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信仰的虔诚与否与贫富无关

2011/07/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导语:不论世俗之中还是在佛门里,人们通常都会看重富贵之人,而轻视那些贫穷者。在信仰上,更多的人都会认为富贵的人的信仰虔诚,而忽视贫穷者的虔诚信仰。)

佛法是平等的,信仰的虔诚与否关键是一颗心,不能以人的贫富贵贱来评价人的信仰。佛经中有一则故事说,曾经有一个很穷的女人,她将自己仅有的两文钱供养三宝,道场里的方丈和尚亲自为她回向。到后来世事多变,这位穷女人因为布施的功德做了皇后。一天,她坐着轿,在随从的前呼后拥下来到寺院修大供养。她本以为方丈会亲自到寺门口迎接,并且亲自为她主持诵经祈福。出乎她意料的是,方丈和尚祇让徒弟去为她诵经回向,并没有亲自主持。她就觉得很奇怪,去问老和尚说:从前我很穷苦的时候,到这儿来才布施两文钱,你却亲自为我回向;今天我带这么多财富来供养,你怎么让你的徒弟来为我回向?老和尚就说:那时的两文钱,你是真心,那是你全部的财产,我不能不替你回向;今天你做了皇后,拥有亿万财富,你拿的这点钱是九牛一毛,我的徒弟给你回向已经足够了。

信佛关键是一颗虔诚的心,若心虔诚,贫穷者虽布施一文可当万金之粟;心不虔诚,富贵者虽布施千金也难得片刻功德。我们看人信仰的虔诚与否,不能以人供养财富的多少来判断。对于一个真正内心有信仰的人而言,即使他给三宝以微薄的供养或者根本无力供养,但祇要对三宝有一颗恭敬的心,他的信仰同样是虔诚的。

佛弟子中号称论议第一的迦旃延尊者,经常利用各种时机,采用一种善巧的方法,来度化那些处于痛苦生活中的穷人,让他们仰仗佛力得以离苦得乐。有一次迦旃延尊者看到一妇人坐在河边哭泣,想投河自杀。迦旃延问她:为何要自杀?妇人说:我是富人家里的奴隶。成年累月的劳动,非但衣食不周,没有自由,还要经常被主人无故打骂,想想活着真没有意思。迦旃延说:贫穷是可以出卖的,你把贫穷卖给我好吗?妇人听后十分惊异地说:贫穷能够出卖,你要买贫穷,真新鲜。但不知怎么卖法?迦旃延说:富人前世布施修福,才能享今生的富贵;贫穷者所以贫穷,是前生没有布施修福。你现在对我行布施修福,不是等于将贫穷卖给我吗?妇女听后,知道发财致富之道,但我现在一贫如洗,怎样行布施?迦旃延将钵交给妇女说:你盛一钵水给我不就是行大布施了吗?妇女盛一钵水给迦旃延,以此功德。得升忉利天享福。

从迦旃延尊者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供养三宝财富的多少,不能作为判断一个人信仰虔诚程度的标准。这位妇女没有任何财物供养三宝,仅仅以布施一钵水的功德,就得生忉利天。

佛教中布施可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不管你采用何种布施,主要是在布施时有一种施无望报的心,也就是佛教中说的无相布施,一旦你布施时有了附加的条件,你的布施供养就不是那么纯洁了,换句话说,就是信仰不那么虔诚了。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富贵之人在供养三宝时所难以舍弃的,他们认为,我供养给你寺院这么多的财富,寺院的方丈应该将他视为座上宾,不仅要热情招待,而且还应当为他主持祈福法会。正是这种贡高我慢的心,影响了他们的信仰。

佛的弟子,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在无量劫以前是个初发菩提心的人,虽然未做佛教徒,但已明白了布施的道理。当时他祇是个种田的农夫,生活贫穷,困苦得很。靠近他家的山上,住了个老比丘,已证得辟支佛果。这位老比丘每隔七天才下山去化斋饭一次,每次祇化七家为限,绝对不多化,若七家都统统布施了,才够吃七天。如果有一家没有给的话,这一天就不吃东西。就算化不到任何东西,回去后还是再等过七天才下山化缘。

有一次,农夫从家中带了中饭,准备自己在田里劳动之后吃。当他见到这个穷和尚下山没有化到任何东西,就生出一种怜悯之心。他想:我今天不吃饭了,就把这饭送给那穷和尚吃吧!

但他并不知道这位老比丘是证辟支佛果的圣人,老比丘有他心通,一观察因缘:哦!他为甚么给我这样不好吃的饭呢?这饭叫稗子饭,是一种最不值钱的米,最穷的人才吃那种饭。比丘通过观察才知道:原来他没有钱,天天要吃这种饭,今天知道我没有化到饭吃,就布施给我,这功德真不可思议!对他就特别欢喜,赞叹地说:如是!如是!汝供养心最真也!于是又回到山上去。

随后这种田人就看到一只兔子向他跑来,忽然间就跳到他的肩上,随即就黏到他身上,怎样都不下来。这一下把他吓慌了,立刻跑回家想法要把兔子拿下来。他把兔子拿下了一看,原来是祇金兔子!他就割下兔子的一条腿拿去换钱。回来一看,这金兔腿又长出来了,他也因此变成了一个大富之人。就因为他真心供养辟支佛,所以得到这种果报。

阿那律尊者,因供养一位辟支佛,就生生世世非常富有,不是做国王的太子,就是做全世界富主的儿子。他就是因为在布施时,没有存有任何有所求的心,才得以永脱贫穷之身。《菜根谭》云:施人无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具非矣。意思是说,帮助别人不要指望回报,假如抱这种心理,那么这种热心的助人行为就不是那么高尚了。

佛门中常说贫穷布施难,富贵学道难。对于一个食不裹腹、衣不遮体的穷人而言,让他牺牲乞讨来的活命衣食来供养别人,的确很艰难。如果他们能不考虑自己,毫不犹豫地倾其所有供养他人,的确是令人赞叹的;对于富贵之人来说,让他们布施一些钱财,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你让他怀有一种平等心、平常心来对待信仰就很难了。

现代寺院之中,特别是一些有名的古剎,常常会有很多的大护法,他们为护持寺院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当中不乏不计名利得失的虔诚信仰者;但同时,我们也不应当忽视那些默默护持三宝的贫穷小人物,也许在他们中间,还会有将来的佛、菩萨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香积法味供养

昔时世尊听闻维摩诘长者卧病在床,便教敕文殊师利菩萨...

绝症富翁的三帖药

有一个富翁得了绝症,他觉得自己将不久人世,心中很难...

他用一根稻草换到了一个庄园

古时候,有一位很想成为富翁的青年,他到处流浪,寻找...

先从学吃亏着手

一个人你有慈悲心不难,你起欢喜心也不难,但是你要舍...

出生食的由来

出生食,也就是施给众生食。于进食之时,从应量器中取...

佛教千僧斋的由来与功德

何为千僧斋? 千僧斋会,顾名思义,即同时布施一千名僧...

佛为何不赞叹世间上的荣华富贵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寿,...

把贫穷卖掉

富贵是人人所希望求到的,贫穷是人人所厌恶的,假若贫...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中山大学80名学生体验出家生活

80中大学生出家清修 中大宗教的多元认识与实践公选课组...

秋季多吃6种素食抗感冒

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物质,抗体的本质...

宽容是人生的最好修养

在人的一生中,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既...

如果研究过唯识,你就不敢去伤害任何一个众生

万法唯识,万是代名词,表示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法的...

【佛教词典】悲引

(术语)大悲之引导也。教行信证六本曰:浊恶群萌,齐...

【佛教词典】道光

道之光明。由佛之果德而放光明,即谓佛之果智圆通自在...

净界法师法语--智慧的抉择

◎ 生命是无常的,在那无常变化当中,每一个变化你都没...

念大悲咒为何未见感应

问: 我常念大悲咒为何未见感应?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

西行天竺历艰辛,译经传法慰平生

慈恩寺中国佛教法相宗的祖庭,在陕西省西安市和平门外...

莫道为恶不报,只因时节未到

世有邪见之人,不知因果,有同时因果、现生因果、隔世...

舍下一分,得一分自在

人生是苦。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认可的,因此我们有著许...

翠岩禅师《警僧铭》对僧人的告诫

翠岩可真禅师是宋代著名高僧,福州人。曾经参访过慈明...

乐善好施的长者

有位长者不但家财万贯,心地也很善良;他觉得与其只有...

如何为去世的父母眷属超度增福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

具此三福,则净业大成,往生上品

戒定慧三学,为学佛及修净业者之根本,而戒尤为要,故...

这样去做,地藏菩萨就能加持成就你的大愿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

四种真正的无上享受

每个人都希望能舒服地享受精神或物质上所得到的种种。...

在家修行之要

在家居士,五欲浓厚,烦恼根深。日逐现行,交错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