是启动生死业力而随业流转,还是把你在佛堂忆佛念佛净土的善根启动起来,而去招感阿弥陀佛?

身为阿弥陀佛,他随时都在等待接引你去净土,但是你得走出心中的妄想,才可以面对弥陀的光明,问题在这里。阿弥陀佛不能跳入妄想把你拉出来,他的觉悟不能取代你的妄想。就像蕅益大师说的,“既从心起,还从心灭。”妄想是你自己捏造出来的,没有人可以帮你消除,你自己打出来的妄想,必须自己处理。阿弥陀佛是在你走出了妄想,他才可以把你带走。

所以末法时代的我们,流转到现在,每个人打的妄想都差不多,谁能够快速走出妄想变成关键了!合理地推论,因为我们平常就是打妄想、念佛两个东西都有,临命终,我们一定堕入妄想。你不可能说临终时都不起妄想,这怎么可能呢?这是不合理的推论。

所以我们应该说,临终时一开始先堕入妄想,然后再从妄想里面走出来。这个时候就考验到你净土的善根,还有大乘善根的结合,这时空性的智慧很重要。你那时认为妄想是真的,那就惨了,你就很被动。你压住一个妄想,又冒出另外一个妄想,你就在时时勤拂拭,惹了满身的尘埃,不容易走出来了。

所以你现在能居尘不染,要看你的清净心的体会有多深。菩萨在远离过失时,他比一般人能够快速地走出他内心的阴影。虽然他没有断烦恼,但是他有办法从烦恼里面走出来,他能够把握第二念的正念,走出妄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临终一念在净土,则必定往生净土

【原文】 净土传云: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乘大愿...

短暂的十念佛号怎能灭除这么多的罪业呢

《阿含经》曾说有一大富长者,他的儿子因感情受挫折而...

再没有比这更简便易行的法门了

【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

顺情而化,导入弥陀的大悲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经讲,极乐世界有很多的鸟,都是阿...

中峰和尚劝念佛诗

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谁能数? 众生反以苦为乐,...

破坏亲人往生正念,其罪过极大无比

汝母七十一岁,来日无多。须为家中眷属说,大家日常在...

安住空性,发起菩提

一个人要学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观,转成完整...

怎么才能达到与世无争的境界呢

问: 很羡慕那些与世无争的人,怎么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佛教不是说的,而是行的

古来的人,修道的人多,得道的人也多,这现在出家的人...

莫失好时,若失好时则不可救

讲完信、愿、持名,佛陀为什么又讲今现在说法呢? 这个...

宽恕别人给你带来的12种好处

人的心病从什么地方来?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无法宽恕他...

信佛与学佛的差别

信佛是学佛的开始,学佛是信佛的实践阶段,更进一步而...

【佛教词典】内四供养

内院之四供养。又作内四供、内供养、内供。“外四供养...

【佛教词典】得菩萨忍陀罗尼

为四种陀罗尼之一。又作能得菩萨忍陀罗尼、忍陀罗尼。...

大安法师出家因缘及体会

在这个功利盛行、宗教与道德长期被边缘化的社会能踏上...

四位比丘尼的往生事迹

彭际清居士说:在我的家乡吴县,十多年来往生有证明的...

妙高禅师

妙高,字云峰,长溪人,他家世世以儒学为业,他母亲临...

我们的眼睛总是在「看」

我们天天学戒律,佛教我们防非止恶。吃饭、穿衣、说话...

极乐世界的往生者有重量吗

问: 佛经中有描述,极乐世界的地面有落花,诸上善人踩...

厌离娑婆和厌世嫉俗是一回事吗

问: 顶礼法师。厌离娑婆的厌和厌世嫉俗的厌是一回事吗...

说诚实言--佛教戒规

在《佛说阿弥陀经》中,佛陀反复提到了诸佛说诚实言一...

惟有能忍才能止诤

有一次,佛陀在俱啖弥的地方说法的时候,弟子群中发生...

【推荐】佛教中开光的真正含义

开光,即便是在非佛教界人士那里也不是一个陌生的词,...

普陀山的不可思议

说到普陀山的境界真是不可思议! 山上有前寺后寺,前寺...

如何面对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在当今时代,改换工作、生活环境已很常见。如何面对新...

真如缘起的三种问难

《大乘起信论》的真如缘起,特别是在唐朝有三种问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