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无住生心与日常生活

黄国达  2011/07/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金刚经中有云:「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些都是金刚经的金句,般若的心要。那么,如何在日用平常中体会?

当无住与空性展现在日常生活中时,无住是心,空性是法,生活是事。三者互为依存。如此,在生活情境中,深入于空性、无住生心,这时甚深微眇、周遍含容的佛法和平凡无奇的日常生活,无二无碍。生活不再是单调无趣的,佛法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玄想,就在日用平常的当下,体现深广无限的法性、法界、法身。禅语中「平常心是道。」正是此意!

开车在路上,遇到塞车,如果心「住」着在塞车上面,内心就会急躁不安,如果能够放宽视野,看看窗外的街景或欣赏路上的风景,听听音乐,放松心情,就不会那么烦躁。

塞车的影像盘据在心中,就会遮住智慧之眼,看不见当下的空性,什么是空性?空性就是万事万物皆无自性,在流动变化、相依相关中透过千差万别的认知而呈现为各式各样的现象,在开车的当下透视空性,就进入无住生心的般若状态,身心融入法界,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境界相。

局限性的想法和感觉就是「有所住」,离开局限性的想法和感觉,就是「无所住」,就能照见真实,而真实无非就是缘起无自性。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知不觉中落入二元对立的思考,其实就是「有所住」,反之,照见缘起、不落两边,则是「无所住」。

中观的八不: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正是无所住。不落入绝对化的时间相、空间相、动作相、一体相、差别相,延伸到一切对立的观念都是如此,例如好坏、对错、荣辱、得失、成败、贫富、贵贱、多寡、高低、大小、长短、迟速等能见到它们的相依性、相待性,不要迷失在这些相对现象中,因为这些现象是因缘的呈现、没有实体、会改变的。

好是由因缘而来、坏也是有因有缘,好会变坏、坏也可以变好,太固执好坏的观念,并不合乎事实的真相,执着「好」的观念,容易产生过度的期望、因为期望落空而失望,或者执着「坏」的观念,容易过度恐惧、忧虑,看不到好坏的因缘变化。

甚至对佛法的观念产生执着也是有所住,住于「业障」、「功德」、「净土」、「佛力加被」、或执着「无常」、「苦」、「空」、「无我」,或执着「真常」、「真心」等等就会变成所知障,见不到真相,变成来逃避现实生活的困境的藉口。

「业障」、「功德」、「净土」、「佛力加被」不应成为仪式化的的信仰,以功利、驱吉避凶的心态强化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和对立观念,而应体会其深义,落实在生活中的心念和行为中离恶向善、离染清净。因为业力如幻从缘生也将依缘而灭。内心喜悦祥和就是业障消除、功德增长,内心光明、智慧清澈、慈悲柔和,当下就是净土、佛力显现。并不一定非要以信仰的角度来解读不可。

「无常」、「苦」、「空」、「无我」也不应成为否定人生的消极思想或当作终极实相,而是作为对人生困境深刻的反省。实相无相、如幻缘起。由此,不住有为、不住无为,在尘而不染,内心寂静而活力充沛、喜悦自在、行于世间而不染着世间,才是不落两边的中道实相。

同样地,「真常」、「真心」也不应想像为离开日常生常之外的神秘境界,而是「了知幻相、名为真实。」「常性不可得,名为寂减常住。」「离心无法,心性本空,方便说为真心」,在实际生活中,智慧光明常现前,实相如如,不住真妄、心法,不落两边,行于中道,是为真实的生活。

总之,无住生心、不落两边,是在当下的生活情境中觉知、领悟并行动,不是停留在用头脑中的佛法理论架构来看待事物而已。那样很容易落入形式化、玄想、神秘的歧途中。

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如工作不顺心、金钱损失、感情失意等事情,就告诉自己,这就是无常、一切皆空,于是觉得人生乏味、活得很没有意思,心被「消极思想」所遮蔽,看不见完整的、无限的缘起,这个世界似乎就只是挫败而已。

若能打开视野、放宽心胸,明白即使工作不顺心、金钱损失、感情失意,这仅只是现象界的一环而已,法性、法界的甚深无量丝毫无损。

当身心平静下来,看清挫败的真实缘起,那么未来只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就不会再发生。现在虽然并不尽如人意,也能发现身旁的人、事、物中,蕴藏了很多喜悦和乐趣的泉源,端看我们能否走出心灵的囚禁,接触到心灵和世界的光明面而已。

当穿透心灵迷思,摆脱挫败感,这时,或许可以到公园散散步,看看花草树木、看看小孩戏耍,听听风声、鸟声,或者做做运动、与朋友、家人聚一聚,然后理智地分析因缘、了解因缘、改善因缘,路是活的,人是活的,不要钻牛角尖、沉溺在沮丧的情绪里,世界仍然是宽阔的,即使工作不顺心、金钱损失、感情失意,仍然有很多有意义的事、令人愉快的事可以去作。

在这样的心境中,更深刻地看清楚,看看这当中有没有主宰外物、自主的「我」,有没有绝对不变、固定标准的好坏、对错、荣辱、得失。

一再地看、仔细地检视,这一切分别相只是一堆思想、观念附加的附加物而已,实际上只有身、心、环境、世界相依相缘的运作和呈现而已。

这就是无我、无相、无住的生活智慧,也就是「法」的生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空观脱离过去,假观创造未来

龙树菩萨《中观论》有一个偈颂: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

修空观,把生命归零

那么我们讲到这个,我们凡夫的造业呀,从浅到深有两种...

用此念佛法何愁不成功

念佛须念念在心,我们的念心,对阿弥陀佛的思念要好似...

性相二宗之争

【原文】 相传佛灭后,性相①二宗,学者各执所见,至分...

妄想造就了我们的业力

我们因为不悟到自心,所以我们的妄想就造成了我们的业...

真正智者,惜已有之福,布施一切

一劝贫者施。 经济不宽裕,捉襟见肘,往往贫者难施。但...

情不附物

作为汉传佛教的信徒,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福报,什么福...

五方佛、五佛智慧和五方佛土

中央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代表法界体性智: 佛身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从文字相你来觉悟到道

佛法的道分成两种:一种道是不能解释的,离言说相的,...

承受果报时要无所住

相由心生(过去现在)承受果报(应无所住);无始时来...

从果找到因才能治好病

比方说,有一些人喜欢吃很油腻的食物,久而久之,血管...

发脾气的时候不要讲话

二弃瞋恚盖: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

【佛教词典】三地断障证真

【三地断障证真】 十地中发光地的菩萨,加功用行,发起...

【佛教词典】报谢

(术语)报恩谢德也。教行信证曰:深知佛恩,为报谢至...

你是你的佛

我家附近有个凤凰山,凤凰山上有个凤凰古寺,山下有一...

圆瑛法师:多念几声佛

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业分别。若身...

改过获福感应二则

改悔孝亲晚年得子 在浙江的仁和,有一位秀才名区思治,...

治愈「少白头」的三款食疗粥

中医采用食疗补益肝肾、养血乌发的方法,结合性志调节...

受完三皈依后,所获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受完三皈依后,虽身同世俗,但心是菩萨,所获功德...

鼓舞别人在逆境中奋起

一群人到山上打猎,其中一个猎人不小心掉进很深的坑洞...

禅在当下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叫禅在当下。要讲这个题目,首先我想...

圆因法师:行善后为何得不到善报

为何有些人行善后不觉得有善报?这可能有下列几个因素...

如何做到家庭和事业的平衡

问: 要想成为自己人生的大赢家,该怎么做?现在的生...

疾病在身体上的先兆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但其实,很多疾病在突发前都有一...

禅房门外的绊脚石

方丈禅房的门外,是用青石铺设的地面,奇怪的是,正对...

求地藏菩萨满愿快,是什么原因呢

【善男子。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