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赚钱留给儿女好吗

慧净法师  2012/02/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我有一个朋友,和我一样快五十岁了,他年轻的时候就在追求名利,现在也家庭安定、经济稳定了,就开始要追求宗教。而我是从小到现在一直都接触宗教,几乎未曾断过,年轻的时候也很有机会去求一些名利,可是我都不愿意,将心力都用在宗教上。这两年觉得净土法门让我的心很安定,真的是找到自己需要的。可是现在让自己矛盾的是,本来三年后就可以退休了,但我想给孩子一个安定的家,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很想好好再去拚一场,好好赚钱。所以一边想要一心相续念佛,可是想给孩子安定生活的心情却很重。

慧净法师答:赚钱来养儿女,让儿女有一些恒产,将来生活比较无忧无虑,这是天下父母心,但方向完全错误。孩子有福德,日后衣食无忧,孩子没有福德,留再多的钱给他都害了他,所以留福德给子孙是最重要的。即使现在有一百万、两百万、几百万,更重要的是拿去布施,这样就是留德给他了,所谓“富不过三代”,所以重点不是留房子、财产给儿女,而是把这些拿去救济贫困,甚至供奉三宝,所以,退休之后,正好为你的儿女累积功德财,这样的话,他们现世福报能够保持得住,没有的福报,也会因此培植。这一点大家观察社会的现况就知道,富过三代的往往不是留有形的恒产给儿孙,而是留无形的功德,这才是最实际的。所谓“道德”、“福德”,福德是果,道德就是因,有了“道”往往就有“福”这个果,而道德的实际展现就是对人恩慈体贴,牺牲自己,成全别人,不为非作歹……等等,这个才是最实在的。

古人说:“修德获报,作善降祥。要好儿孙,只要积德,不要积财。”最近在《人间福报》看到星云大师引用的一句话:“人间道德无价宝,比山比岳万倍高”,所以,我们留给子孙一定要留德,不要留金钱,留金钱是最愚痴的,留德才是有智慧的。金钱,只要留一些让儿女够成家立业就好,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其它的金钱,就用来做功德,这样你好他也好,子子孙孙都好,所以,如果有两栋房屋,就把一栋布施出去,自己有百万家产,百分之八、九十要把它布施出去,这是最实际的,永远都在我们身上,不会遗失、不会被偷。

古人说:“不轻财,不能为善;不好义,不知积德”,又说“非积德,不能生聪慧之儿。”财之为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传与子孙,无一不败。故有智慧之人,当趁有权在手,有钱可施时,广作利人利物功德,使个个金钱造成未来胜福。佛说:“世间之财,五家共有;水能漂没之,火能烧毁之,盗贼能劫掠之,官吏能没收之,不肖儿孙能消散之,故称不坚之财。”唯用以济世利人,才能增长福德,而庇荫子子孙孙。

我们生下这个孩子,是要让他解脱?还是要让他造罪、造业,继续轮回、受苦受难?这点很重要。如果生下孩子没办法让他解脱,那就不要生,因为人身难得,而要脱离六道轮回,如果不等到做人,完全没有机会;好不容易得人身了,又不懂得解脱或没办法解脱,等于入宝山空手而回;好不容易,他很有福报出生在学佛的家庭,我们却不能让他学佛解脱,这样是我们愧欠他,他不能解脱的话,孙子呢?曾孙呢?玄孙呢?子子孙孙呢?所以一定要想办法引导他来跟我们同见同信同行同生极乐世界。最好是我们子子孙孙的生死轮回,就到我们孩子这一代就好了,不要再轮回下去了。所以,人一定要求解脱、求往生,我们最亲爱的就是先生、太太、儿女,我们都想解脱了,如果没有让他了解这个观念的话,那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爱心不是真正的爱心。真正爱他就必须要给他最好的,就是净土法门──念佛往生的解脱之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是「万修一二去」还是「万修万人去」

问: 有人说,往生净土是万修一二去,而东林法音说,...

你是否已经忘了金钱最初的意义

在你愁眉苦脸度日之际,是否已经忘了金钱最初的意义,...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说法是谬误吗

问: 现在有人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说法是谬误的。这...

可以帮对方把业忏悔掉吗

问: 替小孩子拜忏,可是在梦中的时候,那个好现象出...

阿阇世王为何还受毒疮之报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阿阇世王因为杀父而身受毒疮,...

一诚长老:菩提无尽海 智慧功德藏

【编者按】在一诚法师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期间,他弘...

【推荐】父母过逝时,勿行落井下石之孝

【白话文】 昨天收到你寄来的讣信,知道你父亲在上个月...

圣严法师《无事是贵人》

问:临济义玄禅师说:无事是贵人。我想他的意思并不是...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悟公上人《大智禅寺开示》

【二○○五年十月十八日至十九日(圆寂前一个多月,当...

浴佛祝圣仪轨

一、闻板上殿 法会开始前,先在大殿内摆设香汤盆,放两...

佛教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的探讨

佛教从它诞生起就给人一种超然于世的感觉好像它只以解...

拜佛八问

为什么拜佛时要轻微低头? 佛法: 拜佛不是向外追求,...

【佛教词典】言教二谛

言教二谛(又作约教二谛),是和境理二谛(又作约理二谛)...

【佛教词典】五部部主 五部法王

(杂语)诸部要目以大日如来等五佛为部主,秘藏记依之...

大安法师:如何降伏淫欲心

问: 现在的人淫欲心都比较重,应该如何降伏这颗淫欲...

生老病死颂

恩爱萦缠与么来,三缘和合住胞胎。 凿开混沌通身瑕,踏...

至易至殊胜的净土法门

世人往往以为简易的东西比较不值钱,殊不知对人至关重...

老做小

有一位信徒,到寺院里拜访住持。这位年轻的住持对身旁...

不顾家人生病,自己到寺院做义工有功德吗

问: 有个女孩家里父亲和弟弟生病了她不管不顾,自己...

弥勒净土的庄严和往生弥勒净土的方法

最近有人留言说,因为玄奘大师和虚云老和尚等大德都发...

瑜珈习者的饮食长寿观

民以食为天,惟病从口入,吃本来是求得健康益寿的乐事...

末法最后住世一百年的佛经

佛教的法运分三期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

如何学习唯识

问: 请开示学唯识的学习方法? 惟贤长老答: 一是把...

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

世间众生同父母, 我如男女行孝养; 被他打骂不瞋嫌,...

圣严法师《禅--人类意识》

一、佛教对人类意识的分析 佛教把意识分为心、意、识...

生命不止,布施不断

因果法则是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否学佛,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