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佛教徒如何发愿》

圣严法师  2010/10/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每个人一生都应该要发清静的愿、远大的愿,而不要发愚蠢的愿、不切实际的愿,佛教徒当然也不例外,但佛教徒更应该要发愿以佛法来成就他人、成就自己。

以我个人来说,我十五、六岁时,就知道佛法相当好,可惜知道的人很少,误解的人太多。其实佛法是非常有用的,可是因为很多人都将它解释一种玄理或者迷信,反而失去了佛法原有的价值。如果将佛教误解为迷信,沦为一般的民间信仰,这抹灭了佛法与世法不共的智慧;若成为玄理,沦为高谈阔论,那又完全脱离实际生活,对我们的心理、生理健康毫无帮助。

因此,我发了一个愿:我能够懂多少佛法,就告诉他人多少;用我的口、用我的笔,用一般人都能理解的方式,将佛法的好告诉大家。我并不奢望我说出来或写出来以后,所有人都觉得很有道理、都能认同,因为愿意接受我的人有多少,是我没有办法控制的事。

我不会想,要把全中国的人都变成佛教徒,把全世界几分之几都变成佛教徒;或是几年以后,我要完成多少大愿、收多少高徒。如果那样想,是狂想、是做梦,因为这些因缘都不是自己能够掌控的。

所以,一个人愿意听也好,两、三个人,五、六个人愿意听,我也欢喜;人多也好,人少也好;一切看因缘,也就是随缘。但随缘不是被动地等待因缘,反而是主动地促成因缘,只是不去担心和烦恼因缘可以促成多少。

对在家居士来说,每一个人都有家庭、有父母、有亲戚朋友,还有一起工作的同伴,其实我们不需要影响大多人,从身边的人影响起即可。我们可以发愿;我愿所有和我一起生活的人 ,都可以过的很幸福愉快;我愿用尽一切方式让他们身心健康、没有烦恼;我愿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为他们奉献。我想这些愿,每个人应该都可以做得到。

不要以为这个愿好像只在自己的周围绕圈圈,就觉得这些愿不大。这个愿虽然小,却是大愿的基础。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庭,是菩萨行的基础;如果能再扩大一些,以一切众生烦恼为家,担负起‘如来家业’,那就是更深广的菩萨行愿了。

所以,我们不能以实质的东西或数量来衡量愿的大小,例如别人布施一百万,那我就要发愿布施一千万。同样的,在发愿时,也不要陷入数字、数量的框框中,否则框框过大,那会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流于狂想、空想;框框过小,则又局限了各种可能性,又流于个人的小愿。

人不要被框框局限,但要有大方向,从人道、天道,解脱道,菩萨道到佛道,层层超越。从近而远、从小而大、从微而着,有次第、有弹性地不断进步,这才是佛教徒标准的发愿方法和心愿。

做为一个佛教徒,狂想不能有,但宏愿不能没有。或许自己微言轻,没办法登高一呼使得万山相应,但还是要有为社会奉献、希望影响整体社会的大愿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跟众生结净土缘

佛在世的时候有这么一桩事情,有一个国家的众生很难教...

净土门中,以愿为最

净土门中,以愿为最。凡有愿者,终必能满,如郁头蓝弗...

这样去做,地藏菩萨就能加持成就你的大愿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

满山的石头抵不上一颗钻石

佛教的因缘观,所谓诸法因缘生,那么这个观念如果是套...

修学净土要发什么愿

信与愿是往生的关键。蕅益大师说得明白:往生与否,全...

省庵大师涅槃会发愿文

仰白十方三宝、释迦本师、弥陀慈父、观音、势至、涅槃...

行山愿海,以行填愿

修行人发的愿要广,不仅仅是度自己,不仅仅是度自己的...

受过菩萨戒应发此十大愿

一、愿我先世及今身所种善根,常系在心,终不忘失; 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圣严法师《放下的幸福》情绪管理智慧

简体版序:放下自己也放下别人 当恼人的情绪来袭时,...

圣严法师《有什么烦恼放不下》

曾经有两位泰国比丘来我们的中华佛学研究所读书,才刚...

消灾和延生的原理是什么

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必...

圣严法师《装出来的自信靠不住》

有些人看起来很有自信,或是自认为很有自信,但这种人...

【佛教词典】变坏

(术语)变者,有形之物,异其相也,坏者,对于外物不...

【佛教词典】佛陀

【佛陀】 p0654   瑜伽八十三卷十九页云:言佛陀者:...

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念佛人

平凡却不平凡的念佛人 当我遇到了逆境,生起烦恼时,有...

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我们看这个家字,上面一个宝盖,好像一个房子一样,底...

星云大师:什么都是我的,什么都不是我的

我的一生都是在苦难中成长,在我呱呱坠地时,一九二七...

佛教是逃避现实的避世宗教吗

曾经有一个去过非洲的人问我,佛教是否是逃避现实的避...

散乱称名,皆已成佛

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

这四条分钟定律,改变无数人

好好利用一分钟,与随意浪费一分钟,看似没什么区别,...

治病的根本方法是要息灭贪嗔痴

你看报纸上面说,全世界大概有死亡人数里面占到15%都是...

所谓的顿悟,都是从因地栽培来的

这个净法的熏习,它的体性是无漏的,所以它跟阿赖耶识...

【推荐】诚信,让他取得了人生的成功

在一次上学的路上,一位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少年,骑车不...

圣严法师《佛在眼前》

法身非变化,亦非非变化;诸法无变化,示现有变化。 ...

真正的善知识

佛陀时代,有两人为莫逆之交,视对方为良师益友,以知...

不能达到无念,但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念

作为一个修道人,我们现在还不能达到无念,但一定要保...