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关于念佛助念法器的开示

入川法师  2024/11/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关于念佛助念法器的开示

第一个环节,叩磬人员的岗位责任和注意事项,引磬是佛教里最常用的一种法器,主要是引礼大众礼佛问讯、念佛、诵经、唱赞、起腔落腔、还可以提醒禅定中人出定的作用。

每一种法器都有甚深的象征意义和作用,如木鱼是命,引磬是令,在佛教法器里有很多种,各种说法也很多,那么在助念时的法器为什么只选用引磬呢?

一、印祖: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临终三大要》言: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

因为印祖是通晓经藏的,他这一句话透着法理义趣,直达我们必需之处,这正好显明了我们念佛的法器,就是要用引磬的,再说引磬在钟鼓吸人意,就是一种开解祛闷的作用,在临终的时候,这引磬声是悠远的,能给人家破迷痴的,就是特别悠的地方,谁都是干扰不了的。

你看过去在一个交响乐里头有一种三角器,整个交响乐你看那么大磅礴,就一个小铁,但是那个三角器稍微一敲,那交响乐压不住它,它从那个乐器里能穿透出来,那么引磬的这个力量比西洋的三角器还要透彻,还要鸣厉,就是鸣厉于我们的心当中,显发我们这一句佛号的一种助缘作用。

所以在助念现场务必要用引磬。

二、我的亲身经历

这个引磬还有一段来历的,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个人闷绝了,我经常赶上这样的,他又活过来了,活过来别人都跑了,把我留那儿了。

活过来之后我再问他话,他说什么也听不到,他在昏迷的时候就听到这声引磬声,引磬声之后,他就惊醒了,越来越醒,引磬打着打着,佛号就伴着进来了。他就想着我不能死,这到什么地方,他就心里跟着念,念着念着他就觉得胸闷,一口气吐上来就活了。

他活了不要紧,其他人跑了。他们还问我师父你咋不跑呢,我说我跑不了了,因为我注重念佛了,确实不知道,光知道一些乱,后来别人跑了,我这一睁眼他坐起来了。

三、《释氏要览》:闻佛名磬声必随愿往生善趣

那么我们再看《释氏要览》言:闻佛名磬声,令专系圣境,以不颠倒故,必随愿往生善趣。

可见磬声的力量。

四、《阿弥陀经疏钞》:鸣磬助称佛名,亡者得生佛前《阿弥陀经疏钞》:有欲舍命者,兼与烧香鸣磬。助称佛名,非直亡者得生佛前,亦终成见佛光也。

五、引磬有醒智的作用

根据佛言祖语祖师的开示,我们知道,引磬在助念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不但可以破除昏迷,而且还可以破除临终人的业幻业障,在昏迷当中它能够有醒心开智的作用,能令临命终人提起正念。

正念失了可很麻烦的,它有个醒智的作用,正心的作用,也就有了正念,心智明利了,那么正念才起。心智都没有了,丧失昏沉了,你怎么会有正念呢?

所以说临终助念中,引磬起到的作用是蛮大的,任何法器都要如法使用,所以我们在叩磬时,要至诚恭敬,如面佛天,如临师宝,不能有懈怠厌烦之心!

六、持磬要则

(一)威仪庄严如法

为什么引磬平口就那么恭敬,伴着阿弥陀佛声音,你看,同时并进,于舌口法轮当中并出,这是一种摄受的恭敬力,已经表明了这种力量之存在和庄严之处,很有威仪的,这样才能与佛感应,才能自利利他福慧双修。

持磬时要注意威仪,身体要端正,齐足而立,磬对口,手平胸,左手拿引磬,右手拿钎,用食指勾击,当然了这里不是死规定的,假如你手有残疾,或者这个非得是左手吗,不会换成右手,就是说有的人团队非常执著的,法师你说的是左手,没说是右手,这种根据情况而定。

(二)关怀人员持磬距离亡者五六十公分左右

前期关怀人员进入助念现场,与家属沟通同意助念后,叩磬人员手持引磬安放座位,座位放置于临终人侧面,胸部以上1.2至1.5米处,与耳部成45度角,座位之间相距一尺半,就是五六十公分左右,第一时间提起临终人的正念,为什么要这样呢?他与他的位置是相齐的,正好对着他的耳根的,临终时候人的前五识都失去作用时,唯独耳根最利,所以这样声音就是最快最直接最方便地去给他一个众生的利益角度上去看去放在他的跟前的,所以要对他的耳根进行一种关护。

耳听就是心念,在念佛的时候,我们的名号和引磬声通过他的七识入到他的八识,正好他八识的种子和七识一撞的时候,这种强缘的种子就显发出来了,念着名号,佛力法力众生心力产生作用,阿弥陀佛在众生最苦难的时候就会在他心里显现接引他。

这个问题是明天要讲,不是今天,今天我们来看看,在引磬当中还要注意特殊情况,灵活变通,不持死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欲求长生,莫如净土

佛眼见无量劫事,故自古及今,无所不见,又戒人妄语,...

念佛和八十八佛哪种忏悔力量大

问: 念佛需要拜八十八佛忏悔业障吗?不是至心念佛能...

【推荐】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

(1)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在以下的经文当中,佛陀都...

临终障碍重重,平时念佛是否白费了呢

问: 有同修吃斋念佛多年,一直辛勤为道场服务,然临终...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这...

兜率天跟西方净土有什么差别

兜率天跟西方净土还是有差别。诸位你去读读《阿弥陀经...

定不定业对净土宗的往生有什么启示

定业就是说,这个业的结构非常坚固,它有主动得果报的...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忍辱胜过怨恨

忍辱胜怨,善胜不善,胜者能施,真诚胜欺。 所谓忍辱胜...

找回幸福感

生活中总有些事比忙碌更重要,比如聆听内心的声音,问...

五种修行心态错不得

佛教是个重实践,重自力的宗教。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

心态决定思想

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

【佛教词典】十使

又名十惑,或十根本烦恼,即 一、贪,贪爱五欲; 二、...

【佛教词典】六垢

(名数)恼,害,恨,谄,诳,憍之六法,能污秽净心,...

禅房门外的绊脚石

方丈禅房的门外,是用青石铺设的地面,奇怪的是,正对...

求地藏菩萨满愿快,是什么原因呢

【善男子。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事物总是相对存在的,所以任何事物都会有它们好的一面...

一天到晚起嗔心,你拜忏的功德一点都没有

有时候,人的嗔恨心来了,什么都不顾了,他的财富都不...

知苦才能离苦

无论小乘或大乘佛法,都是以苦谛为根本, 如佛经里面讲...

证严法师:四念处

前言 释迦牟尼佛为了救济众生而示现人间。世间的宗教...

五戒之邪淫戒

除了夫归之间的男女关系,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

令师神通超人,平时是否教你们神通

美国度轮老法师(宣化上人)弟子恒某师、恒某师,来承天...

都说出家好,怎么个好法

佛说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鸿鹄)能远飞。 白衣虽...

心累之人

常听有人抱怨:哎,活得真累!一个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

出家人的袈裟为何如此殊胜

时值酷暑,不少居士来到寺院礼佛,稍一走动就会满头大...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信佛,对佛学感兴趣,也愿意学佛。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