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管理好我们这颗心

净慧法师  2011/1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一种内观法门,在座的可能有人参加过。修内观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在十天当中,每个人一句话都不要说,都向内观照,这就是内观。经过十天的禁语,第一个感觉就是觉得自己很清净。在台湾有许多道场,经常举行禅三、禅七、禅一。禅一就是一天的活动,禅三就是三天的活动,禅七就是七天的活动。我们处在一个很忙碌的社会,能够有七天的假期不容易,三天的假期会有,所以社会上很多高层管理人士都很乐意参加禅三的活动。

禅三期间,也是要禁语,一句话都不说。我有一个弟子,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教授,他跟我介绍,他到台湾去参加禅三活动,三天当中大家一句话都不说,那种感受非常好。好在什么地方呢?禅堂内禅堂外,功夫完全打成一片,没有杂用心的地方,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照顾自己、管理自己。他也给我建议过多次,希望在柏林寺也为这些高层人士举办禅三活动。我们利用国庆长假来共修,鉴于湖北寺院集体共修的机会比较少,加上平常训练不够,所以要求不是很严,比较自由一点。当然自由有自由的好处,严格也有严格的好处。但是从修行的要求来说,还是严格一点比较好,太松了,很难形成一种修行的氛围,很难使人的心专注、安静下来。我希望从明天开始,还有三天的时间,前来参加共修的朋友,专心一意的用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当中,大家都能有一点感受,这样就可以建立起自我管理的信心。自我管理要有信心、有决心、有要求、有感受。光要求还不够,要求往往是被动的,还要自己有感受。有了感受以后就会有受用,有了受用就会更加有信心坚持自我管理,坚持修行。

今后三天的要求就是两条。一条要求是整齐一点,听到打板赶快到共修场所来,要做到整齐,有止静有开静。止静以后,任何人不要推开门。止静以后你要坐,你就在门外坐;要回去,那你就回去休息。第二条是安静。包括在共修场所和起居场所,都要保持安静。能够做到禁语那就更好,最少也要低声说话。你能够低声说话,自然心态柔和,不会表现出急躁不安。在这里,我特别对我们湖北人不满。不管在哪个地方,只要有湖北人在,声音最大的一定是我们湖北人。这很奇怪。所以我们在座的老乡,要特别注意训练自己低声轻语,让心态柔和下来。本来在语音方面男女有别,男人的声音往往很洪亮,妇女的声音比较柔和,但在我们湖北似乎相反,我们这些女居士老太婆声音特别大,自己往往又不注意。寺院,它应该是一个很安静的环境,必须让各方面都能够适合修行的需要。每个人都要养成这种自觉。这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不要看成小事,而是一件很大的事。声音的大小,声音是否柔和,直接反映每个人的心境,所谓言为心声。

昨天我们讲了“我佛法中以心为主”,也讲了今天要给大家讲如何管理此心。刚才讲的这一段话,也是从管理此心开始。管理此心怎么样下手?离不开身口意三业。我们的身体会乱动,我们的口会乱说,我们的心会乱想。所谓胡作非为,就是讲的我们的身;胡言乱语,就是讲的我们的口;胡思乱想,就是讲的我们的心。中国的语言非常丰富,这三句话就把我们染污的身口意三业描绘得淋漓尽致。怎么管理呢?身不要胡作非为,口不要胡言乱语,心不要胡思乱想。这三不,就是管理此心最实在最直接的下手功夫。

管理好我们的心,管理好身口意三业,就是要行十善止十恶。大家听我这么一讲,可能会说:我以为你会有什么深奥的道理说出来,说来说去还是很浅!从佛法的角度来看,最浅的地方就是最深奥的地方,最深奥的地方必须是由浅入深。从另一方面讲,深与浅都在同一个点上,就看你怎么样用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一切诸佛之法,无非就是这三句话。“是诸佛教”,这三句话是一切诸佛共同的教诫,所以叫做“诸佛通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三句话,也就是止十恶修十善。这十条教诫,可深可浅。从浅方面来说,它是人天胜因;从深的方面来说,它是成佛作祖的起点,也是成佛作祖的终点,它是发菩提心的基础,也是发菩提心的内容。你只能从浅的方面理解,只是因为认识上还没有达到那种水平。

十善或者十恶,佛教有一个常用的说法,叫做“身三、口四、意三”。身三,从行为方面,在十善十恶上面有三条,就是杀盗淫;行杀盗淫就是行为上的三种恶,不杀不盗不淫就是行为上的三种善。在语言方面,导致我们身心陷入到负面状态,甚至于在立身处世上,由于语言的不正当,会造成很糟糕的人际关系,恶名流布。口四就是语言方面的四项内容。从恶的方面来说,就是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两舌就是“向此说彼,向彼说此”。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挑拨是非。对着张三说李四不好,对着王五说赵六不好,一个舌头有两种作用,所以叫两舌。恶口就是骂人。举手投足、开口吐语、起心动念,都是当下的。所以要管理好我们的心,管理我们的三业,必须从当下做起。不从当下做起,一切都会落空。人生的修养,不是一件神秘的事,不是一件遥远的事。人生的修养很实在,人生的修养很现实。我们以这样的标准,反思一下自己的心心念念,看看我们的修养功夫如何?举手投足之间,我们是否能观照得到?开口吐语之间,我们是否有觉知?举心动念之间,我们是否知道每一个心念落在何处?是落在善法上,还是落在恶法上,还是落在无记上?这样地来反观内照,修行的功夫就很容易进步,也完全可以操作。往往讲得很玄,操作起来很困难。如果从身口意三业,然后联系到止十恶修十善,这样地管理自己,这样地修行,操作起来现现成成。所以修行不要求玄,在平常日用中,最容易把握,也最不容易把握。之所以有难易之别,就看我们对此事有没有决心,有没有信心,想不想修行,想不想管理好自己。这件事就这么简单。

要想心心念念管好自己,也有一些方法,让我们的心有所依托,有所寄托,而且办法很多,我们每个学佛的人也都在用这些办法。但是往往在用这些办法的时候,我们使这些方法与实际的生活脱节了,有了距离。我们最常用的一种办法就是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如果不明白为什么要念,不明白要达到什么目的,就会使念阿弥陀佛与日常生活脱节。念阿弥陀佛怎么样成为往生的资粮呢?那一定是要在日常生活当中,通过念阿弥陀佛,实现止恶修善的目的,然后才成就往生的资粮。但是呢,我们念佛的时候,往往没有结合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来念阿弥陀佛,念佛归念佛,妄想归妄想,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徒然,达不到“念佛、念心、心念佛”的效果。念心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心,每一声佛号从自心流出,然后又回归到自心,这样不但能够达到三业清净的目的,而且能够很快地清除妄念,明心见性,开发智慧。如果不能够从自心出发,回归自心,失去了观照,念佛的作用就很小。

修行最容易出现的偏差,就是只求有功德,不求明心见性。从佛法来讲,开悟是学佛最根本的要求。如果这个要求都不能达到,更高的要求就无从谈起。开悟,大乘也好,小乘也好,都叫做见道。见到什么道呢?见到自己要走的那条路,所以叫见道。懂得修行的法门,是见道的第一个意思。道为能通,通到涅槃彼岸。见道的第二个意思,就是见到了真理。真理是什么呢?真理就是一切法的真实相。见道就是见法,见法就是见真理,见到了真理就是见到了佛。这是见道的第二个意思。见道的第三个意思,就是修行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具备了再往更高要求更高境界迈进的基础。所以说见道简单地说,就是见到了修行的必由之路;见到了真理;修行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见道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见道难不难呢?佛陀在世的时候,许多弟子因为看见佛的形相,见道了;有的听到佛说苦集灭道,他也见道了;有的见到佛行住坐卧的威仪,他也能见道。因为佛陀在世的时候,能够见到佛的人,都是有大善根的人,所以见道很容易。见道是在一刹那间,是一个很短暂的飞跃,不是一个过程。见道以后的修道,才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见道没有完成管理此心的任务,只是知道怎么样管理此心,要真正管理好此心,要在修道的过程中完成。从小乘的修行来说,见道是初果,修道是二果和三果,四果阿罗汉才是无学道。也就是说,见道只有一个阶段,修道有两个到三个阶段。从大乘来说,要求更严格。见道是初地,修道是初地到八地。

管理此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关键是要知道怎样管理此心。要知道怎样管理此心,必须要开悟。不开悟,说能够管理此心,那是不现实的话。我这样一说,在座的很多人可能对修行完全失去信心。哎呀,老天爷!我哪一天能够开悟?我开不了悟,所做的一切不都白瞎了吗?也不要着急。

渐修可以顿悟。我们先渐修,然后可以顿悟。当然也有先顿悟再渐修的。渐修顿悟,悟后真修;顿悟渐修,也是悟后真修。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开悟做准备,包括念阿弥陀佛的人在内。我们每天晚上做晚课,说念佛往生西方,往生西方以后还是要开悟,不开悟不行。开悟是学佛的最低要求,也是一个普遍要求。大家要建立起对开悟的信心和志向,修行才真正地有目标。管理此心也是要达到开悟,开悟以后再来管理此心就更加有效果。希望大家对开悟有信心,对管理此心有信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因为有此三件觉悟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由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在家居士的安乐八法

有一次,一位名叫郁阇迦的年轻婆罗门来拜访佛陀。 「世...

有文化知识的人特别要做钝功夫

印祖教我们修学念佛法门的一个方法,就是一门深入。 有...

让反思成为成功的加速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但不是所...

莲池大师论出家与在家

莲池大师(1535-1615),字佛慧,自号莲池。俗姓沈,浙江...

精诚的道心

有一位修行人自小不曾娶妻,父母双亡后,更是抛家散财...

佛说扫地的五种功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记载: 世尊于逝多林...

依生灭法而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是非常脆弱的

当我们发了菩提心,所要处理的,就是内心的问题。发菩...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由感受来牵动,这就是颠倒想

《首楞严王三昧》它所破的当然是烦恼。我们刚刚讲过烦...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忘念,则无一切境...

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

九华山有尊肉身菩萨大兴和尚,生前很疯癫,常常给人治...

【推荐】为何得不到观音菩萨的感应,问题出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的神通妙用,有求必应。《普门品》...

【佛教词典】女犯

指僧对女子犯“不邪淫戒”条。御传钞卷上(大八三·七...

【佛教词典】他缘大乘心

指以无缘之慈悲普遍加被众生之菩萨心。无缘,即无有任...

父母亲属杀生食肉不听劝,该如何对待

昨接来书,不胜叹息。汝十数年来完全不在自己心地上用...

阿弥陀佛不只是管往生

虽然阿弥陀佛是管大家生命结束时的往生,而药师佛是管...

如何策发自己不生退心

问: 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这诚然是古德对后世学者之警语...

诚实而又有意义的话

天台宗的祖师智者在临终的时候,召集所有的弟子,作最...

出水莲花自清净——记著名高僧惟贤长老

山城重庆,由于经常雾气氤氲而素有雾都之美誉。长江、...

自利利他是圆满成功的人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明续初心利群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说的...

只剩一具尸首,你还想她吗

一个人的一口气没有断,很像一个样子。等到无常鬼一到...

从此我步入了佛门

我到清修院的时候,正是一个早晨。到了门口一叩门,里...

星云大师《人事与工作上的忏悔》

人与人相处,日久难免有不愉快的摩擦,有时在有意无意...

为什么邪见的过失,比散动还严重

丑三、治失坏因 分二:寅一、明立定慧;寅二、随释此因...

两座寺庙山泉干枯,念观音菩萨泉水突然涌出

福建莆田广化寺有一个附属的小寺,名叫元龟寺,地址在...

疗病的五个层次

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吃五谷杂粮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